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百科
白纻(zhu)舞
在古代,有一种用纻麻织成的布,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古人用这种麻布做成舞衣,穿上白纻舞衣跳舞,格外显得婀娜多姿。
根据古籍记载,白纻舞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统治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其中有些地区出产纻布,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纻麻,也盛行用纻麻织布。那些织造白纻的女工,用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纻舞的最初形态,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晋代,白纻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以至南北朝的齐代和梁代以来,已经成为宫廷豪族的常备娱乐节目,表演极为频繁。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像李白、王建、柳宗元、元稹等,都写过歌咏白纻舞的诗作,可见当时仍有流行。白纻舞至少流行了600年,可谓生命力很强。
对于这样一种长盛不衰的舞蹈,古人的文字记载实在太简略了。我们现在只能根据一些诗作,看出白纻舞的大致面貌。
白纻舞是一种起源于汉末的舞蹈,舞者着白色舞衣,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而且袖子很长。白纻舞的动作以手和袖的功夫见长,步法分轻缓和快节奏。当节奏开始时,舞者轻轻起步,两手高举好像白鹄在飞翔。舞者有时折腰转身,有时脚步轻移,舞姿飘逸,舞衣洁白,光彩照人。舞蹈者还善于运用眼神,含笑流盼,如诉如怨,产生了勾魂摄魄的魅力。白纻舞发展到后来,舞衣已经不再局限于白色。
因为白纻舞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且先在民间流传,所以早期风格清新健康。晋代以后,白纻舞进入了宫廷豪门,受到绮靡奢华的贵族风尚的熏染,变得妖艳起来,正如唐代杨衡白《纻辞》中所说:“芳姿艳态妖且妍。”在豪门大宅中,流芳散雪的舞女,共同构成豪华宴会的场景。这时舞女已经不穿素雅的白纻舞衣,而穿起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舞服,全身还佩饰着珠翠,连舞鞋上也缀有明珠。在红烛照耀下一派珠光宝气,闪烁不定。他们的妖冶舞姿使朱门王侯们四座欢乐,但在她们心中,却埋藏着盛年流逝,供人欢乐的悲哀情绪。他们的低徊叹息,被许多敏感的诗人捕捉到,于是就有了“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之类的悲凉诗句。
白纻(zhu)舞
在古代,有一种用纻麻织成的布,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古人用这种麻布做成舞衣,穿上白纻舞衣跳舞,格外显得婀娜多姿。
根据古籍记载,白纻舞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统治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其中有些地区出产纻布,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纻麻,也盛行用纻麻织布。那些织造白纻的女工,用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纻舞的最初形态,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晋代,白纻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以至南北朝的齐代和梁代以来,已经成为宫廷豪族的常备娱乐节目,表演极为频繁。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像李白、王建、柳宗元、元稹等,都写过歌咏白纻舞的诗作,可见当时仍有流行。白纻舞至少流行了600年,可谓生命力很强。
对于这样一种长盛不衰的舞蹈,古人的文字记载实在太简略了。我们现在只能根据一些诗作,看出白纻舞的大致面貌。
白纻舞是一种起源于汉末的舞蹈,舞者着白色舞衣,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而且袖子很长。白纻舞的动作以手和袖的功夫见长,步法分轻缓和快节奏。当节奏开始时,舞者轻轻起步,两手高举好像白鹄在飞翔。舞者有时折腰转身,有时脚步轻移,舞姿飘逸,舞衣洁白,光彩照人。舞蹈者还善于运用眼神,含笑流盼,如诉如怨,产生了勾魂摄魄的魅力。白纻舞发展到后来,舞衣已经不再局限于白色。
因为白纻舞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且先在民间流传,所以早期风格清新健康。晋代以后,白纻舞进入了宫廷豪门,受到绮靡奢华的贵族风尚的熏染,变得妖艳起来,正如唐代杨衡白《纻辞》中所说:“芳姿艳态妖且妍。”在豪门大宅中,流芳散雪的舞女,共同构成豪华宴会的场景。这时舞女已经不穿素雅的白纻舞衣,而穿起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舞服,全身还佩饰着珠翠,连舞鞋上也缀有明珠。在红烛照耀下一派珠光宝气,闪烁不定。他们的妖冶舞姿使朱门王侯们四座欢乐,但在她们心中,却埋藏着盛年流逝,供人欢乐的悲哀情绪。他们的低徊叹息,被许多敏感的诗人捕捉到,于是就有了“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之类的悲凉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