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吧 关注:27,742贴子:537,068

李倩:马兰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安徽大学李倩201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朱万曙。在此感谢李倩和朱万曙老师!


1楼2014-04-06 19:29回复
    安徽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马兰之路
    Ma Lan 's path to art
    姓名:李倩
    学科专业:戏剧戏曲学
    研究方向: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
    指导教师:朱万曙教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


    2楼2014-04-06 19:30
    回复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倩
      签字日期:
      2013年6月15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倩
      签字日期:2013年6月l5日
      导师签名:朱万曙
      签字日期:2013年6月21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3楼2014-04-06 19:31
      回复
        中文摘要
        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往往用“梅开二度”来形容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初这段
        时期黄梅戏艺术的再度繁荣。如果说提及建国后初度繁荣的黄梅戏艺术时我们会
        毫不犹豫地想到严凤英,那么在谈到黄梅戏“梅开二度”时我们也无法忘记马兰。
        马兰作为黄梅戏“梅开二度”时期的杰出表演艺术家,她的艺术之路也折射出黄
        梅戏在再度繁荣时期的演进轨迹。本文不仅对马兰的艺术经历进行分期研究,提
        炼她不同时期的表演特点以及最终形成的独特的表演风格,而且还透过马兰之路
        窥探“梅开二度”时期的黄梅戏发展历程。同时,由马兰之路得出=些启示为黄
        梅戏艺术今后何去何从提供借鉴。本论文采用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马兰,试图在学术视域下对这位家喻户晓的戏曲艺术家进行客观准确地评
        判。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介绍马兰艺术之路的积累期。本章将马兰进入艺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到
        她被分配到省黄梅戏剧团后去香港公演《女mil马》,以及到后来拍摄电影《龙女》,
        这段时期定义为马兰之路的积累期。通过梳理和分析她这一时期的作品,总结马
        兰之路积累期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介绍马兰艺术之路的成熟期。本章将马兰从拍摄黄梅戏电视剧《风尘
        女画家》到拍摄黄梅戏电视剧《遥指杏花村》的这段时期定义为马兰之路的成熟
        期。成熟期是马兰表演风格的形成期也是拥有最多的成功作品的时期。本章通过
        分析马兰在此期代表作品中的表演和唱腔的特点,概括马兰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介绍马兰艺术之路的拓展期。本章将马兰从拍摄黄梅戏舞台剧《红楼
        梦》到拍摄音乐剧《长河》的这段时期定义为马兰之路的拓展期。马兰在拓展期
        不仅纵向拓展她的黄梅戏表演,实现了旦角与生角之间的互换,而且横向拓展自
        己的艺术涉猎范围,开始由黄梅戏艺术向音乐剧拓展。此章通过对马兰之路拓展
        期每部作品的分析总结马兰在此期的得与失。
        第四章介绍马兰之路对黄梅戏发展的启示。从对马兰之路的考察得到关于今
        后黄梅戏发展的四点启示:第一,传统中注入现代血液延续黄梅艺术的生命。第
        二,演员刻苦学习为剧种突破蓄积力量。第三,演员的自我超越成就剧种的全新
        突破。第四,生旦间的默契放彩舞台。
        关键词:黄梅戏;马兰;艺术道路;表演风格


        4楼2014-04-06 19:31
        回复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博采众长铿锵前逐一马兰艺术之路的积累期............ 4
          第一节艺校的砒砺..............……4
          第二节毕业后的成名演出........……6
          一、香港公演《女附马》......……7
          二、拍摄黄梅戏电影《龙女》..……9
          第三节马兰此期的艺术特点一简约、自然. ............10
          第二章全心投入热情洋溢—马兰艺术之路的成熟期…........ 12
          第一节马兰主演的舞台剧.......................................13
          一、现代戏《风尘女画家》中的潘张玉良…。.............……13
          二、西方名剧《无事生非》中的李碧翠...................……14
          第二节电视剧《严凤英》中的严凤英.............................. 17
          第三节马兰主演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 19
          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19
          二、《遥指杏花村》中的寡妇...........................……23
          第四节马兰此期的艺术风格一热烈、清新、醇厚、大气.............. 27
          第三章开拓创新大胆尝试—马兰艺术之路的拓展期........... 31
          第一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31
          第二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36
          第三节打造黄梅戏音乐剧《秋千架》的马兰. ……37
          第四节涉猎音乐剧的黄梅戏艺术家马兰..………41
          第四章马兰之路对黄梅戏发展的启示............................ 43


