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吧 关注:10,314贴子:188,347

【连载】魏卷-天人将军-曹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篇出自《三国那些人那些事》,作者是陈瓷,转自天涯网


IP属地:广东1楼2013-08-31 19:23回复



    IP属地:广东2楼2013-08-31 19:25
    回复
      子孝镇楼!


      IP属地:广东3楼2013-08-31 19:25
      回复
        天神将军临三国 忠勇曹氏第一人
        曹仁悼词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人,168年出生, 223年因病去世,享年56岁,曹魏创建时期主要人物之一,谥号忠侯,官至大司马,封陈侯。魏武起兵始,曹仁率众相从,其后,破袁术,攻陶谦,征吕布,讨张绣,鸡落山败袁绍,渭南伐马超,江陵拒周瑜,襄樊对关羽,转战各大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曹仁作战勇敢,军中叹曰“真天人”。虽位列三公,但曹仁没有特权思想,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行事皆以法律。
          天神将军临三国,忠勇曹氏第一人。
          险不辞难树元勋,不愧魏国大司马。


        IP属地:广东4楼2013-08-31 19:26
        回复
          1 荒唐青春
            ——捣蛋鬼和坏小子
            侍中曹炽无精打采地走在上朝的路上。
            大司农曹嵩从后面赶上来,拍拍他的肩膀,关切地问:“怎么了?”
            他们两个走得很近,想走得稍远一点也不办不到,他们虽无血缘关系但却是堂兄弟。
            本来该有血缘关系的:曹嵩的父亲曹腾和曹炽的父亲曹褒是亲兄弟。
            可是,这中间出了点小差错,曹腾为了就业付出了一点不大不小的代价:阉割。没办法,太监岗位的招聘简章上,第一条第一款就是净身。
            曹腾的官做到大长秋的位子上,成了全国太监的老一。为了死后有人给自己烧纸,他就收养了曹嵩。
            按照遗传学,曹嵩和曹炽没有半点联系。可是,按照伦理学,他俩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祖堂兄弟。
            曹炽看看曹嵩,叹口气说:“我家那小子,好弓马弋猎,一点也不乖,不务正业,不成器。可没少让我操了心!”
            “那小子”就是曹仁这小子。
            曹嵩同情地安慰他说:“兄弟,别急,树大自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家阿瞒小时候也是天天飞鹰走狗,那时我愁得整晚上失眠!”
            曹操比曹仁大十三岁,早已经趟过了荒草芜蔓的青春沼泽。
            曹炽咬着牙说:“我望子成龙心切,给这小子起了一个’’‘仁’的名字和‘子孝’的字,现在看来,这小子不仁也不孝!”
            曹嵩将安慰进行到底:“我家阿瞒,我给他起了一个‘孟德’的字,但他竟然和袁绍去抢人家新娘!令郎再差,也没到这地步吧!”
            安慰别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贬低了自己,就抬高了对方。
            其实,曹操和曹仁比,情况要好得多。
            《三国志》对曹操和曹仁青春期的表现都有记载:曹操,“任侠放荡”。“放荡”而已,也就是好玩,喜欢刺激,何况还“任侠”,即使是和袁绍抢人家的新娘,也只是为了恶作剧,并无更深的动作。
            曹仁,“少时不修行检”,不注意品行修养,行为不够检点,这就比“放荡”情节严重了,甚至有可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也有人分析说,魏晋系统的陈寿为曹操讳言,没说曹操过多坏话。但是吴国人写的《曹瞒传》,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曹操带着抵触情绪,但即使如此,里面也只是说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
            总之,同在青春期,曹操和曹仁都不是好孩子。但是,同样不是好孩子,两个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曹操是捣蛋鬼,曹仁是坏孩子。
            后来,捣蛋鬼蜕变成了神武魏武。
            那个坏孩子呢?


