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红楼梦》中大概是不存在的。钗、黛二人截然相反,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则根本对立,一个是灵魂领域的主宰,一个是现实生活的强者,作为灵魂人物贾宝玉的态度至关重要。宝玉道:你死了,我当和尚。
而在《诛仙》里,凡、雪、瑶三个人都是把个性舒张和灵魂的完整看的最重要。即以张小凡为主,陆雪琪和碧瑶为辅,从不同角度,共同论证同一个观点,即:
我是谁?
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九
在小说中,不仅仅张小凡问出了“我是谁?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还有一个人同样问出了这两个问题:兽神。
在《醉看•第一卷》“兽神系列”里,笔者也曾详细论证过,他与张小凡乃是天生的知己,这是同为长生实验品的觉悟。二人结局不同,并不仅仅是因为张小凡有“主角光环”,更是在于“心”的选择,张小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保持着灵台一点清明不灭,挣扎徘徊与“人”和“魔”的边缘,具体表现在烧火棍与玄火鉴的输死相争上。而兽神却因为放纵心中的欲望,掀起了灭世狂潮,最终被欲望淹没,毁灭了自己。
兽神因为一己之私,犯下无数杀孽,但是作者对他的态度却是宽容的,结果求仁得仁,与玲珑在烈火中永生。可见在作者心里,“我”的问题,高于一切问题。
作为张小凡天生的知己,兽神的言行对全书的价值取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青龙陨落的那个细节里,兽神现身,青龙道:“你是谁?”且看兽神作何反应,原文道:
那少年微微一笑,露出了白皙的两排牙齿,看去竟有几分天真意思,与周围一片血腥的场面格格不入,只听他微笑道:“我是谁?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他徐徐道:“我是谁呢?”
兽神陨落之前,最后见到的人是正张小凡。在笔者看来,镇魔洞一战,更像是兽神的告别演出,张小凡只是前来送行的,本文便以这两个人的对话结束吧。
他忽然向鬼厉问道:“你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鬼厉低低默诵了一遍,默然半晌,抬头道:“我不知道,只是我这一生,仿佛都是为了别人活着的。”
兽神怔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为了别人而活,那我呢,我又是为了谁而活?”
※※※
外一篇:琪花瑶草
爱情之于女子,即是蜜糖,也是劫难,无法舍弃,更无力抗拒。
碧瑶的爱,是激烈的火山,炽热浓烈,灿烂辉煌,可笔者觉得,这更像是生命不屈的呐喊,从六岁那年,六狐洞坍塌,一直到十六岁逃出滴血洞,碧瑶再也不要忍受命运的摆布,于是她不管不顾,遵循心中的愿望,一次次去找张小凡,最后终于在通天峰上,诛仙剑下,生平第一次发成了自己的声音。
如果这个声音可以翻译,那定是三个字:我不愿。
雪琪的爱,则是潺潺的流水,温和持久,连绵不断,若是细细品味,其实每一次都是浓墨重彩,仿佛文字已经不能承载其热情,所以大段大段的抒情,肆意宣泄。然而,明明是热情洋溢的段子,硬是能营造出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野风光。
仔细想想,一个人,在月光下独自起舞,该是怎样的寂寞啊!
一个是工笔重彩,浓墨渲染;一个是写意山水,清新雅致。恰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一个是窗前半缕明月光,一个是胸口一点朱砂痣,若我是小凡,又该如何取舍?
实在纠结,还是不要取舍了,不如就把自己剖成两半,一半送给明月,一半留给碧华。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