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天同再来吧 关注:136贴子:28,165
  • 0回复贴,共1

谈谈九牧世家(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辉煌家族
林氏的祠堂、厅门上的牌匾和灯笼都是写着“九牧世家”以炫耀门第。林氏祭祖的对联经常出现“九牧联辉”、“西河聚族”、“博陵分封”、“九龙十徳”、“孝感动天”、“千古孤忠”、等名词,这些名词典故,林氏宗亲多少知道一些,但大部分人还不大清楚它的含义和出处。其他姓氏的人知道的就更少了。下面就把我知道的这些典故随意谈谈。
战国时赵相林皋,生九子:文、成、宣、化、徳、修、明、勉、韶、皆为士大夫官职,赵国人称九龙,连父皋公就是“九龙十徳”。后来林家有“十徳堂”、“九龙堂”,就是源于此。
晋元帝时,林氏始祖林坚第六十四代裔孙林懋,生六子皆登士第、时称六龙。
林氏入闽开基祖林禄(289-365)第五代裔孙靖之公,授雄战将军,生六子俱登士第,也称六龙。
禄公十六代裔孙林披(733—802),生九子全部明经及第,俱为刺史,称唐九牧。
禄公第二十五代裔孙林杞(1024登进士)生九个儿子,全部登进士任州牧,称宋九牧。“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说的就是唐九牧与宋九牧(俗称前后牧)。
这样辉煌的家族史,确实足以自豪。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林氏族人真正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我认为不是前后“九牧”或“九龙十德”,而是林氏太始祖“千古孤忠”比干,和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们的事迹才真正感动国人。说起林则徐,令人感叹不已。他的光辉才是永恒的,受他的精神所振撼的不单是中国人,而是全世界正义的人们。
二、千古孤忠
林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以说是忠孝两全。忠者就是林氏太始祖殷少师比干。他是千古大忠的典范。孝者自然是孝门林攒了。宋仁宗于林氏族谱上题“忠孝”二字及宋宁宗、宋理宗、明世宗、明宪宗、清高宗乾隆等皇帝对林氏忠孝的题诗、题词,和魏孝文帝《祭比干文》、唐太宗《追赠太师诏》、李白撰太师比干墓碑记、文天祥赠林家书馆诗。皆感动于比干、林攒。 这里先谈一下天下第一忠臣比干(公元前1091- )。
汤王就任后,改国号商。传子传弟换二十八位十六世到纣王。纣王残暴无道,乱朝纲,宠妲己;设酒池、肉林,专事淫乐,涂炭生灵。纣王叔父比干,贤德忠烈。见纣无道,残暴朝臣百姓,多次劝谏。纣王我行我恕,根本当耳边风。而且避不见比干。比干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遇即谏,不用即化,忠之至也”。他每日伏于宫门,见纣必谏。纣王大怒,问比干自恃何物,胆敢触犯王威?比干道:“自恃仁德善行以天下”纣王冷笑:“我闻圣人心有七窍,不知真否?今就取你心一观”。遂下令杀比干,挖其心视之,并焚其面。传令:宗少师妖言惑众,故诛之。时比干次妃正孕在身,也被纣王剖腹割宫明视,其残忍手段空前绝后。比干正妃陈氏也怀比干骨肉,为了使忠烈香火不绝,偕侍婢奔牧野避难,躲于长林石室。后来生子名泉。武王伐纣得天下,在林中石屋找到比干之后,赐姓林赐名坚。从此天下便有了林姓。坚公也就是林姓始祖。武王追封比干为殷少师。因坚公是比干遗孤,又是帝胄,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封爵、领二千户,统二十四国。后来又领冀州牧。(冀州,古九州之一,即今之河北、山西、全部及河南之黄河之北,辽宁之辽河以西地区)。坚公诞生于谌河之西,因而林氏之祠堂称“西河堂”。这也是“博陵分封”“西河聚族”“的典故。