          IP属地:广东5楼2013-08-31 19:29
          回复
            ——年轻干部和黑老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捣蛋鬼长大了,懂事了。174年,二十岁的曹操从太学毕业,上任洛阳北部尉,棒杀皇帝身边最红太监蹇硕的叔父蹇图,威震洛阳。捣蛋鬼的青春从此拐弯,开始开始显露能臣或奸臣的卓越才能。两年后,又任命为顿丘令,成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这时的曹操,二十一二岁。这名年轻干部,很快成了政治新星。
              二十一二岁前的曹仁都干了些什么呢?
              二十一二岁之前,曹仁依然是个混子,天天“弓马弋猎”,日日为非作歹,不去就业,依旧漂在社会上。
              有人可能说,曹仁的家庭背景不如曹操,所以他没有就业机会。
              此言差矣。曹仁的祖父曹褒和父亲曹炽,也都是首长级的人物。曹褒官至颍川太守,地方要员。曹炽官至侍中,是皇帝身边的人。曹仁家庭背景虽不如曹操显赫,可是也是高干家庭。更何况,曹仁和曹操是堂兄弟,位列九卿的曹嵩怎么不得拉侄子一把?
              可是,曹仁这个坏小子,不珍惜机会,任凭自己的青春在荒唐里荒废着。
              何况,退一步说,即使上面没有人,上面没有根,那一个年轻人就一味“啃老”?邴原和管宁,一个十一岁丧父,一个十六岁丧父,没有什么背景,都是一些苦孩子,可是也都被年纪轻轻被政府征辟,和华歆一道被人称为三国“一条龙”。
              非常遗憾的是,青年曹仁不但不成龙,反而成了一条蛇。
              二十出头的曹操,在顿丘令的位子上处理政务。比他小十三岁的曹仁,在这个年龄段干了些什么呢?他干的那些事,早就记录在案,成了永远抹不掉的历史污点:“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
              当时黄巾军起义,所谓的“豪杰并起”就是做一面旗,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组织一支军队,参加对黄巾军的战斗,“为国家和平和稳定而奋斗”。许褚出来跟着曹操混之前,在家乡也“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可是他的目的是“坚壁以御寇”,是保卫家乡,是自我防卫。许褚组织的是民兵连,或者说是联防大队,是维护治安的。能领导数千人,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许褚当时就表现出了豪杰气概。
              陈寿写《三国志》很有意思,先说“豪杰并起”,把曹仁归到许褚一类的豪杰系列,后又毫不隐讳地说他“阴结少年”。
              什么是“阴结”?“阴结”就是“三不知”:家长不知,政府不知,地方不知。
              要是办正事,能不让家长知?要是合法,能不让政府知?要是惠民,能不让地方知?
              许褚组织军队,“坚壁以御寇”,为家乡做贡献。而曹仁“阴结千余人”,很明显不是为了正经事,加上他“少时不修行检”,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组织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集团,做些非法勾当,可能偶尔也会搂草打兔子,和黄巾军的残军较量一下,但是改变不了其黑社会的性质。
              这从曹仁“阴结”的对象也能窥见一斑。那时个人组织军队,大都是组织乡人,都是一些“良民”。可是曹仁的发展对象却是“少年”。这就更可疑了,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少年”,组织“少年”干什么。当时的孩子虽然上学的不多,但是条件好的出外游学,条件差的在家锄地,最不济的也是在家健康茁壮成长。曹仁当时除了钱一无所有,好孩子谁愿意跟着他?很显然,曹仁“阴结”的这些“少年”,就是一些小混混小流氓小阿飞,行为端正一点的也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
              他留给曹炽一句:我的青春我做主,就带着自己的黑社会性马仔离开家乡沛国,曹仁虽然年轻,但是也懂道上的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他“周旋淮、泗之间”,一边嚷着:我的地盘我做主,一边做些道上的事儿。
              荒唐的青春支离破碎,斑驳陆离。
              很明显,和许褚不同,当时的曹仁绝对不是什么豪杰,而是淮、泗之间一条蛇,是一个响当当的带头大哥。
              那么,陈寿为什么在“阴结少年”前为曹仁加上“豪杰并起”一语呢?这很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为投军前的曹仁加点光环。魏晋系统的陈寿,怎能抓住魏国革命老前辈年轻时的“小辫子” 不放呢?再说,也可能曹仁后来成为大将,无人敢说他当年的坏话,若有,可能也早就被曹仁“和谐”了。
              其实,谁年轻时不犯点错呢?
              可是,年轻的曹仁,年纪轻轻就做了带头大哥,到底他带着自己的马仔要走多远?