          7楼2014-04-06 19:33
          回复
            第一节传统中注入现代血液延续黄梅艺术的生命................... 43
            第二节演员刻苦学习为剧种突破蓄积力量......................... 44
            第三节演员的自我超越成就剧种的全新突破....................... 46
            第四节生旦间的默契放彩舞台。..................................48
            结语...........................................................50
            参考文献二。...……。...................................……。二51
            致谢...........................................................5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二。..................... 55


            8楼2014-04-06 19:33
            回复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由
              地方戏曲能够被戏曲发源地以外地区的观众欣赏和接受,很大程度上需要这
              个剧种拥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挑梁演员,黄梅戏能够跻身中国五大剧种的行
              列,这与它的发展史上出现的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严凤英是把
              黄梅戏介绍给了全国观众,那么马兰无疑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她
              为黄梅戏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和创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重要的成绩。
              马兰毕业后即被分配到省黄梅戏剧团工作。因为在香港公演《女验马》中的冯素
              珍一角她被大家所熟知。随后又拍摄了黄梅戏电影《龙女》并担任主演,1984
              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她又接连拍了许
              多黄梅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严凤
              英》、《西厢记》、《红楼梦》、《秋千架》等等。无论是她的舞台表演,还是她的声
              腔艺术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马兰的探索带来了她表演上出陈推新,她的努力使
              得黄梅戏艺术与时代接轨,与现代化技术接轨,为黄梅戏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
              的道路。由此可见,马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正是笔者
              选取马兰之路作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二、研究现状
              学术界虽然有文章对马兰进行过研究,但不系统亦不深入。这种状况虽与她
              本人在其艺术的鼎盛期便退出黄梅舞台淡出观众视线有关系,但这并不能抹杀她
              此前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与产生的影响。学术界目前对于马兰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马兰艺术进行全面总体的研究。胡亏生主编的《黄梅戏人物》第九
              章《马兰的戏曲春秋与其创造的辉煌》,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主编的《黄梅戏通论》
              一书的第九章《黄梅戏的代表人物))’(此章节由笔者导师朱万曙先生编撰)第三
              节《马兰》,由王长安主编的《安徽戏剧通史》第六编第四章的第一节《梅花次
              第开》,洪中为写的报告文学集《女明星的七色人生黄梅戏演员的成才之路》中
              中《幸运的马兰》,这些文章对马兰的作品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进行了高度评价,但对于马兰怎样一步步走上黄梅戏的舞台以及最后被称为“小
              1


