苏州著名的园林,是文徵明参与设计的,其中有不少他的墨迹,包括“香洲”、“远香堂”“嘉实亭”等等,还有几幅对联。原是文徵明的朋友王献臣邀请他设计。
王献臣此人十分耿直,在朝中得罪了权贵,索性辞官归田,回到苏州后,他买下了大宏寺旧址,然后请文徵明去看,说他要建个园林,名字呢,就取自潘安仁之‘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潘安仁就是潘安。
后来文徵明去实地看了,说那里地质松软,积水弥漫,湿气很重,并不适合建造大量房舍,倘若执意要建,只能以水为主,辅以植栽。
之后回家绘了些草图给王献臣参详,一步步定下来,这就是拙政园的来历。
这里再说段题外话,以前我还不甚了解时,以为文徵明自辞官回家后定然是到辞世都是过着愉快轻松的生活,后来读过他的一些诗也才知道,萧条、病骨、老去、穷潦这些词曾多次出现,未免有些失望,失望的是他并不如我想象般快乐,也许是渐渐老去,身体越来越不好,也许是朋友们都先他一个个离开人世,纵使门下弟子众多,他还是感到孤单,偶有消沉之念。
说到文徵明的诗词,多如其人,温婉平和,少见大气磅礴姿态,故而不太出名,而且也有人提到过他作诗的一个缺点就是爱重复用某些词语,比如:参差、次第、萧条、回首等等,再加之他生活平静悠闲,早年又向吴宽这样的忠厚长者学诗文,同样的,因此诗文颇与人格相符,在当时也有人批评他的诗词,文嘉【先君行略】中说:“诗兼法唐、宋,而以温厚和平为主,或有以格律气骨为论者,公不为动。为文醇雅典则,其谨严处一字不苟。”
就说文徵明写诗还是很认真的,某些字需要推敲的地方反复地斟酌,但他就喜欢写这种温和的事,有人拿格律气骨来说事,大概要他写些激昂点的诗词,他不为所动。
其实不是他写不来,他也偶有“殷雷破柱蛰龙惊,万点飞涛木叶鸣”、“天阔洪涛翻日月”、“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这样比较豪气的诗句出现,只是性格使然,往往后面又归于平静,虽说他志不得展,有写悲情诗词的潜质,但他心态平和,并不愿将种种埋怨、忧伤都写在诗词里,这不符合他的为人,由此在诗上他的成就才平淡了些。
反观柳永的词,多流露出这样的情绪,还有一些激昂为主的、大气为主的,就不多说了,也许是这样的内容,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因此更加受到喜爱。说到底,多少人能如文徵明一般平和地面对一切呢,即使激愤,也能很快调整心态冷静下来。
我虽也时常烦躁不安,但我仍然很喜欢文徵明的诗词,当然,李白杜甫柳永李清照等等的也喜欢,正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一种美丽景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又何尝不是?甚至是唐寅所擅长的近口头话一般的诗,也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