            IP属地:广东6楼2013-08-31 19:33
            回复
              2 浪子回头
                ——由黑洗红
                好在淮、泗之间的“曹哥”,英雄气要大于黑道邪气。不久,他就金盆洗手了。
                机会来自于曹操。
                189年,曹操陈留起兵,实现了从年轻干部到年轻领袖的飞跃。
                也许是厌倦了道上的江湖生涯,也许是钦羡朝廷的拜将封侯,也许是向往战场的叱咤风云,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是曹仁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马仔,来到了兖州。
                曹仁对曹操说:“哥,以后兄弟我就跟着你干了!”
                曹操大喜:“你来得正好,我正缺人手呢!”
                曹操对自己的堂弟毫不吝啬,他一下子给了曹仁两个乌纱帽:一个别部司马,一个厉锋校尉。
                有人心理不平衡了,嘟囔说:“一个道上的,还是毛头小子,就这么受待见!”
                他对那个提意见的小子说:“你有本事你也组织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也带着他们找个地盘混!也让他们都听你 的,一个不落地给我带过来。”
                曹操能称霸天下,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延揽人才,并且“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时,一些有口皆碑的“杰出人物”或者“道德楷模”,只适合于在和平年代做政治生活的标本,但在战争年代,这些人恐怕连命也保不住。
                那年月,打天下,最需要能带兵打仗攻城拔寨平暴伐叛的大将,而曹仁恰是当时曹操眼里最合适的人选。
                我们猜想,当时在为曹仁设的洗尘宴上,兄弟俩几杯酒下肚,手拉着手,说起了知心话——
                曹仁:“哥……哥……哥哥,你,你看得起我!”
                曹操:“弟……弟……弟弟,你是从道上来的,带领一千多人,周旋在淮、泗之间,不简单啊!”
                曹仁:“他们都说我是混混,还是哥哥你了解我!一千多人,要军粮,要军装,要军营,要军械,这一些都是我置办……”
                曹操:“一千多人,要逃跑,要哗变,要打架,要闹事,要找事,要赏赐,要惩罚,你才二十出头,却把这一千多人带到了我面前来,不简单呢!”
                曹仁:“我没觉得有啥难的呀!”
                曹操:“弟弟,我看准你了,你是一个大将,可以做大将军,做大司马。”
                曹仁:“呵呵,我做大将军大司马,哥哥你做啥?”
                曹操:“小点声,小点声,这是要杀头的!不过,你这一说,我的心里直痒痒。”
                ……
                就这样,在堂兄曹操的提携下,曹仁加入到了政府军里面。
                他的青春在这里拐弯,黑在左,红在右,过去在左,现在在右。
                站在红色队伍里的曹仁,还像以前那样“不修行检”吗?
                “少好弓马弋猎”的高干子弟,能适应血腥的战场吗?
                且看《三国演义》描述:“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玄德用计袭樊城”“诸葛亮火烧新野”“曹仁大战东吴兵”“云长攻拔襄阳郡”,曹仁和对手一起成名,只不过是对手以胜成名,他以败出名。《三国演义》的读者,对这四场战争,常会赞赏吕布的勇猛、徐庶的高明、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才俊、关羽的武功,而常常耻笑曹仁的平庸。《三国演义》里的曹仁,是“常败当数第一”的庸将。
                但是,历史上的曹仁真是这样吗?


