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吧 关注:1,581贴子:30,990

关于《战国策》记载的孝公要将君位传于商鞅的事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欲传位于商鞅。 这里的传位,不是试探,旁边埋伏有刀斧手之类的。
商鞅变法,商鞅先是以徙木立信来彰显令行禁止的决心,后秦孝公不惜以惩罚太子老师来维护以法治国的权威,当是时,秦国阻碍变法的顽固势力没有根除,没有根除的原因,也是变法派为了彰显依法行事,反派不跳出来明目张胆犯法,我就不会动你。此所谓:刑法株行不诛心。
秦孝公试探商鞅,旁边埋伏刀斧手之类的随时诛杀他的行为,显然不是以法治国的要求。(注:不是现在民主社会的依法治国。)一旦以秦孝公为代表的变法派带头破坏法律,那些蠢蠢欲动的复辟势力就有了跳出来破坏变法的理由。


1楼2014-05-19 12:25回复
    秦孝公对商鞅是有信心的。一是人格,二是商鞅是彻底的法家,秦国的成功就代表法家的成功,商鞅的成功。士子,为了自己的信仰,会不惜一切追求自己的理想。
    【先说人格】
    无论后世儒家是多么的耻以谈及商鞅,历史是多么地骂他酷吏。但商鞅与秦孝公扎扎实实地在政坛里联手走过了19年,而且终秦孝公一生,没有对他有过猜忌,没有杀他。任凭商鞅占有了一些本该属于他的权力;任凭名誉上,大家都只商鞅之法而不知秦公之法;任凭社稷上,他的儿子羽翼不丰还有犯罪前科,商鞅都已经在封地称“寡”;任凭千秋万代之后,人人都知商鞅,而鲜有人知孝公。
    相关的史书,我看过《史记》和《盐铁论?的记载,司马迁说的是:商君,天资刻薄人也。汉武独尊儒术以来,后世儒家主导的社会采纳司马迁的评价甚多,《资治通鉴》更是将负面形象发挥到了极致。
    正面的评价,我仅举王安石的: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正面评价不言而喻。关于负面的,儒家法家是政敌,司马迁及后世儒生非议商鞅是正常,因为儒家主张刑不上大夫,亲亲相隐,喜欢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不喜欢法家所主张的规则、秩序。但从司马迁的只言片语里可以看到“天资刻薄”四字对儒家和法家的不同意义。对于被儒家思想侵染了两千年的国人来说,包括我在内,一个人被评价为天资刻薄确实是够差的了,但换做法家的思维又是如何呢?常言道,法外无恩,法不容情,违法犯罪,本来就是该被追究责任的,那么,处罚起来就是无情的。商鞅被评价为天资刻薄,正是反映出《战国策》里的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再想想如今的社会,我们是不是无不希望这样的司法人员?
    秦孝公与商鞅相处的19年,是深知甚至商鞅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尽私”的这点的,商鞅要有私心,就不会不惜以得罪太子来维护他的变法,所以,秦孝公才有那个大胆的传位之举。


    3楼2014-05-19 12:26
    回复
      【二是商鞅是彻底的法家士子】
      什么是士?士出现于春秋战国,没落于清朝,直到现在,国家再无士子精神。士子在不同的时代作用和含义都不同。这里就只浅显地探讨春秋战国的士子。
      在春秋战国的奴隶时代,有士农工商的说法,显然,士子的地位是较高的,除了奴隶主贵族,就是士子了。那个时期的士子,不问出身,可以是奴隶可以是商人可以是平民,百里奚、商鞅、张仪、吕不韦都是士。
      士子不是固定地哪一个学派的,可以是法家,也可以是儒家;可以是道家,可以是墨家;可以是名家也可以是纵横家;可以是兵家也可以是计然家。
      他们出身悬殊,但都有这共同点:内在的表现是有学问,有精气神,有热血,有争心,有改变国家命运天下格局的理想,并毕生为这种理想而努力。外在的共同点是配有剑,象征血性,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有我国春秋战国士子的影子。
      无论他们是何门何派,都有着影响君主,改变天下格局的理想。君可闻孔孟周游列国,君可闻张仪苏秦纵横捭阖,君可闻商鞅、慎到、申不害为法家三派最后被李斯韩非集大成。
      战国的士,学剑、学文、学纵横、学兵法、学法治、学术算、学天下形势、 考天文地理,调查民情、观摩战争,可以说所学极杂,用功极苦。但是他们仍然攻读不已,凭的就是一腔热血,期望扶助君王,拯救黎民,出将入相,青史留名。那时候,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道德并不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比如兵家的狡诈为儒家道德不耻,但谁能否认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法家的刻薄严苛也为儒家不耻,可以越是文明的社会,法律越细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社会,更是为了建设法治国家而努力。


      4楼2014-05-19 12:26
      收起回复
        其实,儒家的那套,真的不可以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只是,我们在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中,将这种标准融化在骨髓血液里了而不知,而且不自觉的用刻板的思维去看待先秦时期的人们。
        道德,究竟是不是评价人的最重要的标准?道德绑架,究竟道不道德?
        商鞅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热血士子辈出的时代,在那场变法中,
        商鞅为了他的政治抱负,全然不顾政敌的危险,得罪太子的后果,满腔热血扑上去,为了他的法家理想。秦孝公更像臣子,前前后后忙碌,帮他清除所有的变法障碍。孝公所有的海纳百川,包容权臣都可以归结于一点:商鞅是值得信任的士子。这种信任无关乎后世儒法之争中,儒家对他的唾骂,也无关乎商鞅为统治者提供了驾驭臣民的《商君书》而招致被统治者的谩骂。
        这种信任,源自于旁人不能知道的那19年的岁月里,他们是如何共同为国家强大所做的努力,源自于他们对法家的信仰,在变法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9年,足以看透人心。秦孝公知道,他变法,因为国家需要强大;商鞅变法,是为了追求名利与功业,那又如何?秦国的成功也就意味着法家的成功,商鞅的成功。


        6楼2014-05-19 12:27
        回复
          秦孝公与商鞅变法,彼此是棋子。商鞅为棋子,被秦孝公用得彻底,将秦国推向了强国之路;秦孝公为棋子,所以秦国是商鞅做实验的小白鼠,商鞅可以在秦国这块试验田里发挥,因为伯乐为千里马提供了广阔地奔腾舞台,让他实现了人生抱负。即便是死,也足以笑傲天下。
          可谁能说这种棋子,体现得不是君臣之间的无限信任?毕竟,在商鞅之前的法家变法,都是以失败告终了的,有哪个君王,有那样的勇气和魄力,将社稷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没有担当过大任的读书人?


          7楼2014-05-19 12:27
          收起回复
            up


            8楼2014-05-21 12:43
            回复
              秦孝公之所以会传位给商鞅,我想是两个人二十几年产生的不可磨灭的信任。


              IP属地:云南9楼2014-05-21 22:26
              收起回复
                感觉黄蓉的文笔很好,不知道黄蓉什么专业的


                IP属地:云南10楼2014-05-22 11:25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11楼2014-05-23 22:29
                  回复
                    一家之言,大家尽可发表不同的看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25 09:59
                    回复

                         --来自秦孝公吧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26 00: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26 21:45
                        回复

                             --来自秦孝公吧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28 01:03
                          回复
                            顶个
                               --来自秦孝公吧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28 01:04
                            回复

                                 --来自秦孝公吧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5-28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