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多古桥。时至二十一世纪之初,还能看到百年古桥百余座。宜兴古桥,以石拱桥为多,优雅秀丽的圆弧,点缀在青天碧水之间。面对古桥,就好像与古人临水而语。一座桥就有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 现在的古桥是寂寞的。只有河上凉风习习,吹动绿树苇草,这仿佛有人为古桥撩起披在它身上的薄纱,你才会看清它饱经风霜的刚硬身骨。杂草掩映,青苔斑驳,多少风雨黄昏,桥上石板几乎已磨平了棱角。河里长满水草,橹声已经远去,只有石桥静卧河上,与朗星淡月相伴晨昏。你别小看这“小石桥”,或许当年它也走过花轿,当年它也走过马队。古桥它知道世事沧桑,古桥它知道过去未来。不过当你现在走过古桥,它欲言又止罢了,多少心语已随桥下的流水长逝而去。 几百年风风雨雨,宜兴许多古桥,至今还在为百姓服务。数百年风雨,对百年古桥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桥上虽早已没有了长袍马褂的身影,而现在桥上汽车、拖拉机开过的“隆隆”车声,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当年造桥者的辉煌。岁月无痕,古桥留存至今,又伴我们走向未来,又在创造着新的价值。留住一座古桥,也就留住了一段历史。古桥留到未来,子孙后代也就创造出一段新的历史。“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价值。古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江南水乡,造桥是最重要的,没有桥,路就走不通,断桥就等于绝路。所以,“修桥铺路”是从古至今积德行善的好事,修桥是第一位的。宜兴地处江南水乡,生活中离不开桥。水乡的拱桥不仅造型优美,而且有多种功能:可以通行,通航,歇息,截洪。修桥是好事,但决非易事。过去,在宜兴造桥,有些是百姓自己单独出银子的,有些是有人带头出资并募捐的,有些是村民集资公建的,也有领官银修桥的,也有僧侣化缘的,而以百姓捐资共建的为多。 据记载:宜兴古桥中,建桥历史比较早的、在宋代以前的有长桥(蛟桥)、梅林桥、南仓桥、东仓桥,张泽桥等,建于元代的有“和桥”、“王婆桥”等。“长桥”最早建于东汉末年,“梅林桥”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其余的桥,以明清之际修建的为多。绝大部分古桥都经历过修建、重建、改建,或木桥改为石桥的过程。在宜兴古桥中历史最为悠久,并且见于文献记载、流传有序的桥首推“长桥”,已有约1800年历史了。长桥历史上曾称“日月桥” 、“忻济桥” 、“万安桥” 、“斩蛟桥” 、“蛟桥”等。只有“长桥”的称号和桥址亘古未变。“长桥”已成为宜兴城市发展的一个历史座标,已成为宜兴的一个文化标志。 宜兴地名中带“桥”字的特多:周铁桥、芳桥、下邾桥、扶风桥、屺亭桥、漕桥、万石桥、和桥、鲸塘桥、张泽桥、庙桥、新芳桥、五洞桥等等。许多地方是因桥而名,但现在桥已不存,而人们仍呼某某“桥”,就像南京人叫“丁家桥”、上海人叫“泥城桥”,北京人叫“北新桥”一样。可见“桥”对人们生活影响之深。 从历史上看,宜兴有许多桥属于公建性质。宜城“东仓桥”,是南宋宝庆年间由县尉赵汝迈主持兴建的,后多次由私人出资重修。“蜀山大桥”是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寓居宜兴的溧阳史际协助陈金领官银重建的。“徐舍大桥”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由卢伟、李严领官银重建的。张渚桥也是领官银重建的。芳庄“福田桥”,也是嘉靖年间,由“料头”吴卓老人领官银五十两代建,不足部分众人捐资。另有村民集资公建的,如汤渡桥,又名“画溪桥”,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十八”、“二十八”两图村民公建,光绪时重建。私人捐资,或是乡人出面募建的桥就更多了。“和桥”,即是元泰定四年(1327)由邵氏修建。宜兴的“张师桥”、“常富桥”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节妇屠氏捐资重建。“归径桥”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乡人蒋永彦重建。“西城桥”是乾隆年间由吕氏捐建。“步龙桥”是任氏五人为首于明万历元年(1573)合建。修建一座桥,就是为众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做好事的历史是应该流传下去的。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b91fb6e6a38b87d65042ab1737092860/863d4bf790529822780d3d14d5ca7bcb0b46d4cd.jpg)
宜兴福田桥(又称“东荡大桥”)
在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东端,跨东庵河。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桥建于明代,清康熙辛已年(1701)重建。桥下拱券内有桥铭一块。福田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侧有石阶 32级,西侧为34级。青石叠砌,桥面石级为青石和花岗石混砌。桥长34.6米,中宽3.95米,东堍宽4.55米,西堍宽4.30米。桥孔净跨7.60米,矢高4.90米。由于河面较宽,桥东西两堍均建有青石引桥,其中东引桥长6.95米,西引桥长8.50米。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c0082399e82d158bb8259b9b00b19d5/1696963f8794a4c2e017e3fc0cf41bd5ac6e39cb.jpg)
宜兴鲸塘桥
鲸塘桥,在宜兴市徐舍镇鲸塘村,横跨钟(溪)张(渚)运河之上。1983年6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鲸塘桥,为三孔石拱桥。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钱鏊捐资首倡与李金募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钱鏊玄孙钱之遴捐资重修。青石和花岗石混筑。桥全长52米,中孔矢高5.4米,跨度9.8米,两孔矢高3.8米,跨度7米。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a224b6e9c510fb37819779fe931c893/4606747adab44aedf29cbb33b11c8701a08bfb32.jpg)