              IP属地:广东7楼2013-08-31 19:36
              回复
                3 曹氏第一人
                  ——初露头角
                  如果在和平年代,曹仁最后也许被做为叛逆被朝廷剿灭,但是,曹仁有幸生在了东汉末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个群雄逐鹿的特殊年代,是属于曹操、曹仁兄弟们的。
                  加入到曹操队伍,曹仁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青春。
                  据《三国志》,曹仁成名于讨伐袁术的战争。那时的曹操还在为巩固根据地而奋斗,自己羽翼未丰,能提供的机会少,又有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出来比较早并且与曹操同龄的人,所以没有给曹仁很多戏份。曹仁在初期讨伐袁术的战斗中只是充当跑龙套的角色。
                  姑是这样,也算是重用,毕竟,这时的曹操,自己也就是一个东郡太守。
                  曹仁恰恰是为那个时代而生。“少好弓马弋猎”,等于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效果绝对比为混文凭而上军校好得多。“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就相当于一次次实战演习。由黑洗红,曹仁如鱼得水,如虎下山,如鸟投林,具有军事天赋的他,在讨伐袁术的战斗中“所斩获颇多”。
                  “斩”,是说明曹仁冲锋陷阵,武功高强,“镇压”了袁术阵营的不少人。
                  “获”的含义应该有两重,一是缴获军用物资、战马、军粮等;二攻城拔寨。
                  看来,曹仁并非只知抡着板斧杀杀杀砍砍砍的一介武夫。除了斩贼于马下,他还着眼于战斗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为部队积蓄力量。
                  征讨袁术,“斩获颇多”,领功受赏,曹仁高兴。
                  曹操也高兴,自己没看走眼:好弟弟,将才!
                  虽然曹操夸奖自己的堂弟是将才,但这时曹营,名将如云,初露头角的曹仁,和夏侯惇等人相比,还是显得嫩了一点。但是,最终曹仁却成了曹氏第一人,他的成功轨迹是怎样的呢?
                ——骑兵先锋
                  曹操要有大动作了。起兵征剿黄巾军,那是国家使命,后来攻打袁绍,那是义愤所激。现在,他又要去讨伐陶谦了。
                  他的理由让所有中国人哑口无言:他的父亲被陶谦派的人杀了。
                  杀父之仇,向来是中国人的第一私仇。曹操为父报仇,这理由太充分了。
                  但是,父仇,仅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所有中国人都看出来了:曹操征陶谦是为了兼并别人,扩张自己的势力。
                  边让来了,陈宫来了,张邈来了,都劝说甚至斥责曹操。
                  曹操不为所动:老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借口,怎能放弃呢?
                  征伐陶谦,曹操真正加入到了中原逐鹿这场三国大戏的序幕,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角色。
                  第一次,总是小心翼翼的。
                  升帐点将,是大军出征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诸葛亮就是因为错点了马谡,失了街亭也失了一个军事理论家。
                  当时曹操手下名将不少,除夏侯惇,夏侯渊、曹洪、臧霸、许褚、典韦、乐进、于禁等都是一些响当当的角色。
                  东征陶谦是曹操的第一次独立的军事行动,只须胜,不须败。曹操对这些人是这样安排的:
                  仅仅比曹操小两岁的夏侯惇老成持重,又是他的堂弟(据《曹瞒传》和《世说新语》,但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就被留下镇守后院,驻兵濮阳,留作退路。曹操还把典韦留给夏侯惇,让这员悍将在关键时刻出来厮杀。当然,他还把自己最器重的谋士荀彧、程昱留下为夏侯惇出谋划策。重视后方,未战先思退,这是曹操超过刘备和孙权的地方。
                  后方安排好了,该安排战徐州的人马了。
                  许褚勇力著称,就以宿卫的身份跟在曹操身边,既可做保镖,又能做先锋,一举两得。
                  乐进、于禁两员大将随军出征,听任随时调遣。
                  夏侯渊和臧霸,成名已久,有一定经验,就同为要职骑都尉,同时领有骑兵指挥权。对这两人是重用,谁领骑兵都是一种荣耀。这一安排还有一个奥妙: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老乡、同族,能够监督臧霸。
                  曹操的这个安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是还不够完美。因为,先头骑兵部队的先锋人选还未定。
                  古时出征,都要派先头部队。万事开头难,先头部队任重而道远,起着刺探敌情、震慑敌人、提升士气的作用。先头部队往往由骑兵担任,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人面前,打不过敌人时,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撤退。
                  冷兵器时代,骑兵永远是最精锐的部队。两军对峙,骑兵胜。
                  骑兵先锋部队,往往是被派出的第一支部队。
                  先头部队由先锋带领,因为主帅还没上来,先锋独立作战的能力必须要强。
                  先锋,是被派出的第一人。
                  到底谁做这一次的骑兵先锋呢?