              9楼2014-04-06 19:34
              回复
                马兰之路
                严凤英”而成为“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的艺术之路,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缺乏
                详细的介绍。
                第二、对马兰表演艺术进行研究。主要有两篇硕士论文:一篇是河南大学音
                乐学专业的陈云燕2006年5月的硕士论文《严凤英与马兰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比
                较研究》,此论文分别从人物形象塑造、唱腔、舞台表演等几个方面将两位不同
                时期的黄梅戏艺术家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了她们异同。文章虽然指出了他们在表
                演艺术上的异同,但对其异同的根源发掘不够深刻,对于马兰表演艺术的风格并
                未进行准确定位,且文章中主要涉及马兰的唱腔和表演艺术的文字也不多,只是
                把她作为一个参照点,来与严凤英做对比,从而突出两者的不同。另外一篇是东
                华理工大学文艺学专业戏剧与戏曲美学方向的许俊杰2012年4月的硕士论文《黄
                梅戏影视化进程中马兰角色形象塑造与审美意识研究》,他主要以马兰的一些影
                视作品为例,肯定马兰在黄梅戏影视作品中对角色塑造与审美意识所做的贡献。
                这篇文章较有创新点,值得笔者借鉴。
                第三,关于马兰所主演的各部黄梅戏作品的研究。文章数量虽多,究其内容
                只是马兰作品的观后感和采访记录,没有理论架构。例如:邵慕水发表于《黄梅
                戏艺术》1985年01期的《<龙女>三新》,晓燕在《黄梅戏艺术》1987年03期的
                《如此洞房别有情—<龙女>〔洞房〕一场的戏剧冲突》;发表于《黄梅戏艺术》
                1985年02期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喜看马兰扮演的张玉良形象》;、蒋维国发
                表于《中国戏剧》1987年04期上的《从马兰到碧翠》;俞亮鑫发表在《上海戏
                剧》1987年05期的《荧屏上的小严凤英—访电视剧<严凤英>主演马兰》;孟
                繁树发表于《当代电视》1988年第10期上的文章《黄梅戏<西厢记>音乐的创新
                意识》。而一些研究深入的文章,例如: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主编的《黄梅戏通论》
                一书的第十章黄梅戏的代表作品(此章节由笔者导师朱万曙先生编撰)第六节《红
                楼梦》肯定了《红楼梦》是新时期以来黄梅戏历史上戏曲探索的成功之作,受
                20世纪9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来自于民间的黄梅戏能把四大古典名著《红
                楼梦》用舞台剧的形式拓展其艺术容量,同时也肯定了马兰扮演的贾宝玉形象成
                为了黄梅戏舞台上的一大亮点。
                综上所述,马兰艺术之路的研究尚未深入下去。现有的研究只是对她舞台表
                演艺术泛泛而谈,并没有对她“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整个艺术经历进行梳理,对
                2


                10楼2014-04-06 19:34
                回复
                  马兰之路
                  第一章博采众长铿锵前进
                  —马兰艺术之路的积累期
                  本文梳理马兰的艺术经历,将她从小受到濡染而对黄梅戏产生兴趣,到进入
                  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专业学习,再到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拍摄
                  黄梅戏电影《龙女》的这段时期定义为马兰之路的积累期。笔者之所以将此期作
                  为马兰之路的积累期就在于马兰在这个时期经过专业的积累训练已经拥有了一
                  个黄梅戏演员的基本素质,之后的省黄工作又使得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自
                  己的表演和演唱水平,从而被观众熟知。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成熟期
                  积蓄力量。从马兰积累期的历程来看,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艺校的
                  砒砺、毕业后的成名演出。
                  第一节艺校的砒砺
                  对于艺术家而言,孩堤时所受到的启蒙式的艺术教育无疑是他们艺术人生序
                  曲的第一篇章。绝大多数艺术家也都经历了这一阶段。然而对于马兰来说,她的
                  童年似乎并没有真正地接受黄梅戏的启蒙教育,她所受到的只能算作家庭氛围的
                  渲染而决非启蒙。虽然马兰的父亲是太湖县原黄梅戏剧团的舞台设计兼编剧,母
                  亲当时也是县城小有名气的黄梅戏演员。但在本土,伶人卑贱、供人取乐的观念
                  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加之文革十年在戏曲界掀起的波澜越发让艺人觉得身如飘
                  萍,连名角大家尚且挨批被整,戏曲艺人之地位何以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国家得到
                  切实的抬高?马兰的父母怎肯希望爱女继续入梨园行呢?所以童年的马兰受到
                  的并非是父母有意的启蒙而只是氛围的浸润。无论是她在台下听母亲唱还是独自
                  跟着哼都是环境的潜移默化。濡染的力量并非不大,它如同催生种子破土而出的
                  雨露一般,足以让拥有黄梅戏天赋的马兰如痴如醉。其实,当时的政治氛围无形
                  中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进一步激起了马兰对于黄梅戏的挚爱。文化大革命的十
                  年,正是马兰逐渐懂事的年龄,她眼睁睁的看到父亲被打成右派,当时大人怕孩
                  4