宜兴阳溪桥
在宜兴市杨巷镇河西街。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溪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
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南偏东30°),桥主体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砌筑,荷花纹栏柱,东侧有石阶12级,西侧为15级。桥长18.20米,中宽2.70米,堍宽4米。坡度19°。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9a603d83cb39dbc1c0675ee01709a7/0fe25c178a82b90185cec7e4718da9773812efa1.jpg)
宜兴扶风桥
在宜兴市芳桥镇扶风老街。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风桥原是一座简易石桥,宋代由河南扶风人窦氏发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启六年(1626)由状元周延儒出资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3°),桥主体用青石,桥栏用花岗石砌筑,桥长19.05米,中宽3.55米,堍宽4.30米。桥孔净跨5.50米,矢高3.40米。坡度16°。扶风桥结构完整,造型优美,桥两边老街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小镇特色。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bbde5eeb1de9c82a665f9875c8380d2/525b9488d43f87943d2749f9d01b0ef41ad53a2f.jpg)
宜兴永安桥
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塍西村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主体为青石,踏步为花岗石砌筑。桥长11.50米,顶宽2.90米,堍宽3.40米。桥孔净跨4.60米,矢高3.10米。坡度12°,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上有青石栏杆,荷花纹望柱。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9c4bd60855b3199cf9827d73a88286/ca6540087bf40ad18d86c034552c11dfa8eccea2.jpg)
宜兴步龙桥
在宜兴市西渚镇元上巷里村。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相传有真龙天子从桥上经过,故名。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龙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砌筑,栏杆为 4柱5节,柱顶刻莲花纹。桥长19米,中宽3.30米,堍宽3.70米,坡度14°。桥孔净跨4.60米,矢高3.55米。桥下券石内嵌修桥碑铭,阴刻“步龙桥”三字,铭文为:步龙桥,为首、任玉圭、任玉瑜、任宙风、任从三。万历元年孟春吉旦造。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f9263da249759ee4a5060c382fa434e/f6cd9739b6003af31defdbb7372ac65c1138b6aa.jpg)
宜兴新桥
在宜兴市新街镇东约1公里,宁杭高速公路东侧。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桥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7°),两侧各有石阶 30级。青石质,券石及桥面车道为花岗石质,桥两侧长系石两端雕刻龙首。桥长31.30米,中宽3.95米,东堍宽5.20米,西堍宽5.55米。桥孔净跨8米,矢高4.30米。坡度14°。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adbf56c91349547e1ee86c664f92dd/b2950510b912c8fc57bcf11afe039245d78821bc.jpg)
宜兴东仓桥
位于宜城街道东风巷(旧称“东域里”),横跨于旧城河上,1985年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仓桥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由县尉赵汝迈发起兴建。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寇破坏,抗战胜利后才修复。1997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又对桥面、护拦等进行了整修。东仓桥系单孔石拱桥,主体建筑仍为明代风格,由花岗石、青石混合构筑,桥长30米,顶宽3.60米,堍宽4.70米,桥栏高0.75米。东西向(南偏西28°)。净跨8.30米,矢高5.50米。南坡台阶28级,北坡34级,其中12级台阶在1997年旧城改造中被拆除,现改为水泥台阶。坡度16°。桥南堍与东风巷明清老街相连。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fb42d73ae51190ef01fb92d7fe1a9df7/4295e41ea8d3fd1f3f43a5ed324e251f94ca5fb9.jpg)
宜兴大浦桥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称楼渎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浦桥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光绪年间再修,桥拱内有明成化、清康熙修桥碑铭各一块。大浦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7.2米,中宽2.7米,堍宽3.1米。南北向,南坡有石阶28级,北坡为33级。青石、花岗石、阳山石混砌。青石望柱,柱头上端刻莲瓣纹,花岗石长条形护栏。桥两侧长系石头上刻浮雕莲花纹,刻工十分精美。桥孔净跨8米,矢高3.8米。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8d72f72087b02080cc93fe952dbf25f/ab7e4e338744ebf80c9d63e8dbf9d72a6159a713.jpg)