                IP属地:广东8楼2013-08-31 19:40
                回复
                  曹操的心中早有人选。
                    曹操把曹仁找来,一脸凝重地说:“你带领骑兵吧!”
                    曹仁一听,鲜血马上燃烧了起来,血管里有一种要决堤而涌的冲动。
                    骑兵!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正是“少好弓马弋猎”的曹仁梦中的向往。
                    现在,这梦想就要在战场上实现了。
                    这次东征陶谦,曹操迈出了个人扩张的第一步。这第一步,他派出的第一支部队由曹仁带领。
                    曹仁,也成了他派出的第一人。
                    从此,曹仁开始了曹氏第一人的历程。
                    曹仁策马东驱,鞭指徐州。曹操大军心安理得地跟在后面,
                    有了曹仁开道,曹操的徐州之战格外顺利,“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
                    曹操笑意盈盈,看着曹仁在徐州大地上跃马前驱的雄姿,心里却在想:子孝跟在我身边,屈才!
                    于是,曹操对曹仁有了新的任命。
                    曹操决定兵分两路,打掉陶谦的一翼——吕由。
                    吕由是陶谦手下的王牌大将,驻扎在别处,与陶谦呼应,曹操打陶谦时,时时担心吕由从侧面打一闷棍,特别被动。
                    消灭吕由,成了徐州之战的关键。
                    曹操把这个关键任务交给了曹仁。
                    曹仁独领一军,打败了吕由,与曹操大军在彭城(今江
                    苏省徐州市)胜利会师。
                    陶谦的军事才能很菜,但是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也学曹操分兵出击的方法,“遣别将救诸县”。可惜曹操有个叫曹仁的堂弟,这一点他是永远也学不来的。
                    更可惜的是,他派出的这些“别将”,被曹仁的骑兵先锋部队一一击败。
                    徐州战役中,曹仁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升华:由曹操后面的影子杀手,变成了独自鏖战的头狼。
                    从徐州战场上归来,又是曹仁独领一军,攻克句阳(今陕西省句阳县),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从背后狠狠地捅了吕布一刀。
                    在官渡之战前,力量薄弱的曹操无力分兵出击,一旦分兵,必定是让曹仁来带领。
                    很快,曹氏第一人曹仁成了曹操的一只翅膀。
                    不久,羽翼渐丰的曹操很快又多了一只翅膀——汉献帝。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霸占了皇帝,强迫他做自己飞天的“翅膀”,以天子名义号令诸侯,以天子名义教训不听话的人。
                    当然,曹操也以天子的名义封赏自己的人。曹操的精明,就在于他以国家名义,用国家财政,把自己的人养成国家干部。
                    论功行赏,曹仁被有关部门提拔成广阳(今河北廊坊一带)太守。
                    接受完同僚的祝贺,带上家人,曹仁就要走马上任了。
                    这时,有一个人挡在曹仁的马前,说:你不能去!


                  IP属地:广东9楼2013-08-31 19:42
                  回复
                     ——力挽狂澜
                      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形势一派大好,前景光明。和刘表联盟的张绣也不战而降,更是锦上添花。
                      可是,总会有人来搅局。
                      这个搅局的人就是张绣。
                      其实,最先搅局的人是曹操本人。张绣投降后,倒是还算安稳。可是自从曹操见到了张绣的寡婶后,曹操就不安稳了。张绣的寡婶色美,曹操好色,就不考虑张绣的情绪,把他的寡婶弄到了自己的床上。
                      当曹操在床上享受快乐的时候,张绣却恨得牙根疼,和人说:这个色鬼,我非杀了他不可。
                      其实,张绣也许说说而已,婶子被人霸占,侄子不表态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系上裤腰带的曹操很快听说了张绣的怨言,他决定派人让他“人间蒸发”。
                      张绣急了,你拿走了我的军队,拿走了我的婶子,现在又要拿走我的命,太不仗义了!
                      于是,他就先下手为强,“掩袭太祖”。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曹操毫无防备,大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
                      幸亏死的不是曹仁。
                      议郎都骑曹仁独领一军,攻打张绣属地的城邑,俘虏了三千多人,分散了张绣的精力。有了曹仁的掩护,曹操得以逃脱。
                      逃跑路上,曹操庆幸当初没让广阳太守到任:这会儿子孝要是在广阳做太守,我就被张绣这小子捉住祭了他的亡叔张济了。
                      张绣猛追曹操,他想:我一定把你这个大色鬼捉住,用你的人头祭奠叔叔。
                      他的心里不仅仅有复仇的欲望,还有求生的本能。要是这次不痛打落水狗,落水狗上岸,肯定会变成疯狗咬人。
                      于是,曹军这一路逃得好狼狈,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曹操只好用“望梅止渴”来忽悠饥渴难忍的士兵。但是,忽悠只能暂时有效,时间一长,士兵一看梅林只是一个谎言,胜利全无希望,士气一落千丈。
                      曹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曹仁站出来,使出带头大哥的手段,在阵前振臂高呼,鼓舞士气。
                      大哥就是大哥,就连灰头土脸的曹操也受到了感染,振作起来,重聚力量,最后打败了张绣。
                      曹操泡妞惹祸,被张绣打得落花流水,幸亏曹仁力挽狂澜,得以转败为胜。
                      也许是曹仁给曹氏集团带来了好运气。随着袁术、吕布的灭亡,曹操又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
                      曹军上下,歌舞升平,曹仁喜上眉梢,曹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但是,有人不高兴了。