                  12楼2014-04-06 19:35
                  回复
                    第一章博采众长铿锵前进—马兰艺术之路的积累期
                    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她和两个哥哥被寄养到乡下的亲戚家,1968年,黄梅戏的
                    领军人物严凤英被带上“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的帽子,最
                    后自杀身亡。当时整个戏曲界严禁唱戏,很多演员演出的一些珍贵照片以
                    及创作的作品都被烧毁,甚至有些人被封杀。这种社会现象引起很多人内
                    心的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当时热爱黄梅戏的人们虽然不能公开张嘴唱戏,
                    但是她们的热情并未因此而消退。或许马兰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激起
                    她内心对黄梅戏的渴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以及一些前辈在这场斗争
                    中的悲惨经历,这样的逆境反而会更加激起年幼的马兰对黄梅戏的兴趣。
                    1975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气渐渐退去,人民的生活逐渐开始稳定。13岁的
                    马兰初中还未毕业,一天县剧团的老师来学校招生,下课的时候马兰抱着玩玩看
                    的态度在老师们面前一展歌喉,一并没有想过走黄梅戏演员这条路,因为她父母当
                    时是剧团的演员,很快他们知道了,父母很生气,虽然他们都是黄梅戏演员,但
                    当时社会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戏曲界的人被称为“下九流”,所以马兰
                    的母亲还是希望女儿能多读书,而不是小小年纪就进入黄梅戏的队伍中。不过懂
                    事的马兰一直把对黄梅戏的喜爱深深的埋藏于内心,她的想法父母能感觉到,这
                    块好苗子如果不发挥她的特长,可见非常可惜,最后父母同意马兰参加复试,可
                    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兰父亲被打成右派,因为当时社会存在偏见,县剧团
                    把马兰刷下来了。
                    这次虽然被刷下其实对马兰的打击并不是很大,因为她参加这次考试完全是
                    抱着玩玩的态度。紧接着,省艺校也在招考,这次父母毫不犹豫地支持她去参考,
                    母亲还专门带着她去安庆市参加了面试。马兰因为天资聪明,嗓音条件好,形象
                    气质佳,于是被招考老师一眼看中,这使得马兰从此踏上了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
                    表演专业学习之路。
                    告别了童年的濡染,马兰开始正式接受艺校的专业训练。进入科班接受基本
                    功以及舞台表演一系列系统教育之于戏曲演员来说就如同磨砺之于宝剑,若寒之
                    于梅花。旧时艺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非经一番锻炼,未历几度
                    砒砺如何能如凤凰涅案般在舞台上华彩照人?如果说童年的濡染孕育出马兰对
                    黄梅戏艺术的浓情厚意,那么艺校的学习正为马兰挥洒这份情意提供了时间和空
                    5


                    13楼2014-04-06 19:36
                    回复
                      马兰之路
                      间,催生出来的热爱转化成战胜发育期所带来困难的毅力和比常人加倍努力训练
                      的激情。马兰进入省艺校黄梅戏专业开始五年的学习,但这五年并不是一帆风顺
                      的,她遭受了重重困难,但顽强的马兰还是咬牙坚持。一开始她接受到了系统的
                      舞台基本功学习,她不光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经常刻苦训练,这种好学精神
                      老师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再加上她天生形象好,所以当时在同学当中很耀
                      眼。但好景不长,十几岁的马兰正处于变声期和发育期,众所周知,戏曲演员的
                      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嗓音条件,但变声期导致马兰嗓子沙哑,完全不能自
                      如地练声、吊嗓子,再加上处于发育期的她身材不断变胖,最后完全影响到她平
                      时的形体训练,别人轻轻松松翻个跟头,她却需要老师的帮助,那时她才十几岁
                      但在班级中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老旦。比如,《杨门女将》中108岁的佘太君,
                      最后老师都一再要求她必须减肥,可是减肥并非一天两天就能见成热这样的遭
                      遇让马兰很无奈,但她并未气馁,老师看她对黄梅戏的热爱从未消退过,因此还
                      专门给她制定了一套适合她的训练方案,于是她更加刻苦,别人训练的时候她训
                      练,别人休息的时候她仍然训练,最后累的腰肌劳损。并且在一次练功中半月板
                      受伤,一而再、再而三的伤病让老师们也没太多的精力去帮助她,最后老师和家
                      人甚至劝她学其他专业或者改行,据马兰回忆说,在最后的毕业大戏中马兰因为
                      身材发胖的原因,老师最后都没有给她安排角色,她只能静静的在台下看着同学
                      们的精彩表演,并且暗自流泪。但是马兰坚信,态度决定成败,只要自己不放弃
                      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的。虽然在5年的艺校学习生涯中并未特别出众,但她无论
                      被安排扮演什么角色,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第二节毕业后的成名演出
                      可以说《女附马》与《龙女》是马兰艺术之路的起点,虽然这两部戏一为传
                      统戏一为黄梅戏电影,但它们于马兰来说都是毕业后的正式登台亮相,并且又都
                      是她将艺校所学的传统表演向观众作汇报。《女附马》作为传统戏自不必言,对
                      经典的模仿自然是基础,其中虽然也有新的精神特质;而《龙女》虽然是电影,
                      但它仍然也像之前的《天仙配》和《牛郎织女》一样属于人神相恋的传统戏曲故
                      事。角色、装扮、唱腔、伴奏也都是传统黄梅戏的一脉相承。马兰在这两部戏中
                      6