比干墓在河南卫辉府,墓碑“殷比干墓”为孔子剑笔所书。并有铜盘铭。铭文:“前岗后道,左林右泉,万世之灵,兹焉是宝。”
三、孝感动天
林氏蒲田开基祖茂公第五代裔孙高平太守万宠公生三子。长子、韬、字茂复,为“阙下林家”始祖。次子披公为九牧之父。幼子昌公为游洋林氏开基祖。有子孙迁台湾雾峰为雾峰开基祖。韬公唐天宝三年(744)授谏议大夫。迁礼部侍郎。韬公生子尊,字志高,为户部郎中,赠朝请郎。由蒲田北螺移居澄渚,后又迁乌石。生三子、松、栩、攒。攒公为大孝子,字贯通、唐贞元九年(793)举进士及第,任福唐县尉。刚要上任,闻及太夫人病重,遂弃官回家照顾母亲。没多久,母亲病逝。攒公哭得天昏地暗,一连五天,水米不进口。办丧其间,事事亲躬。自开墓穴,和泥垒砖,并搭草棚在墓边居住,载孝载埋。攒公的孝举感动上苍。时乃癸酉年,三月二日,忽然异气自天氤氲下蒙。非烟非云,绵绕于青山松柏,田野之间。甘露下降,露珠悬于树木之上,大如梧桐子。百鸟纷纷来临。泉州府将此情况上报,福建省观察使李若初派官来查验。因已几天,在使官来到之前,甘露已干,百鸟远扬。攒公闻使官将至,大哭道:“为母亲尽孝道,乃亲子之常情,祯祥之降并非吾之愿望。今使车将至,吾将作何解释?”忽然间,愁云四合,异香飘来,漫天氤氲,松柏上悬露珠,灵鸟来集,翩翩飞翔。乡邻百姓来观,使者也至,无不骇然。使者将其状禀告。宪台李公将实情录奏德宗皇帝。唐德宗历史上是个昏庸皇帝,却一贯崇尚孝道。遂降诏立双阙于攒宅前,以旌表其孝义。时号称:“阙下林家”。林家“孝瑞堂”有联:露鸟呈瑞惊明主;双阙赐修颂孝臣。
四、唐九牧
禄公十六代裔孙林披,生九子全部明经及第,俱为刺史。称唐九牧。( 在广州有林氏大宗祠。祀万宠公,配祀韬、披、昌三公及九牧公)。
披公聪明特达,过目不忘。年十五岁就手抄六经、百家子史千余卷。唐天宝十一年(752)擢第授临订曹掾。后睦州刺史,澧州刺吏、康州刺史。当时郡山四处闹鬼,人心惶惶,到处谈论鬼事。披公著《无鬼论》一书,教育人民。使风气转好,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因政绩突出,御史大夫李栖筠上奏,授公检校太子客事,温州别驾,赐紫金鱼袋。
披公长子,大牧苇公,字敏树。与诸弟筑舍于福平山下,研习经业。唐建初年间明经及第,授朝散大夫,西平太守。后移瑞州刺史。他为官忠厚、仁恕,不罚、不化。夫人胡氏,生三子,恕、惠、应。恕生逢,逢生四子,仁、固、域、裕。裕公于唐昭宗光化二年(898年己末),出任琼山县事,琼郡同知,是林氏渡琼始祖。
二牧藻公,字纬乾,于唐德宗宗贞元七年(791)擢进士第二名,为闽省破天荒。兄苇、弟蕴此时也已及第,所以他在归途路过梨岭时题字:“曾白岭顶题姓高,不穿杨叶不言归。而今各夺一支桂,还白岭头联影飞。”因为他们兄弟赴考时,在白岭顶发出誓言,不及第不回归。藻公初授容州支使殿中侍御史,奉岭南节度使。后江陵府使,夫人魏氏,嗣子惠。
三牧著公,字建章。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明经及第,初授归州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摧官,终横州刺史。夫人方氏,生子忠,居横州。
