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原产于于我国,后经“丝绸之路”引种到全球各地,是与苹果、梨并列的世界“三大果树”之一。桃树广植于我国大江南北,平凡而不起眼,但在古代,国人对它却是情有独钟。在民间节庆、宗教礼仪、文化、医药方面都深深嵌下了它的印记,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桃文化”。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为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棓”(棒)将羿砸死。羿生前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民间早将他尊为“宗布神”,宗布神的职责是统辖天下鬼魂,使它们不敢妄为害人。既然桃棒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应惧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为了制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也应运而生。如《礼记.檀弓》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列执戈,鬼恶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扫帚,认为用此可扫除不祥。《左传》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灾避祸。战国时,我国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的习俗,用以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说明桃作为避邪之物在晋代仍然十分盛行。
春联起源于“桃符”,除与上述神话有关外,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古时候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是善于捉鬼的能手,常将害人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吃。后来,老百姓为压邪驱鬼,于是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二像或者只写二神大名,悬挂门房,用以镇邪制鬼。这种桃板就称作“桃符”或叫“门神”。如《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宋代,又发展成在桃符上写新春祝辞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说此事。
后来,桃符渐废,相传这与明太祖朱元璋倡写春联有关。明《簪云楼杂话》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并说将亲临观赏,他自己也亲自带头给一些官员和百姓题赠春联。从此,春节时书写春联,张贴门楣就成为民间一种长盛不衰的习俗了。不过,春联原来的驱鬼制邪的含义已逐渐开始淡化,其内容更多的是表现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桃还是福寿的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为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棓”(棒)将羿砸死。羿生前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民间早将他尊为“宗布神”,宗布神的职责是统辖天下鬼魂,使它们不敢妄为害人。既然桃棒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应惧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为了制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也应运而生。如《礼记.檀弓》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列执戈,鬼恶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扫帚,认为用此可扫除不祥。《左传》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灾避祸。战国时,我国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的习俗,用以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说明桃作为避邪之物在晋代仍然十分盛行。
春联起源于“桃符”,除与上述神话有关外,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古时候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是善于捉鬼的能手,常将害人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吃。后来,老百姓为压邪驱鬼,于是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二像或者只写二神大名,悬挂门房,用以镇邪制鬼。这种桃板就称作“桃符”或叫“门神”。如《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宋代,又发展成在桃符上写新春祝辞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说此事。
后来,桃符渐废,相传这与明太祖朱元璋倡写春联有关。明《簪云楼杂话》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并说将亲临观赏,他自己也亲自带头给一些官员和百姓题赠春联。从此,春节时书写春联,张贴门楣就成为民间一种长盛不衰的习俗了。不过,春联原来的驱鬼制邪的含义已逐渐开始淡化,其内容更多的是表现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桃还是福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