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凪圣辉吧 关注:32贴子:1,589
  • 8回复贴,共1
以后会时不时在这里发一些从杂志上看到的文章


1楼2014-03-30 22:01回复
    动漫作为日常教养
    作者:黄德海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和艺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摄影和摄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艺术形式上,几乎面临着一个 “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往主要依靠纸笔的创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本雅明命名的所谓“机械复制时代”,此前文学绘画中虚构、想象和思考的热情,很大一部分已转投到摄影、电影、电视剧等新的艺术样式中。而上世纪中期以来快速发展的动漫,因为更灵活的投资方式和更自由的角色调遣,新世纪几已与电影分庭抗礼,近年甚至大有超越之势。作为新兴的艺术样式,动漫因为有新的领域等待开拓,新的难题需要克服,很多有天赋的创作者热情迎接了新的挑战,积极地戴上这个新的艺术镣铐翩翩起舞。
      忘了哪个西方思想家曾经说过:小说是18世纪以来日常教养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现在,随着参与者的持续增加和受众的日益广泛,动漫之于我们的日常教养,很可能会发展成小说在此前的时代扮演的角色。动漫的水平,或许就在某种程度上将标志着我们社会日常教养的水准。
      前几年,我随一个旅游团去日本,同住的是一位比我年龄稍长的历史老师。有天晚上回去较早,还不是睡觉的时间,我们就打开了宾馆里的电视。日本的电视台,如果不付费,能看的只有有限几个,大多还是公共新闻频道,对不懂日语的我们,实在勾不起什么兴致。在不停换台的过程中,忽然看到一个画面小女孩骑着扫帚从天而降,因为扰乱交通,被交警逮个正着,一个骑自行车的小男孩替她解了围,并准备上前搭讪没错,是宫崎骏的 《小魔女宅急送》。历史老师跟我说,这个动漫他很喜欢,在国内已经看了五六遍,现在即便全是日语,他也几乎背得出小男孩和小魔女的对话。小男孩鲁莽地上前,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大通,然后,小魔女跟他说: “如果刚刚是你救了我,我谢谢你。可是我没有请你来救我啊。没有经过自我介绍,就向女生搭讪,实在是太没有礼貌了。”
      自从留意这个现象以来,我发现,在大部分国外动漫里,这样的日常教养内容随处可见。如果嫌这样的日常教养还太普通,那么,听听 《钢之炼金术师》片头不断重复的话吧: “人没有牺牲就什么都得不到,为了得到什么东西,就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而这,还只是这一成长动漫日常教养的起点,随着情节的发展,更深入的内容会逐渐出现。
      国内的动漫,很喜欢自以为是地迁就儿童的认知能力,从而故意把情节放慢,把对话变嗦,把复杂的人生处理得简单……如此,一旦涉及教养,就不免堕入说教的彀中,从而,动漫的水准也与动漫的受众一起低龄化了。为了避免在一个如此重要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日常教养,是蕴含在作品中的动漫也不欢迎说教,即便其受众真的只是儿童。
      有人曾问E.B.怀特, “写像 《夏洛的网》和 《精灵鼠小弟》这样的儿童故事需要换挡变位吗?您的写作有没有针对某个特定年龄群的读者?”怀特答: “任何人若有意识地去写给小孩看的东西,那都是在浪费时间。你应该往深了写,而不是往浅了写。
      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是地球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有观察力、最敏感、最灵敏,且一般来说最容易相处的读者。只要你的创作态度是真实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澄澈的,他们便会接受你奉上的一切东西。”有志于动漫的人,应该把怀特的这段话置于座右,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在创作中奉献出自己最完美的心智。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 《诗艺》里说: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不光是诗,任何艺术作品,当然包括动漫,在关涉日常教养的同时,都必须保持作品自身的艺术完整度。或者,也可以更为明确地说,不管多么重要的日常教养,都必须以敏锐而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来。不幸,想象力,正是目前的国内动漫最为缺乏的。
      沈从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写作的《抽象的抒情》中说,在他那个年代,因为各种原因, “艺术中千百年来的以个体为中心的追求完整、追求永恒的某种创造热情,某种创造基本动力,某种不大现实的狂妄理想 (唯我为主的艺术家情感)被摧毁了”。而在我们的时代,沈从文面对的问题并未全部消除,商业社会的逼迫却接踵而来。短视的社会和资本,当然不会对需要在作品细节中反复尝试的想象力保持耐心。双重挤压之下,我们很难奢望在目前的国内动漫中,看到作为其品质基本指标的想象力。
      说到想象力,难免会有一种误解,觉得只要想象出一种奇异或罕见的东西,就是想象力了。我们有那么丰富的文化宝库,古老的神话、美丽的传说、卓绝的诗歌……只要动漫创作者从中撷取一点,在里面搅和进一点现代思想,变出各种新花样,不就自动拥有了想象力?但这只是想象力的一部分,还算不上完整。完整的想象力,就像普鲁斯特说的,是一种转化及调整已知的一切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角色,也要生动地置身这个世界之中。我们目前的动漫,缺乏的正是这种调整和转化的能力。而当动漫自身就缺乏想象这项极为重要的教养时,我们还能期待它传达出什么更为有益的东西呢?