宜兴茭渎桥
在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茭渎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1917年重修。桥下拱券内有明成化、嘉靖桥铬铭各一块。茭渎桥为单孔石拱桥,由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石阶14级。桥全长14.70米,中宽2.40米,堍宽3.10米,坡度12°。桥孔净跨5.25米,矢高2.85米,南北两端老街长约百米,依旧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与茭渎桥融为一体,环境古朴协调。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eafd1b1c178a82ce3c7fa8c601737f/d1c1ebec8a136327941cc5e4938fa0ec09fac717.jpg)
张泽桥
在宜兴市大浦镇张泽老街,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第六批宜兴古桥梁)。 据《宜兴县志》记载,春秋时,范蠡凿蠡河,在此建木桥。现存石桥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国23年(1934)重修,近年又多次对拱券进行修缮。 张泽桥为三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37级。桥面石阶、券石等为花岗石质,其余用青石叠砌。南北桥栏各为13根荷花望柱和12块条形栏板组成。桥长45.95米,中宽4.70米,堍宽5.68米。桥中孔净跨9.55米,矢高5.10米。次孔净跨6.30米,矢高3.50米。桥西堍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和民国二十三年修桥碑记各一块。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b91fb6e6a38b87d65042ab1737092860/863d4bf790529822780d3d14d5ca7bcb0b46d4cd.jpg)
宜兴福田桥(又称“东荡大桥”)
在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东端,跨东庵河。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桥建于明代,清康熙辛已年(1701)重建。桥下拱券内有桥铭一块。福田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侧有石阶 32级,西侧为34级。青石叠砌,桥面石级为青石和花岗石混砌。桥长34.6米,中宽3.95米,东堍宽4.55米,西堍宽4.30米。桥孔净跨7.60米,矢高4.90米。由于河面较宽,桥东西两堍均建有青石引桥,其中东引桥长6.95米,西引桥长8.50米。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c0082399e82d158bb8259b9b00b19d5/1696963f8794a4c2e017e3fc0cf41bd5ac6e39cb.jpg)
宜兴鲸塘桥
鲸塘桥,在宜兴市徐舍镇鲸塘村,横跨钟(溪)张(渚)运河之上。1983年6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鲸塘桥,为三孔石拱桥。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钱鏊捐资首倡与李金募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钱鏊玄孙钱之遴捐资重修。青石和花岗石混筑。桥全长52米,中孔矢高5.4米,跨度9.8米,两孔矢高3.8米,跨度7米。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a224b6e9c510fb37819779fe931c893/4606747adab44aedf29cbb33b11c8701a08bfb32.jpg)
宜兴阳溪桥
在宜兴市杨巷镇河西街。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溪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
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南偏东30°),桥主体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砌筑,荷花纹栏柱,东侧有石阶12级,西侧为15级。桥长18.20米,中宽2.70米,堍宽4米。坡度19°。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9a603d83cb39dbc1c0675ee01709a7/0fe25c178a82b90185cec7e4718da9773812efa1.jpg)
宜兴扶风桥
在宜兴市芳桥镇扶风老街。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风桥原是一座简易石桥,宋代由河南扶风人窦氏发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启六年(1626)由状元周延儒出资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3°),桥主体用青石,桥栏用花岗石砌筑,桥长19.05米,中宽3.55米,堍宽4.30米。桥孔净跨5.50米,矢高3.40米。坡度16°。扶风桥结构完整,造型优美,桥两边老街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小镇特色。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bbde5eeb1de9c82a665f9875c8380d2/525b9488d43f87943d2749f9d01b0ef41ad53a2f.jpg)
宜兴永安桥