                    IP属地:广东11楼2013-08-31 19:47
                    回复
                      4完美结局
                        曹仁以曹氏第一人的功劳,获得了曹氏第一人的器重和封赏。
                        220年,把曹仁封为征南将军的曹操死了,其子曹丕继位,即拜曹仁为“车骑将军”,并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曹仁之责任何其重大,所督三州之军事,荆已为东吴所有,益又为蜀汉所有,扬者,魏吴各半也。曹丕其实是将对蜀和对吴的军事统统都交付于曹仁了,可见不仅有所任,亦有所重也。
                        与诸曹夏侯的后代都要靠父辈荫庇不同的是,曹仁还给死去的父亲赢得了封谥:“追赐仁父炽谥曰陈穆侯,置守冢十家。”
                        曹炽地下有知,大概再也不会为淘气儿子的前途担忧了吧。
                        不久,曹仁又加封为“大将军”——夏侯惇已死,当年的黑老大曹仁,取代夏侯惇一跃而成为曹魏帝国的军事最高统帅,在权力上成了曹氏第一人。(当然是曹丕除外。)
                        不久,曹仁又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已经是能干涉朝政的全国军事最高统帅了,已经是顶点了,大司马更像是曹丕的一个表态: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封赏你呢,反正不能让你取代我,就只好再给你加一个大司马的封号了!
                        曹氏父子对曹仁的封赏很有意思。曹仁曾被拜为广阳太守而曹操不让他上任,给了他一个文官的称号——议郎,却让他去都督骑兵。现在曹丕又不明所以地拜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还是曹氏父子说了算,看来,曹操和曹丕才是真正的曹氏第一人。
                        223年,曹仁去世。
                        在大司马的位置上死去,恰当好处。他要是不死,曹丕可能就要为不知如何再封赏他而郁闷致死。
                        其实,在曹氏父子封赏他之前,军中早就送给他一个“天人将军”的称号。
                        和大将军、大司马比较起来,曹仁更喜欢这个无爵位无品秩无俸禄的“天人将军”称号。
                        不仅仅是在官方,就是在民间,曹仁也是当之无愧的曹氏第一人。
                        曹仁是怎么获得了天人将军的称号?


