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河剧团吧 关注:203贴子:191
  • 0回复贴,共1

初三学生观后感:我们戏剧的青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放学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班和平时一样吵闹的地铁上,我正和往常一样想着学校里每天都发生的小事,人群也和平常一样带着牢骚挤成一团。这时地铁突然在隧道里停止了运行,灯也全部黑了下来……
  我的故事讲到这里,大约所有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人群发出一阵惊讶声,然后人们带着惊惧和不安相互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有怕黑的小孩哭了起来,有人开始寻找灯的开关,打电话的人急着向电话那头描述刚刚发生的事……这种场景,也是我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脑海中跳出来的画面,我甚至在那一秒钟内想象到了自己接下来会害怕会担心会怕黑会哭起来。然而真实的版本却不是这样的。当时地铁里只是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向头上的灯管投去目光,结伴的人相互说了一声“灯怎么黑了”,然后大家都开始静静地等待,黑暗中很多手机屏幕发出彩光,戴耳机的高中生依旧淡定地享受他的音乐。过了一小会儿,地铁重新启动,灯亮了,人群也恢复了嘈杂。
  整个过程,人们没有什么强烈的反应,我自己也只是默默地靠着扶手,脑子里想些不着边际的事。
  一切根本没有想象中的戏剧化。这就让我想起周末的两场小剧场演出。也许是小剧场的形式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比起演戏,演员们更像是在诉说,把每句台词送进观众的心里。于是我全程同台上的人们一起笑一起哭,离场时竟也觉得有些劳累。然而随着感动而来的还有一种陌生感——我觉得那些感动感染我的只是别人的故事,我从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青春。可是剧目的主题看上去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快乐或者烦恼啊,为什么我找不到一点共鸣呢?
  我那天从地铁里出来以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两场剧目演绎的都是一种“戏剧化的真实”。我们常常把很多戏剧化的想法默认成真实,我们固定的思维告诉我们,地铁突然出故障时,人们就应该慌张不安,可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有点“无动于衷”的意思。我们习惯性地以为,每段青春都该有戏中那样的自我冲突和家庭矛盾,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自己的徘徊无奈,同学间的争吵又和好……然而当你抛开那些戏剧的想象,你会发现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很简单的一条上下学的路,很简单的一群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奋斗的同学,很简单的烦恼和很简单的快乐。并非每个人都会遇见剧中那样成绩优异但自我压抑的“好学生”,也并非每段青春都有一个开始放荡不羁而后痛改前非的“坏孩子”,周围的同学大都和你一样平凡,走很平凡的路,想很平凡的心思,用很平凡的奋斗追求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现实中的青春,更像是一场节奏缓慢,台词淡然,找不到太多观众的戏剧。
  既然这两部剧并没有那样贴近像我这样的初中生的生活,那是不是它就不好呢?不,我恰恰要为这两部剧喝彩。首先,如果戏剧完全按照生活中真实的样子来演绎,也许开场不到十分钟观众就都转移到旁边的咖啡吧里去了吧。更重要的一点是,一部戏剧的存在,也许根本不是为了完全还原我们的生活,而是为我们仔细地观察、思考我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契机。如果不是因为看了这两部与青春相关的戏剧,我也许永远不会很认真地去考量我正在度过的青春。我也许永远不会认真地去了解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永远不会认真地去看一看放学路上的风景,永远不会用心记下我和妈妈的每次打趣。我自己的青春也许没有戏剧里的跌宕精彩,却也充满着很小的乐趣和很简单的感动。像这样能够引导人们去走进自己的生活的戏剧如果再多一些,爱生活的人也会更多一些吧。
  纪伯伦说:“能唱出我们的沉默的,是一个伟大的歌唱家。”现实中的青春,一直沿着一条自然而简单的轨迹,默默向前,而正是这样的一条普通的轨迹,演绎着我们无法复制的故事。也许说到底,青春是戏剧的,就像那两场剧目一样,是我们近距离的,独一无二的诉说。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1楼2013-11-16 10: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