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是金庸笔下最出色的主角之一,为人豪爽正直重义气,世间少有的奇男人。却牢牢地钉死在民族大义的十字架上,他的自杀可悲可叹感人肺府,催人哭下。
萧峰作为契丹人,当他阻止耶律洪基挥兵南下,从倒戈一战起,他无经选择了与自已的民族为敌,无论成功与否,正义与否,民族叛徒和罪人的身份已经没法洗脱。
站在现在中国版图立场来看当年宋辽之战,只能是内战,耶律洪基挥兵南下,是为了统一天下,统一中国。那么萧峰只是背叛了民族而没有背叛了国家,相对而论金书另一主角赵敏,蒙古不是中国人,而背上了叛国罪,情况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糟糕。
抛开民族不说,萧峰爱好和平,阻止耶律洪基征服全中国,入侵大宋,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上,他应该没有错,战火必然会带来伤亡,生灵涂炭。
耶律洪基要征服大宋,统一天下,开拓疆土,站在道家思想的立场上,他也没有错,这世界从来都是弱弱强食,是能者而居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不开拓疆土,中国的版图有这么大,难道只局限于华夏一带?
站在自己国家立场上叫征服,其实也可以说是侵略,只不过我们把自己的行为美化而己,所以我国开拓疆土时,说征服。所以只有唐太宗远征高丽,以没有侵略高丽之说。
所以说正义或非正义战争,从来都是政客的文字游戏,道德很多时侯只是一块遮羞布,常常是用来要求别人的,而自已……成王败冦才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或者会有人说,耶律洪基不是汉人,不能说是统一之论,那么我想问中国人只有汉人才是中国人,其余民族算是论陷还是?所以这种说法的人,是不是有些难圆其说?
所以从另一角度来看,萧峰的自杀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他已经没法容立于自己民族之间,他的做法对也好错也好,他已经选择了毁灭,不回答这个模棱两可的选择题?
完全顺从道德是迂腐,完全顺从人性是堕落,两者都尽量兼顾是怯懦,两者都抛弃是冷酷、颓废。总之依赖一种存在于自身之外的标准,只能使人走入疲倦、寂寞和无所适从。
在我看来庸老天龙八部雁门关的大结局,就是道德和人性的激烈交峰,到底谁才是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