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圣母即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黎山老母”,即女娲,亦称无极老母。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八引《集仙录》略谓:
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但不晓其义。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李筌说《阴符经》玄义。讲毕,为时已久,母曰:“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水既满,瓢忽沉泉中。筌回原处,老母已不见,只见麦饭数升,筌食麦饭后,绝粒。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另一说,殷周之间有骊山女,为戎胥轩妻,亲附于周,为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小说或戏曲或传说中多作“黎山老母”。如大唐女将樊梨花,即为黎山老母的大弟子。
骊山老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黎山老母”,即女娲,亦称无极老母。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八引《集仙录》略谓:
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但不晓其义。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李筌说《阴符经》玄义。讲毕,为时已久,母曰:“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水既满,瓢忽沉泉中。筌回原处,老母已不见,只见麦饭数升,筌食麦饭后,绝粒。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另一说,殷周之间有骊山女,为戎胥轩妻,亲附于周,为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小说或戏曲或传说中多作“黎山老母”。如大唐女将樊梨花,即为黎山老母的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