      老实说,当看到 《海贼王》把《西游》 《三国》 《水浒》以至 《格列佛游记》 《木偶奇遇记》完美地转化为 “大海贼时代”的各色人物和故事时,我羡慕得有些绝望,觉得好运气太垂青日本动漫界了,居然送给了他们如此出色的天才。不过,德国有句谚语说得好, “好运从来是一种品质”,与其一掷千金操作各类动漫项目,凭空呼唤出色的中国动漫,并期待天才横空出世,还不如放低身段,踏踏实实从提高我们的日常教养开始。
    摘自:青年文摘


    2楼2014-03-30 22:02
    回复
      老鹰的遗言
      一只年迈的老鹰孤傲地独居在鸟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生活了好多好多个年头。然而,它的精力日益不济,感到自己寿数已尽。
      老鹰发出一声强有力的呼唤,召集来居住在附近山岩上的儿女们。
      大家到齐之后,老鹰环顾一下每个孩子说:“你们都是我养大的,我把你们抚养大,从小就使你们养成勇敢地直视太阳的习惯。我让你们那些经受不住烈日烤射的弟兄都饿死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理应比其它鸟类飞得更高的缘故。谁敢靠近你们的巢穴,谁就要倒霉!一切动物在你们面前都会心惊胆战。不过,你们要宽宏大量,不要伤害无力自卫的弱者。要记住那条古老的格言:你可以迫使别人怕你,但不能迫使别人尊敬你。”
      孩子们恭敬地聆听父亲的教诲。“我的寿数已尽,”老鹰接着说,“但我不想死在窝里。决不!我要最后一次竭尽全力振翅冲人云霄。我要迎着太阳飞去,让烈焰烧掉我衰老的羽毛,然后立即坠人大海深处……”
      说这番话的时候,四周万籁俱寂,连山谷的回声也不敢来扰乱这庄严的寂静。
      “但你们要知道!”父亲最后对孩子们说,“就在那一瞬间,将会出现一个奇迹:我将变成一只年轻力壮的山鹰飞出水面,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同样的命运在等待你们。这就是我们鹰的命运!”
      说完,老鹰展开双翅进行最后一次翱翔。它是那样高傲和庄严,在山崖上空作了最后告别的盘旋,在这里,它养育厂无数后代,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孩子们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肃然目送父亲勇敢地迎着太阳冲去。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4楼2014-03-30 22:10
      回复
        爱情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drunkdoggy
        有位姑娘问祖母:“爱是什么?”祖母说:“爱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极简的回答,清澈见底,足以让一切哲学思辨、爱情经济学、婚恋技巧大学堂学者汗颜。
        爱与不爱之间,存在着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而“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实在需要千载难逢又旷日持久的“好运气”。
        在进行猜想前,首先要张贴的是一则广为传诵的史上最佳情书的开头——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高兹的《致D》: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在我的胸口,我重新感到一种空虚,唯有当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才能弥补这种空虚。”
        写下这封情书后,高兹追随罹患绝症的妻子,自绝而去。
        这封绵延一生的情书中有好多数字,但与算计全无干系。这些数字,印证的是爱情的笃定、淡泊和动人心魄。
        羡慕吗?白首偕老的爱情里,没有算计。年轻的爱情里,最不该有的是算计。出了错的“爱情”和“婚姻”里,才满满是算计。
        “高端猎婚”“定向猎取,精确匹配”“21天相识,10个月结婚”……
        打开国内几大婚恋网,你会发现专业红娘已经取代了古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新一轮的婚姻包办者。他们的广告语渲染着猎手的精准、闪电的速度、现实的婚姻和爱情的一笔勾销。
        相比于国内婚恋网的商人气息,在法国,最具人气的婚恋网蜜糖网显然更加聪明,更适用于一个心跳平稳、血压正常的以爱著称的社会。他们的广告语是这样的:
        “无须风险,你将拥有爱情。”
        “无须坠入爱河,亦可相爱。”
        “无须心痛,完美相爱。”
        通过相貌、爱好、年龄、星座、性格、收入水平的精确匹配后,理论上讲,爱情和婚姻的风险降到最低。这种被浮夸渲染的“零风险爱情”,就像美军在几次战争中宣传的“零死亡”那样奇幻。
        可真正的爱情原本是一场冒险,不是吗?