                      14楼2014-04-06 19:36
                      回复
                        马兰之路
                        版冯素珍的标签。而角色性格的刻画又得益于马兰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与处理。
                        我们会清楚的发现马版冯素珍比起严版冯素珍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细腻。最突出
                        的就是马兰在演唱《断肠人送断肠人》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时在严版的
                        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心理活动的戏。这种创新更能体现出冯素珍矛盾的内心。内心
                        活动丰富之后也使得马版冯素珍看起来较为含蓄、羞涩。
                        其次,接受过专业发声训练的马兰在演唱中对音韵和音准的把握都能够自如
                        得当,虽然说富含乡土气息的黄梅韵味并没有能够超越严凤英,但收放自如的演
                        唱使得马兰的唱腔更具有张力,从而更容易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
                        震撼观众的效果。虽然马版《女附马》的唱腔基本是遵循之前严凤英的版本,但
                        因为马兰在气息运用方面对比严凤英有很大不同,马兰因为受过五年艺校的专业
                        学习,所以她使用的是人们常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比较灵
                        活,能更好地操作、支撑声音,伸缩性较强,使得声音更加饱满,有磁性,并且
                        为气息平缓的呼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能让演唱者收放自如。气息的良好运用
                        使马兰的低、中、高三个音区发音把握的都很到位。而严凤英因为没有进行过专
                        门的声腔训练,她则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导致气息较为短浅,
                        不难发现严凤英在演唱时处于高音区的时就没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撑她的发声,从
                        而高音区较弱。这一声腔上的区别,使得他们在演唱同一唱段时有明显体现。例
                        如:《女骑马》的“为救李郎离家园”唱段,第一句中“离”从中音3到高音1,
                        马兰因为使用科学的呼吸法则能唱腔中中音转换到高音的部分支撑上去,而严凤
                        英在中音到高音的处理上就稍微弱一些。
                        马兰在香港公演《女附马》并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一场比一场演的成
                        功。为此,当时的香港地区再次掀起“黄梅热”,香港人民给予马兰的演出以高
                        度的肯定。并且香港一些报业评价她:“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唱做俱佳,体态
                        轻盈,荣光照人”。因此“小严凤英”这个称呼随之即来。马兰、袁枚、杨俊、
                        吴琼、吴亚玲这些刚走出艺校们的青年演员赴港演出让大家耳目一新,满载归来
                        后,她们一并被称为黄梅戏的“五朵金花”。
                        1962年马兰在香港成功上演《女验马》。她不仅让翘首以待的香港观众没有
                        失望,也告诉世人黄梅戏后继有人。她所塑造的冯素珍无疑为艺校五载的砒砺画
                        上完美的句号。
                        8