                      IP属地:广东14楼2013-08-31 19:52
                      回复
                        ——谋
                          曹仁分析形势说:“南方诸县以为我军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刘备刚刚统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
                          曹仁是个心理学专家,他尤其精通战争心理学。
                          在征张绣失利,士气低落时,“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与诸葛亮扶不起刘阿斗相比,曹仁能调动起曹操的勇气,就凭这一点,他就该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
                          江陵保卫战,周瑜以绝对优势却一年围而不破,也许是被曹仁一开始的陷阵救牛金威慑住了吧。
                          219年,对关羽的樊城保卫战,曹仁用沉白马这一古代最严肃的盟誓仪式,“激励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我们看到,曹仁非常善于调动士气,就是因为他是心理学专家。
                          官渡之战,对刘备的后方滋扰,曹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先分析了叛乱诸县的背叛心理:刘备大军压境,他们被迫投降。如果解掉刘备的威胁,这些县也就不背叛了。
                          曹操惆怅地说:现在我军主力都在官渡,哪有力量打刘备?
                          曹仁继续心理分析:刘备带领袁绍的军队,袁军上下不买这个编草席小贩的账,他虽是皇叔,但是现在皇叔都没人看得起,谁还看得起皇叔?何况他这个皇叔身份一向可疑!所以,刘备无力指挥自己统领的袁军,将士失和,战斗力就差了。
                          曹仁在做完心理学报告后,对曹操提出了专家建议:“击之可破也”。
                          心理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最精通的还是战争学。他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果真不堪一击,叛乱的诸县也果真重新归附。
                          出来混,单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
                          善于动脑子的曹仁深深地懂得一点:上兵伐谋。打跑了刘备,他决定再摧垮袁绍的自信,他就在鸡洛山之战中大败袁军,“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曹仁趁机抄后路,烧了袁绍的运粮车。
                          一切都在心理学专家曹仁的分析里:战争主动权开始向曹魏倾斜。
                          也许是有了曹仁的心理分析做依据,曹操的仗越打越顺,很快,袁绍的根据地河北就被“解放”了。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高干在并州反了!
                          你高干这个鼠贼竟然也想出来较量较量,反了,真是反了!
                          破高干不费吹灰之力,曹操很快就包围了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一惯高调的曹操下令:打下壶关,把里面的人全都活埋了!
                          一连几个月,曹操也没打下壶关。
                          心急的曹操想尽快把软柿子捏碎,没料想软柿子成了烂柿子也被捏碎,反而粘在曹操手上恶心着他。
                          这时,心理学专家曹仁又显示了他的专业特长,他分析说:“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仁从心理学上的角度分析了曹军久攻不克的愿意:你现在下令城破埋人,城内人为活命死战,当然攻不下来;给城里人一点生的希望,他们就会奔着那条活路而去,就无人坚守等死了。
                          曹操对心理学专家很尊重,按照他说的办了,不久,壶关城就投降了。
                          上兵伐谋,上谋攻心。
                          曹仁对心理学的精通,是曹魏集团争霸的独门武器,帮助曹操节节胜利。
                          战场风云变幻,这一刻你在为胜利而欢呼,转瞬之间,可能你就为失败而流泪。
                          219年,江南,梅雨时节哗哗,樊城城墙欲泡倒。
                          蜀国大将关羽统兵北伐襄樊地区。曹仁据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率七军救援。天不作美,连接大雨,导致汉水暴涨,驻军在平原地段的于禁、庞德军皆被洪水淹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仁今次真的只有靠自己了。
                          关羽猛烈攻打樊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同时,樊城的城墙被洪水侵蚀,有的地方已经塌方崩坏,城中守军很是恐惧。有人对曹仁说:“今天这种危险不是人力所能够克服的。我们应该在关羽的军队还没有完成包围圈的时候就逃走的。”
                          这时心理学专家,心里有过一丝胆怯吗?


                        IP属地:广东16楼2013-08-31 19:55
                        回复
                          ——忠
                            这时的曹仁,也许真的有过一丝的胆怯和畏惧,弃城逃跑的念头也许真的曾在他心底闪过,毕竟,人心不是铁打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这一点,我们能从《三国志•满宠传》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军心惶惶,有人建议曹仁“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也”,这时曹仁的态度很关键,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三国志》对此并无记载。我们想,要是当时曹仁慷慨陈词,发誓力战,历史上肯定会留下记载的,曹仁当时也许是真地想逃,也许他找不到说服大家的理由,心理学家话语失位。
                            后来,满宠说:“山洪暴发,来势凶猛,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持久的。听说关羽派出军队的前锋已经抵达郏县。京城许都以南,人民骚动,人心不安。然而,关羽现在却不敢在向前逼近,为的是恐惧我们抄他的后路;如果我们能逃走,黄河以南,将不再是朝廷的领土了!我们应该坚持到底!”
                            这时,史书上对曹仁的态度有了记载:仁曰“善”,在满宠的分析下,曹仁找回了勇气,才沉白马盟誓,示以必死。
                            我们不能责怪曹仁当时的态度犹豫和立场模糊,因为曹仁面临的是死亡,求生的本能,永远可以理解。


                          IP属地:广东17楼2013-08-31 19:56
                          回复
                            曹仁篇的转载完毕


                            IP属地:广东19楼2013-08-31 19:58
                            回复



                              IP属地:广东20楼2013-08-31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