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洗是北宋汝窑的一个经典器型,但可惜的是传世品仅有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代的各个汝窑派系也常对三足洗进行仿烧。目前各家仿烧的模板显然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唯一的汝窑三足洗传世品。但是,我们从下图可以显然地发现,这唯一传世品的足部有明显磨过的痕迹,这一点可以通过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公认磨过底足的水仙盆对比来证明(请看下图)。因此,汝窑三足洗足部本来的形状是怎样,就成为了一个谜。
底足的磨痕的颜色与粗糙程度也几乎一样,图片来自于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目前,楼主就此问题听过的观点有二:①此洗底足原本的形状应是水滴形。②此洗底足原型并非简单的水滴状,而是另有其形。那么接下来,楼主就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水滴形说
(图片来自某bao)
如上图所示,就是水滴形底足,也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汝瓷仿烧作品采用的形状。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观点目前仍被多数业内人士认同。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北京故宫所藏洗足底仅为轻微磨损,所以在未磨损之时,底足应该是水滴状的。之所以做成水滴状,应该是北宋匠人根据“洗”的某些用途而设计的。且有一定的考古证据:
(图片为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足残件,图右残件似水滴形,但无法确定是否来自三足洗,图片来自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二、其他形状说
随着上世纪汝窑遗址的发现,对汝瓷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并且为三足洗足形之谜的解开,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请看下图:
(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大观:北宋汝窑特展》)
上图为2000年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北宋汝窑三足洗,可见其足部明显非水滴形,而是下端略向外伸的造型。而北京故宫藏品的底足正像是缺失了下半段足部的此器型。从而有楼主就想,故宫那件宋汝三足洗会否是因为足部磕坏进行过修磨而留下的磨痕呢?所以三足洗的形状本来应该和途中出土件一样呢?
(上图为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足残件,图片来自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上图右侧的残件显然来自三足洗,且器型与前图完整出图器相仿,因此能够为第二种观点提供有力支持。
但看过以上两种观点后,我们发现:北京故宫的宋汝三足洗原是由前图中出土件的器型磕坏修磨而来的这个观点有些牵强。因为故宫三足洗的足部剩余部分与出土件足部的上半部分还是有区别的;而且现在此洗的形状确实已经非常精美到位,很难想象给它加上半截略向外伸的脚之后是什么样子...因此,楼主又有一个大胆猜测,会不会历史上本来就同时存在这两种器型的三足洗呢??请各位师兄赐教。
底足的磨痕的颜色与粗糙程度也几乎一样,图片来自于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目前,楼主就此问题听过的观点有二:①此洗底足原本的形状应是水滴形。②此洗底足原型并非简单的水滴状,而是另有其形。那么接下来,楼主就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水滴形说
(图片来自某bao)
如上图所示,就是水滴形底足,也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汝瓷仿烧作品采用的形状。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观点目前仍被多数业内人士认同。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北京故宫所藏洗足底仅为轻微磨损,所以在未磨损之时,底足应该是水滴状的。之所以做成水滴状,应该是北宋匠人根据“洗”的某些用途而设计的。且有一定的考古证据:
(图片为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足残件,图右残件似水滴形,但无法确定是否来自三足洗,图片来自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二、其他形状说
随着上世纪汝窑遗址的发现,对汝瓷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并且为三足洗足形之谜的解开,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请看下图:
(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大观:北宋汝窑特展》)
上图为2000年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北宋汝窑三足洗,可见其足部明显非水滴形,而是下端略向外伸的造型。而北京故宫藏品的底足正像是缺失了下半段足部的此器型。从而有楼主就想,故宫那件宋汝三足洗会否是因为足部磕坏进行过修磨而留下的磨痕呢?所以三足洗的形状本来应该和途中出土件一样呢?
(上图为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足残件,图片来自叶喆民先生所著《汝窑聚珍》)
上图右侧的残件显然来自三足洗,且器型与前图完整出图器相仿,因此能够为第二种观点提供有力支持。
但看过以上两种观点后,我们发现:北京故宫的宋汝三足洗原是由前图中出土件的器型磕坏修磨而来的这个观点有些牵强。因为故宫三足洗的足部剩余部分与出土件足部的上半部分还是有区别的;而且现在此洗的形状确实已经非常精美到位,很难想象给它加上半截略向外伸的脚之后是什么样子...因此,楼主又有一个大胆猜测,会不会历史上本来就同时存在这两种器型的三足洗呢??请各位师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