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渭渠吧 关注:4贴子:81
  • 14回复贴,共1

三岛由纪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挂个不完整的标题,等会儿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06 19:52回复
    日本评论家佐伯彰一说过:“我斗胆反复强调,三岛由纪夫是现代日本作家中最难评论的一个。”的确如此,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性格是极其复杂的。有的评论家说三岛是唯美派,有的说是浪漫派,三岛本人则自认为是古典派。其实,三岛是集唯美、浪漫、古典于一身,在继承日本古典文学的品格、气质、结构和文体形式的发挥其唯美与浪漫的文学精神,同时又在唯美与浪漫的外衣下隐藏着国家主义意识,表现出美学世界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丑恶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06 20:50
    回复
      三岛由纪夫发表处女作《鲜花盛时的森林》虽始于战争期间,但战后发表的《青春时代》标志着三岛战后的创作是在战后的虚无和绝望中,满怀对时代的不安情绪开始,并以异常的视点来审视和重新组合自己的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6 20:54
      回复
        三岛的审美意识的主体,首先是日本中世的放荡的美,尤其是中世所形成的以井原西鹤为代表的“好色”的审美情趣---“即使放荡,心灵也不应该是龌龊的”。三岛以此为基础,融和西方现代的弗洛伊德的性倒错说,构筑起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06 21:03
        回复
          《假面自白》这部自传体小说就集中表现了三岛这种审美的价值取向。他完全拂去伪善,无保留地展现人性隐秘的一面,把隐藏在意识深层的自然的自我暴露出来,然后冷静地表白自己的异常的性愿望。小说的主人公“我”对园子的爱由于自己缺乏能力而幻灭,而园子与别人结婚以后,“我”又决心完全抛弃肉欲而向园子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爱。“我”对异性无性能力,却被同性青年近江的肉体的力感、肉体的美感唤起了种种意象,而突然产生了情欲。作者就是以这种同性爱来努力突破主人公对异性无性能力所感到的屈辱。也就是说,作者将这种正常与异常的倒错,即异常的性欲与性倒错作为同一价值东西,其目的是通过隐藏在深层的人性,来探索人的性行为的真正动机。所以《假面自白》同自然主义的赤裸裸的外向型自白不同,它是通过性倒错的内向型自白,来对肉体进行理智的探索。这是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对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表示轻蔑和叛逆。三岛就是这样从浪漫、唯美开始,然后构筑起其观念上的美的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06 21:29
          回复
            正是基于这种美学观,三岛的文学大都面向怪异的世界。他用自己的颠倒结构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的美与虚幻的美的交汇点上,来创造自己的艺术。他说过,他难以治愈的观念,就是“越活着就越要变成丑,人生就是整个的颠倒”。所以他常常从逆反中创造自己的文学,譬如从死中意识生、从丑中发现美、从老朽中开始青春、从伪善中挖掘诚实、从暴烈中寻求优雅、从违背道德中弘扬道德等。作家这种逆反心理的循环,这种落差意识的交错,正是成为其在肉体快乐与精神痛苦的对立中、在被阻抑的性欲与病态的焦虑的矛盾中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依据。《假面自白》的主人公“我”的心态就是这样怪异的颠倒。他憧憬近江生命中所具有的惊人的力量而产生倒错的同性爱,同时又对近江产生强烈的忌妒。近江对他冷淡时,他热切希望接近近江,他认为这是自己对近江的爱的表现。他爱园子,可是当园子对他表示爱时,他又觉得这是刺伤自己的心,欣喜地下决心不爱园子。园子发现他这种心态,原谅了他,他却觉得园子这种宽大是对他更严重的污辱,复又觉得这种污辱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园子婚后,他仍怀有与园子见面的欲望,却又觉得没有引起任何肉欲是违背常理的等等。作家的结论是:既然人的热情可以出现在违背道德之上,那么热情本身也可以在违背道德之上而存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06 22:09
            回复