                        16楼2014-04-06 19:38
                        回复
                          第一章博采众长铿锵前进—马兰艺术之路的积累期
                          二、拍摄黄梅戏电影《龙女》
                          随着马兰在《女附马》的出色表现,1982年省黄排演舞台剧《龙女情》,邀
                          请马兰主演,先后在河南省、黑龙江省等十几个地区上演六十余场。黄新德在他
                          的《萍踪浪迹几度秋—我的梨园记忆》中写道:“舞台剧《龙女情》中,马兰
                          的扮相极其俊美,声音清脆悦耳,身段协调优雅,角色所需的刚柔并济在她身上
                          得到有机结合。”①由于《龙女情》舞台剧的成功,1984年省黄把其拍成电影《龙
                          女》。一直习惯于在舞台上表演黄梅戏的马兰第一次开始在摄像机镜头下进行黄
                          梅戏演出。黄梅戏与现代媒体技术的结合己非第一次,但《龙女》在镜头下的演
                          出对于马兰来说却是她当务之急需要适应的全新表演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
                          种表演方式的适应与否直接关系到她今后艺术之路,马兰之后的艺术经历也为她
                          自己证明了这种适应是非常必要的。
                          这部神话剧有很多特技镜头,影视剧拍摄过程中场景也会经常发生跳跃式的
                          变化。难度较大的海底“飞行”那段,马兰扮演的云花公主开始从海底缓缓上升
                          到海面。据介绍,当时拍摄时需要在马兰和扮演珍姑的吴亚玲身上拴住钢丝绳用
                          来拍摄她们进行“飞跃”的镜头,演员的表情要与飞行过程有机结合,才能更加
                          完美。马兰因为第一次接触这种特技表演难免有些生疏,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
                          直到导演满意为止。另外,还有本剧的高潮“洞房”一场,这是马兰的重头戏,
                          人物特写居多,三更鼓敲响,龙女鳞伤立即疼痛难忍,面部表情怎样处理才能让
                          疼痛状态表现的更加真实感人。一开始马兰试演几次都没达到理想的状态,台下
                          马兰仔细揣摩“割肉式”的疼痛,再加上导演的引导,最后把痛彻体肤的表情扮
                          演的非常真实、自然。马兰没有被新鲜事物难倒,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电影《龙
                          女))拍摄完满成功。由于((女附马》及《龙女》两部戏在全国的影响力颇大,1984
                          年马兰应邀参加央视春晚,她演唱的《女附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深情
                          并茂,自然纯朴,唱腔韵味十足,也因此一炮走红,马兰的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
                          基础期的两部作品虽然让马兰名噪一时,但对于马兰而言,此期表演的意义
                          绝不仅仅在此,更重要的是为她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女验马》
                          和《龙女》一为传统戏,一为打上现代传媒技术烙印的新编戏。但它们共同具有
                          传统戏的精髓。马兰的成功演出是她艺校五年专业学习黄梅戏传统表演的汇报,
                          ① 黄新德.萍踪浪迹几度秋—我的梨园记忆〔Mi‘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105
                          9


