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之路
版冯素珍的标签。而角色性格的刻画又得益于马兰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与处理。
我们会清楚的发现马版冯素珍比起严版冯素珍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细腻。最突出
的就是马兰在演唱《断肠人送断肠人》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时在严版的
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心理活动的戏。这种创新更能体现出冯素珍矛盾的内心。内心
活动丰富之后也使得马版冯素珍看起来较为含蓄、羞涩。
其次,接受过专业发声训练的马兰在演唱中对音韵和音准的把握都能够自如
得当,虽然说富含乡土气息的黄梅韵味并没有能够超越严凤英,但收放自如的演
唱使得马兰的唱腔更具有张力,从而更容易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
震撼观众的效果。虽然马版《女附马》的唱腔基本是遵循之前严凤英的版本,但
因为马兰在气息运用方面对比严凤英有很大不同,马兰因为受过五年艺校的专业
学习,所以她使用的是人们常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比较灵
活,能更好地操作、支撑声音,伸缩性较强,使得声音更加饱满,有磁性,并且
为气息平缓的呼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能让演唱者收放自如。气息的良好运用
使马兰的低、中、高三个音区发音把握的都很到位。而严凤英因为没有进行过专
门的声腔训练,她则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导致气息较为短浅,
不难发现严凤英在演唱时处于高音区的时就没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撑她的发声,从
而高音区较弱。这一声腔上的区别,使得他们在演唱同一唱段时有明显体现。例
如:《女骑马》的“为救李郎离家园”唱段,第一句中“离”从中音3到高音1,
马兰因为使用科学的呼吸法则能唱腔中中音转换到高音的部分支撑上去,而严凤
英在中音到高音的处理上就稍微弱一些。
马兰在香港公演《女附马》并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一场比一场演的成
功。为此,当时的香港地区再次掀起“黄梅热”,香港人民给予马兰的演出以高
度的肯定。并且香港一些报业评价她:“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唱做俱佳,体态
轻盈,荣光照人”。因此“小严凤英”这个称呼随之即来。马兰、袁枚、杨俊、
吴琼、吴亚玲这些刚走出艺校们的青年演员赴港演出让大家耳目一新,满载归来
后,她们一并被称为黄梅戏的“五朵金花”。
1962年马兰在香港成功上演《女验马》。她不仅让翘首以待的香港观众没有
失望,也告诉世人黄梅戏后继有人。她所塑造的冯素珍无疑为艺校五载的砒砺画
上完美的句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