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1日—16日,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召开。来自52个国家的4594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体育盛会,120万名观众(其中有 15万是来自外国的观众)观赏了各项体育赛事。希特勒利用在柏林举办这一世界顶级体育盛会的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动他的宣传机器,以达到展示纳粹德国“辉煌”成就,树立其新的世界形象的政治目的。而构成这一宣传攻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记录这一名噪一时的体育盛会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充分信任的里芬斯塔尔。为此,纳粹政权不惜再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以确保这一重大任务的完成。
此次,里芬斯塔尔不仅集导演、编剧与剪辑等诸项重任于一身,而且统领着一支由43名摄影师组成的摄影大军。他们利用架设在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各处的摄影机,以及铺设在运动场上的隐藏轨道,动态地记录下了各项赛事与活动。在拍摄游泳比赛时,还使用了当时还很鲜见的水下摄影,而在拍摄运动场全景时,甚至还动用了德国著名的“齐柏林”飞艇。为了更好地捕捉镜头,他们还对摄影机做了很多技术革新,如制造出可旋转各种角度的摄影机支架转台、建造具有防震功能的摄影车等……这部影片的拍摄总共用了40余万米的胶片,制作了3万余米的录音带,最后由里芬斯塔尔亲自剪辑成一部名为《奥林匹亚》(1938)的大型纪录影片。该片全长205分钟,分为两集:第一集《各民族的节日》(又译:《民族的祭典》)与第二集《美的节日》(又译:《美的祭典》)。第一集以“序曲”开始,在展示了一系列古希腊竞技运动员优美的雕像之后,过渡到奥林匹克圣火由希腊传递到柏林的过程,随后是运动会盛大的开幕式与最初几天的竞赛活动;第二集则展现奥运村运动员的生活与他们赛前的准备活动,各项赛事的高潮迭起与闭幕式的盛况……
从小接受舞蹈训练的里芬斯塔尔,对展现健美的人体以及人体的力量与和谐始终怀有一种迷恋情结,《奥林匹亚》的拍摄无疑为她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为此,她将这部影片定位于“一部对人的力量与美的赞歌,对健康的躯体、健康的精神的充分展现”。在影片中,她用不少镜头着力展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与动作,甚至出现了诸如从古希腊运动员的雕像到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员健美躯体的幻化镜头等。她的这一艺术理念与追求完全是当时纳粹所崇尚的“艺术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
1938年4月20日,《奥林匹亚》在柏林首映,里芬斯塔尔将其作为庆祝希特勒49岁生日的一份贺礼,献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