              三岛由纪夫力图在一切价值颠倒和现实虚妄之上来探索美,最终是为了不破坏性爱的神圣的美,以重新建立崩溃了的自我的统一,美的完善的统一。《金阁寺》的主人公沟口就展现了这种奇妙的复杂的颠倒心态。沟口原先被金阁无与伦比的美所吸引,但由于日本战败,他产生了一种心理性的虚脱,彷徨于不能解决的丑恶的现实,苦恼于自己的肉体残疾,这种自卑意识,使他无法再忍受传统美的魅力。于是,作为传统美的象征的金阁,便成为其厌烦和诅咒的对象。作家笔下的沟口就是要从战后社会的和心理的压抑中解放出来,从对传统美的爱和憎的矛盾对立中摆脱危险的美的羁绊,于是便抱着一种对美的反感,将金阁付之一炬,求得自我的生存和金阁永恒的存在,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三岛似乎在于说明:“人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出永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却反而露出了毁灭的了能性。像人那样,有能力致死的东西是不会根绝的;而像金阁那样,不灭的东西却是可能消灭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06 22:50
              回复
                @丽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06 23:05
                收起回复
                  @腻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06 23:06
                  收起回复
                    《金阁寺》中所编织的爱情故事,也是从美丑的现实与观念的相克中完成从认识到行为的飞跃的。施主的女儿爱沟口,并不是出于对沟口的同情,而是她有强烈的自尊心,无法接受自信心强的男性的求爱,就将有生理缺陷而自卑的沟口作为自己的爱的对象。也就是说,她将自己的自尊与求爱者的自负放在同一天平上,而拒绝了爱情上所有的平衡,在美与丑的不平衡中相中了沟口这个结巴的“绝对的丑”,以为丑就是从其美的观念中产生的。这说明作家将美看作是抽象性的、观念性的东西,美只有在虚幻中才能捕捉和把握,并据此重新编排自己的美的方程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07 11:41
                    回复
                      作家在自传《我经历的时代》中曾写道:“眼看肉体与知性的均衡将被打破的时候,就会在难以打破的紧张中产生美。”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常常是从不调和的嫌恶中,以及调和难以压抑的欲求的危机中,产生一种突发性的、破坏性的冲动,一种令人目眩的文明与野蛮、优雅与暴烈的撞击,作为调和美的创造。《金阁寺》的沟口之发生破坏金阁的冲动也是如此,《午后曳航》的主人公少年阿登之杀其未来的继父的冲动也是如此,作家是要从他们突发的、破坏性的冲动中求其美的调和与均衡,以保持美的永恒存在。《午后曳航》的主人公阿登酷爱大海,认为大海是美的象征,所以他把作为体现海的魅力的象征人物海员龙二视为英雄。但是,当他发现龙二与自己的母亲相恋,并准备放弃海员生活与其母亲结合时,他就产生一种屈辱感,认为龙二背叛了美,这是对美的挑战。最后,他为了保持龙二的纯粹性、保持美的纯粹性,就与小伙伴合谋将龙二平静地杀害在濒海的山坡上。在阿登这种荒唐的行为中,一方面反映了阿登因母亲爱上龙二而产生的苦闷的变态心理,以及他对海的憧憬、对龙二的崇敬幻灭后而形成的一种受压抑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探索,含有若干理性和理智的成分,他企图将龙二的男性美推向极点,以龙二的死来完成一个完美的世界,追求一种悲壮美的意念。在龙二死时,出现灼人的热带太阳,五彩缤纷的大海。。。。。。大概就是这种刚烈和绚丽的象征性描写吧。《仲夏之死》则写了大海夺了生田胜一家中的三口人的生命的故事。生田与妻子朝子觉得活着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而在残酷的生的现实中,却又保持一种深沉的平衡,使之忘却悲伤,以不可思议的充实感来支撑他们的生活。作家的用意似乎是以大海作为宿命的象征,来歌颂主人公直面宿命所产生的孤独的美。《潮骚》虽然也以大海作为纯洁爱情的依托,但它描写了贫苦渔夫新治和富家女子初江恋爱的欢乐与悲哀,新治最终凭着对海的热爱、凭着自己劳动的力量,冲破了重重难关而赢得了初江的爱。在作家的作品群中,是少有这样纯真的情感、这样纯真的爱恋的,可以说这种纯洁的美是三岛小说的特异的存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07 12:17
                      回复
                        哼,汉奸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1-07 2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