        既然来到“零风险爱情”兜售市场,就看看这些精算大师的演算本吧。
        如果将婚姻看成一个市场的话,其实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的筹码换得自己所需。筹码可以是美貌、财富、智慧,需求可以是地位、身份、情感,通过婚姻市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婚姻市场和婚姻经济学都会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在权衡取舍时,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在爱情的取舍上,你嫁给一个人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现有的生活以及嫁给另外一个人的种种可能。
        于是,“最优秀的女人”和“最次等的男人”就这样被“剩下”了。
        机会成本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必须放弃的其他利益,人称“有得必有失”。
        除了彻底的单身主义者、现代唐·璜、性向非主流者,相信每一个单身族和恋爱中人都想过结婚的事儿。对一个以趋利避害为本性的社会群体来说,结婚是因“有利”才成立,才如此让人迫不及待,无法绕行。
        有位畅销书作者说:“结婚是最贪婪的交易。结婚的时候,人们选择综合分数高于自己的人;结婚之后,两个人还会继续盘算。
        “如果感觉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甚至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一般人就会想:我吃了这么多亏,这日子还怎么过啊!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对方没有经济能力,性格不好或者花心等等。因为结婚之初两个人就是通过综合计算而不是只看某个方面作出的选择。
        “经过了细心的筛选,其中包括家世、背景、工作、收入、房产、车子、存款,男人可不可以在房产证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女人是不是正式工作,能不能接受跟公婆同住,跟那个人本身甚至都没有多大的关系。年龄可以放宽,长相看得过去就行,性情嘛,是个正常人就能接受。最后不忘敲定的是,礼金给多少,嫁妆有多丰。至于感情,只要不烦对方,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这看似穿越到了古代的婚恋行情,的确是眼下大多数中国青年男女精算师在做的事情。
        爱情怎能算计?除去不婚主义者,爱情精算师们一旦动了算盘珠,也会多路径进入“不婚”状态。“拖婚情侣”和“不婚情侣”,在这个“剩女”和光棍横行的世界,简直是让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父母最不解的生物。
        终于,我们又回到最初了。
        爱是什么?
        作家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告诉我们:“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6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还记得那位祖母的回答吗?
        “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在这个爱情岌岌可危的年代,她是最坚强的爱情捍卫者。
        性是冲动,婚姻是保障,但爱能超越性与婚姻,超越时间和皱纹,持续下去。
        它是错误的冒险、唐突的宣言和孟浪的托付,但可以一再透支。爱是宣言,是可以重复地一再做出的宣言,是把相遇的偶然变成必然,变成不可更改的命运。
        爱始于相遇,生于经营,死于算计。
        让零风险爱情玩蛋去吧!让爱情算计玩蛋去吧!“敌算计者”如是说。
        摘自:读者


        5楼2014-04-06 20:52
        回复
          那些人,那些爱
          作者:ChelseaFagan 译者:辛献云
          小时候,你有一个天天见面的好朋友。他/她和你一起搭建城堡,讲恐怖故事(为了不第一个入睡);在街巷里奔跑嬉戏,直到你不得不回家吃饭。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在你探索一个远比你自身的视野庞大的世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令人激动、使人恐慌、让人困惑的事,但有了他/她,所有这一切似乎都不算什么。逮萤火虫,在睡袋里翻来覆去,在后院里搭建帐篷——这一切似乎就是一次充满危险的狩猎之旅。你相信,只要有合适的装备,你们在一起连狮子都能捕到。
            但世事无常。你搬家了,或者他/她搬家了,或者只是你们很难再见面。哪怕只是转学这样的小事也能使你们分开。不知不觉间,你已真的长大成人,而那个在你人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最了解你的人——那个唯一能够和你分享一桩桩、一幕幕童年记忆的人——却已不在你身边。
            那是一个教会你如何去爱的人,一个在你身边会令你觉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更真实、更充实的人,一个似乎连你身上最阴暗、最丑陋的地方都会喜欢的人——虽然你自己总想把这些地方隐藏起来。