四牧荐公,字朝住,小名玄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明经及第,初授衢州太守。迁北阳县令,终绍州刺史。夫人周氏,生子冯总,子孙居石亭,为石亭祖,漳泉由此分派。
五牧晔公,字岩思。唐贞元间及第,奏授沧州、景州司马。赐绯金鱼袋,后迁通州刺史。夫人胡氏,生子二人,悫,志。晔公因疾早逝,二子伯藻公抚养,衣冠继承,后裔显辉。
六牧蕴公,字梦复,与兄等读书泉山。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明经及第。复举贤方正,擢侍御史。迁蜀摧官。时蜀宦刘辟谋反。蕴公极力劝谏。刘辟大怒,欲杀公。公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刘辟手下把利刀架在公头上作磨状,以胁迫公,公毫无惧色,口叱道:“死则死耳,吾头岂给你作磨石耶”。刘辟谋反事败,其幕僚皆因事件而入狱,而公以一身正气保全自己。还得到朝廷重用。授礼部员郎,拜邵州刺史。夫人何氏,生子愿。愿年十九而及第,授左饶尉参军,国子监祭酒。愿公幼子圉,圉生保。保生吉,吉为福建总管。吉生孚,孚袭父职。孚生唯悫。悫生一子六女。子洪毅,少女即天后妈祖林默娘。林氏族人称姑母。
七牧蒙公,字世赖,唐贞元年间明经及第,授孟陵主簿,累迁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后转循州刺史。夫人姚氏。生一子,为长乐始祖。
八牧迈公,字德超,唐德宗贞六二年(786)明经及第。初调循州兴宁县主簿,累迁雷州刺史,除给事中。夫人李氏,生一子愈,愈生五子:滋、有慎、有嵩、简言、以贤。分居长乐,长溪,徽余,福清等处。
九牧既公,字康济,自号“四明处士”。唐贞元间明经及第,初授京北参军,春秋博士。累迁福唐刺史,时人谓兄等八达。而令公又完成九刺史。连父披公的睦州刺史,乃成中德,辉煌无比,确属不易。既公夫人郑氏,生子思。思生启,启生文会。会生元明、允迪、允善。允善移居仙游为仙逰祖。明嘉靖年间,既公二十九世孙奇昌公迁居白延之福山村,为福山始祖。
五、宋九牧
攒公生三子。长子延鲁(唐太和三年为开元县令)。次子延吉(为都督府长史)。幼子延宾。延鲁生子彝谏为监察御史。彝谏曾孙渥公为大理寺丞。生子伋北宋时登进士知惠州,后晋江县尉,居霞州。伋公生子杞,字卿材。宋仁宗天圣五年(1024)登进士。历任康州,雅州,泰州、淄州牧。授光禄卿致士,年卒九十。夫人胡氏生九子,全登士第任知州。分别是:景渊知惠州,景佑知泗州,景默知寿州,景辉知瓜州,景大知徐州,景瑞知常州,景元知邳州,景贞知宿州,景享知华州。这便是晋安林氏另一支九牧林“宋九牧 ”。
九牧后代子孙称“九牧世家”。他们都是“晋安林”禄公和“莆田林”茂公的嫡传。这支称为“阙下林家”的“九牧林”同样是莆田派系。同样是万宠公之后(唐九牧是万宠公的第三代裔孙,宋九牧是万宠公的第十一代裔孙)。这二支人马同样辉眼,名声也不分伯仲。唐九牧这支一般称“九牧林”(俗称前牧)。宋九牧这支称“阙下林”也称“九牧林”(俗称后牧)。子孙后代都称“九牧世家”。
林氏在南方有两大派系。就是下邳林和晋安林,时任徐州别驾,黄门侍郎的颖公(坚公六十三世裔孙)带着两个儿子懋和禄。随晋元帝渡江南迁,居江苏下邳。懋公(下邳太守)生六子皆登士第。这一支就是“下邳林”。禄公入闽居晋安,他的派下便是“晋安林”。晋安林可以说是林姓中一支最强盛的人马,他包括“阙下林”和“九牧林”两支最显赫又人口众多的家族。”
   --对不起 我忘了
你不需要我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05 2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