                          17楼2014-04-06 19:38
                          回复
                            第二章全心投入热情洋溢—马兰艺术之路的成熟期
                            第一节马兰主演的舞台剧
                            传统的几部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开拓题材、编演
                            新戏成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首选。黄梅戏需要编演更多的新戏来与观众一起共同
                            见证它的成长。一场场新戏呈现给观众最原始也最直接的窗台就是舞台。毋庸置
                            疑,这即将叱咤而来的新舞台剧对于马兰是又一次挑战,而马兰战胜这次挑战所
                            获得的不仅是新舞台剧中新唱腔的家喻户晓与自身演技的飞升,更能让黄梅戏试
                            图适应改革浪潮下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第一步迈得稳,也只有第一步迈得
                            稳,第二步才能迈得远。
                            一、现代戏f风尘女画家》中的潘张玉良
                            《风尘女画家》是根据石楠的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改编而成,讲述了著名
                            画家张玉良一生的坎坷经历,感人至深。这是马兰第一次接触现代版题材的黄梅
                            戏,并且需要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不同时期凸显不同的性格、气质,马兰作为
                            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况且刚出校门不久,没有什么生活阅历,根本不能体
                            会到生活的艰辛、男女之间复杂的感情,而且戏里面还涉及人物年老时的状态,
                            年龄上的巨大差距,使得马兰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更加困难,马兰是否能够成功
                            地塑造出张玉良这一角色引起了编导的担心和观众的质疑。然而马兰并没有让我
                            们失望,她不断的阅读张玉良相关书籍,仔细揣摩她的油画和雕塑作品中的思想
                            内涵,深切地去读懂这个人物,日积月累的准备工作使得马兰在舞台上把其人物
                            形象刻画的很到位,她曾经在《张玉良的毅力鼓舞着我》一文中说:“为了演好
                            这个人物,我尽量使自己的思想靠近她生活的时代,把握她的意志和情感。我喜
                            欢张玉良,钦佩张玉良,我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每场排练和演出中都常
                            出现即兴之举。张玉良的行为常使我激动的流泪,心颤。演出时我的心总是和张
                            玉良的心一起跳动。”这是马兰的肺腑之言,一个用真心、真情去演戏的演员戏
                            能演不好吗?能不成功吗?
                            马兰在这部新编舞台剧中的表演是可圈可点的,她让观众感到眼前焕然一
                            新。无论是低婉深情的新唱腔,替代了凤冠霞被的民国装束,还是摆脱戏曲程式
                            化更加生活化的动作,都让我们赏心悦目。如果说马兰通过《风尘女画家》中的
                            13


                            21楼2014-04-06 19:41
                            回复
                              马兰之路
                              新元素呈现给观众新时期下的崭新的黄梅戏,观众从这些新的元素中获得了传统
                              戏曲在当下的新的审美偷悦,那么《风尘女画家》中潘张玉良的成功塑造带给马
                              兰的则是她由本色出演向性格出演的成功转型。
                              从表演上说,演员从创作个性上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本色演员,二是性格演
                              员。本色演员,顾名思义,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表现本来的状态,面貌,气质,表
                              现自我特征,从扮演的角色里流露出演员本身所具有的性格特点。而性格演员强
                              调的是与自身性格的不同,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性格迥异,与演员的
                              个性极不相同,但是演员能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把这些人物塑造成功。
                              由于自幼家庭氛围的熏陶和之前在传统戏中所塑造的封建闺媛的深深影响。
                              马兰的个性中最突出的是温婉典雅的大家闺秀的性格特质。其实这种个性与潘张
                              玉良是相差甚远的。历史上的潘张玉良因为时代和身世的多重影响,不仅具有勇
                              于追求自我、高扬个性的时代精神,也包含沉着稳健的个人内质。独立、大气、
                              执着是潘张玉良性格的关键词,马兰却能够将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这正
                              充分地说明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已经迎来了自己性格演出的新时期,更难能可贵的
                              是潘张玉良从青年到老年性格的变化也在马兰的诊释下惟妙惟肖。塑造人物的性
                              格已属不易,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变迁更是需要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于是马兰呈
                              现给我们的不再是冯素珍和龙女,而是一代艺术大师,一位从青年时的迷惘,到
                              中年时的执着与扬厉,再到老年时的沉稳的现代传奇女画家。
                              此次《风尘女画家》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戏剧节,获得剧本二等奖,且演出一
                              等奖,这也是马兰艺术道路中获得的第一份大奖。《风尘女画家》题材新颖,这
                              种传统题材向现代题材的转化对于黄梅戏是一个转折点,对于正处于适应期的马
                              兰更是一次跨越和艺术之路的探索,引领了她今后对于黄梅戏艺术更好地创新和
                              发展。
                              二、西方名剧《无事生非》中的李碧翠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的名剧。若要用传统的戏曲成功搬演西方的故事,
                              不是简单地将西方故事中的人物穿戴上古代的衣冠就能够实现的。它不仅需要考
                              虑故事情节、角色性格能否被东方的观众接受,还要在精神与传统戏曲相通。如
                              果说西方戏剧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张力来调动、感染观众,那么中国戏曲主要以
                              意境、神韵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虽然传统戏曲也强调冲突与矛盾,但这些冲突与
                              14


                              22楼2014-04-06 1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