          他/她为你舔舐伤口,对你说你很美。他/她甚至不需要你离开家门也能带你踏上探险之旅。从卧室到厨房再到舒适柔软的沙发,你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别人你谁也不需要。你们整天在汽车里亲吻、交谈、欢笑,在变速杆上方手握着手。你还记得他/她给你看的那些东西——那些你确信别人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和他/她在一起,你就像王孙贵族一般,受到百般呵护,远离外界的丑恶。
            但世事无常。一个夜晚,你们进行了一次艰难的、令人心力交瘁的交谈,持续了几个钟头。显然,这次谈话几周之前就该进行了。你们都说了一些伤人的话,这些话让你怀疑这一切是否只是一场幻觉,你是否应该把它想象成一个因为极度渴望被爱而产生的美丽插曲。你感到泪水在眼里打转,灼烧着你的眼角,但在此之前,你已在心里默默地对自
            己说了一千次:“不,今晚你不能哭。”但你还是哭了。他/她也哭了。你们相拥而泣。但第二天早上,这一切还是结束了,消失了。
            那是一个与你一起长大的朋友。你们一起学会了亲吻,学会了偷喝啤酒,学会听到某个“权威人士”走来就赶紧跑开。他/她似乎让成长变得容易,甚至舒心,你不管学什么都有他/她在身旁陪伴。你们一起交换心得,一起成长,你们开始以成人世界所要求的方式来理解人生。你们开始明白攒钱的意义,开始做一些艰难的选择,开始为将来担忧。不知不觉间,童年已完全消逝,成为过去,你们俩手牵着手,一起向童年告别。尽管未来让人担忧,尽管前途未卜,尽管你知道未来会枯燥乏味、消磨斗志,但知道有个人正和你一样也在迈步前行,你心里就会无比踏实。“一切都会改变的。”你轻轻地说。那是在一个夜晚,你凝视着天上的繁星,你们两人轮流喝着一瓶酒。“我知道。”他/她会这样回答。你也知道,非常肯定地知道,和你一起经历这种变化的一定非他/她莫属。
            但世事无常。有些变化是你无法解释清楚的,这些变化使你们各奔东西,使你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另一个人,使你们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渴望忘掉成年之前那些疯狂的日子,忘掉伴随着成年而来的一切。隔着遥远的距离——不管这距离是感情上的还是地理上的——你们重新聚首、分享一切的机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最终,终因时间太久已无法将他/她唤回。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记忆就像蒸气一样,在你身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每当你想起这一切,嘴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味道。
            这些人去了哪里?他们都在做什么?这世上有没有一个特殊的世界,在那里他们都生活在一起,手拉着手,思念着和你一起共度的时光?当然没有。人是自成一体的实体,有着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历史,也有不回顾过去的理由。他们不可能把余生都花在回忆你们俩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美妙上。但你们在一起的日子确实很美妙,不是吗?一想到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回头,不会感受到那种痛苦的、颓丧的感觉,那种令人心碎的怀旧之情,这简直比天各一方的现实更令人难以忍受。但当你知道你们都在深情地回忆往事,也总是希望在机缘巧合的时候能够见上一面,喝喝咖啡,那么,天各一方也就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你俩已经不再是那个一起看漫画书的二人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想收到来自他的新家庭的明信片,不想听到他的大变动或者不想了解他那不可思议的绘画才能现在怎样了。这并不牵涉心碎的问题。心如果碎了就会散落一地,你恐怕要趴在实木地板上寻找那有可能散落在沙发下面的碎片了。你的心并没有碎,它早就被缝合在一起了,虽然偶尔会有点故障,但功能却正常。这是一颗痛苦的心,载着太多的记忆,以致那小小的、脆弱的形体已无法容纳;这是一颗因爱而膨胀的心,渴望有人接纳,或者至少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是一颗缓缓地、悄悄死去的心,因为我们需要在这份爱结束之时,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爱去了哪里?因为很难相信爱就这样从我们的宇宙中消失了,不再是它的一部分;很难相信爱掉进了某个针孔大的黑洞里,不再徜徉于我们中间。你们曾在后院里捉过萤火虫,你们曾蒙着毛毯亲吻,你们曾开着父母的车一圈又一圈地兜风,音乐开得震天响——因为有了这一切,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失去的爱一定还存在于某个地方,转化成更多的爱,更美的爱,让没有感受过爱的人也能感受到的爱。爱一定还存在,因为它就活在你的记忆中。
            也许我们只需要知道,爱也活在他/她的记忆里。
          摘自:读者


          7楼2014-04-06 20:59
          回复
            惊险吧主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6-12 17:44
            收起回复
              我用滑稽水一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6-14 01:28
              回复
                点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8-11 0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