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塍西村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主体为青石,踏步为花岗石砌筑。桥长11.50米,顶宽2.90米,堍宽3.40米。桥孔净跨4.60米,矢高3.10米。坡度12°,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上有青石栏杆,荷花纹望柱。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9c4bd60855b3199cf9827d73a88286/ca6540087bf40ad18d86c034552c11dfa8eccea2.jpg)
宜兴步龙桥
在宜兴市西渚镇元上巷里村。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相传有真龙天子从桥上经过,故名。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龙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砌筑,栏杆为 4柱5节,柱顶刻莲花纹。桥长19米,中宽3.30米,堍宽3.70米,坡度14°。桥孔净跨4.60米,矢高3.55米。桥下券石内嵌修桥碑铭,阴刻“步龙桥”三字,铭文为:步龙桥,为首、任玉圭、任玉瑜、任宙风、任从三。万历元年孟春吉旦造。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f9263da249759ee4a5060c382fa434e/f6cd9739b6003af31defdbb7372ac65c1138b6aa.jpg)
宜兴新桥
在宜兴市新街镇东约1公里,宁杭高速公路东侧。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桥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7°),两侧各有石阶 30级。青石质,券石及桥面车道为花岗石质,桥两侧长系石两端雕刻龙首。桥长31.30米,中宽3.95米,东堍宽5.20米,西堍宽5.55米。桥孔净跨8米,矢高4.30米。坡度14°。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adbf56c91349547e1ee86c664f92dd/b2950510b912c8fc57bcf11afe039245d78821bc.jpg)
宜兴东仓桥
位于宜城街道东风巷(旧称“东域里”),横跨于旧城河上,1985年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仓桥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由县尉赵汝迈发起兴建。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寇破坏,抗战胜利后才修复。1997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又对桥面、护拦等进行了整修。东仓桥系单孔石拱桥,主体建筑仍为明代风格,由花岗石、青石混合构筑,桥长30米,顶宽3.60米,堍宽4.70米,桥栏高0.75米。东西向(南偏西28°)。净跨8.30米,矢高5.50米。南坡台阶28级,北坡34级,其中12级台阶在1997年旧城改造中被拆除,现改为水泥台阶。坡度16°。桥南堍与东风巷明清老街相连。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fb42d73ae51190ef01fb92d7fe1a9df7/4295e41ea8d3fd1f3f43a5ed324e251f94ca5fb9.jpg)
宜兴大浦桥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称楼渎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浦桥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光绪年间再修,桥拱内有明成化、清康熙修桥碑铭各一块。大浦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7.2米,中宽2.7米,堍宽3.1米。南北向,南坡有石阶28级,北坡为33级。青石、花岗石、阳山石混砌。青石望柱,柱头上端刻莲瓣纹,花岗石长条形护栏。桥两侧长系石头上刻浮雕莲花纹,刻工十分精美。桥孔净跨8米,矢高3.8米。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8d72f72087b02080cc93fe952dbf25f/ab7e4e338744ebf80c9d63e8dbf9d72a6159a713.jpg)
宜兴茭渎桥
在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茭渎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1917年重修。桥下拱券内有明成化、嘉靖桥铬铭各一块。茭渎桥为单孔石拱桥,由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石阶14级。桥全长14.70米,中宽2.40米,堍宽3.10米,坡度12°。桥孔净跨5.25米,矢高2.85米,南北两端老街长约百米,依旧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与茭渎桥融为一体,环境古朴协调。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eafd1b1c178a82ce3c7fa8c601737f/d1c1ebec8a136327941cc5e4938fa0ec09fac717.jpg)
张泽桥
在宜兴市大浦镇张泽老街,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第六批宜兴古桥梁)。 据《宜兴县志》记载,春秋时,范蠡凿蠡河,在此建木桥。现存石桥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国23年(1934)重修,近年又多次对拱券进行修缮。 张泽桥为三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37级。桥面石阶、券石等为花岗石质,其余用青石叠砌。南北桥栏各为13根荷花望柱和12块条形栏板组成。桥长45.95米,中宽4.70米,堍宽5.68米。桥中孔净跨9.55米,矢高5.10米。次孔净跨6.30米,矢高3.50米。桥西堍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和民国二十三年修桥碑记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