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佛唱吧 关注:328贴子:40,712
  自从达摩到中国传法以来,放射出一个个耀眼的新星,渐渐汇成一团团星云,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光辉依然照亮着我们。
  如果你能深入进去,透过这哈勃望远镜,就会看到这些星星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身边。
  不知你是否能看清他们的音容笑貌,听清他们的叮咛。千万要小心,小心。避开他们的棒喝。
  【初祖达摩】
  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九月二十一日从广州上岸,这时中国的梁武帝是个非常喜欢佛教的皇帝,十月一日,达摩受梁武帝之邀来到首都南京。梁武帝问:”我自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建造寺庙,抄写佛经,这究竟有多大的功德?”达摩说:”这根本没有功德可言。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十月十九日,达摩自知与梁武帝法缘不合,就渡江到北魏去了。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也为时已晚了。
  达摩渡过长江,便到了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诸缘。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神光:”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请教我佛法吧!”达摩:”诸佛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的时间去修行。你凭极小的决定,怎么能求到大法,我想你是很难如愿的。”神光取刀断臂,达摩:”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神光:”请师父为弟子安心。”达摩:”你拿心来,我将为你安心。”神光:”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来。”达摩:”假如你能够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现在明白了吗?”神光:”明白了。诸法本来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盘之岸。”于是,达摩就收神光为弟子。
  公元五三六年,达摩觉得应该离去了,便召集弟子,达摩:”你们谈谈自己的悟境吧!”道副说:”依我的见解,不要执着文字,但也不离于文字,这便是道的妙用。”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皮毛了。”总持比丘:”依我现在的见解,犹如庆喜看见了佛国,一见便不须再见。”达摩说:”你只得到我的肉了。”道育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依我所见,并无一法可得。”达摩说:”你得到我的骨了。”最后轮到神光,他只是作礼叩拜,然后仍回到原位,并未说话。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真髓了!”于是,神光慧可成为了禅宗二祖,接续了达摩祖师广度众生的事业。
  达摩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10 18:14回复
    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
      马祖十二岁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
      一天,怀让看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怀让:”我磨砖作镜子啊。”马祖:”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怀让:”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马祖:”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怀让:”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马祖无法回答。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就好象饮了醍醐一样清醒。从此,马祖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马祖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日面佛,月面佛】
      (注:日面佛的寿命为一千八百岁,月面佛的寿命只有一昼夜。)
      马祖道一得了重病,有一次院主来探望他,问:”大师近来身体可好?”马祖道一:”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洗头沐浴,结跏跌坐,而逝。
      只要活得明心见性,随缘任运,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寿,都不虚度此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10 18:17
    回复
      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踏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
        怀海参见马祖大师后,成了马大师侍者。每次施主送斋饭来,怀海一揭开饭盒盖的时候,马大师就拈起一块烧饼,问大众:”是什么?”每回都这样。就这样,怀海在马祖身边呆了三年。
        【野鸭子】
        有一天,他陪马祖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是什么声音?””野鸭的叫声。”过了好久,马祖又问:”刚才的声音那里去了?”怀海答:”飞过去了。”马祖回过头来,用力拧着怀海的鼻子,怀海痛得大叫起来。马祖道:”再说飞过去!”怀海一听,立即省悟,却回到侍者宿舍里哀哀大哭。同舍问:”你想父母了吗?”答:”不是。”又问:”被人家骂了吗?””也不是。””那你哭什么?”怀海说:”我的鼻子被马大师拧痛了,痛得不行。”同舍问:”有什么机缘不契合吗?”怀海说”你去问和尚去吧。”同舍就去问马大师:”怀海侍者有什么机缘不契合?他在宿舍里哭。请和尚对我说说。”大师说:”他已经悟了,你自己去问他。”他回到宿舍后,说:”和尚说你悟了,叫我来问你。”怀海呵呵大笑。同舍问:”刚才哭,现在为什么却笑?”怀海说:”刚才哭,现在笑。”同舍更迷惑不解。
        一次,怀海禅师上堂说: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身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意思是说灵光独自闪耀,就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累。本性显露,真理永恒,无须拘泥于语言文字,心性清净,没有污染,本来就已圆满完成。所以只要远离虚妄尘缘,就可以觉悟。
        有一天,众人都在外面劳作,突然一个和尚听到了鼓声,便扛起工具,大笑而归。百丈怀海感慨道:”真是一个好释子!与观音菩萨听音入理有同工之妙!”百丈禅师回去后问那个和尚:”你刚才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尚说:”刚才肚子正好饿了,一听到鼓声,我便赶紧回来吃饭。”百丈听后,哈哈大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10 18:18
      回复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总是亲自实践带头劳动,年老了也不停止在外劳作。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有一次,弟子们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了,想让他休息,百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所以,当天他没有参加劳动,也没有吃饭。百丈怀海就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名言。
          野狐禅
          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忽然有一天不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又是什么人?”
          老人云:”我不是人啊。在过去迦叶佛时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云游僧人问:'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使我被罚变成为狐狸身而轮回五百世。现在请和尚代转一语,为我脱离野狐身。”于是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
          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10 18:18
        回复
           【南泉普愿】
            山下水牯牛-南泉普愿
            南泉普愿参见马祖道一后,才顿然得鱼忘筌,到达游戏三昧的境地。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桶里是什么?”南泉说:”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马祖就不再吭声了,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南泉山,一住三十年。有一天,南泉上堂来说:”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所以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吧,可是却又总找不到。”
            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和尚过来问:”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三十块钱买的。”和尚说:”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南泉普愿要谢世了。有位弟子问:”师父百年以后到哪里去?”南泉普愿说:”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那弟子说:”我也跟师父你去,行吧?”南泉说:”你要跟我来,就一定要衔上一根草。”
            【曹山本寂】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的又一创始人。他抛弃尘缘,投入洞山良价门下,洞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本寂。”洞山问:”哪个呀!”他又说:”不叫本寂。”由此深得洞山器重。
            后来,他辞别洞山到曹溪,再回到江西的吉永。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山。
            僧人清税说:”我孤独贫困,请老师拯济。”曹山说:”清税和尚,你过来。”清税走上前,曹山禅师就说:”泉州白家酒,你吃了三盏,吃后还说没有沾唇。”
            一次一个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山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心吗?”曹山说:”我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人。”
            有一次,曹山禅师听到钟声就叫到:”哎哟!哎哟!”弟子问他:”师父这是怎么啦?””那钟声打中我的心啦。”弟子无言以对。
            有一个弟子问:”世间什么最贵重?”曹山回答说:”死猫的头最贵重。”弟子问:”为什么呢?”曹山说:”因为从没有定过价钱。”
            僧人问:”我抱璞投师,请老师雕琢。”曹山答:”不雕琢。”僧人又问:”为什么不雕琢?”曹山回答:”要知道曹山是好手。”
            他曾做过一首偈子:
              枯木龙吟真见道,骷髅无识眼刚明。
              喜识尽了消息尽,此人哪辨浊与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0 18:19
          回复
            【德山宣鉴】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人,俗姓周,幼年出家,曾精研佛法,尤其擅长讲解《金刚经》,故有周金刚之称。当他听说南方禅宗十分兴盛,便不平道: ”佛学如此博大精深,即使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佛。 南方的妖魔竟敢胡诌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要捣毁他们的老巢,灭绝这些邪种,以报答佛恩。” 于是,他挑着《青龙疏抄》离开了四川。 在湖南澧阳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妇人在卖饼,当时他肚子有点饿了,就停下担子,想买点心,妇人指着他的担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书啊?”德山道:”是《金刚经》。”妇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就送你点心吃,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你走开,没有点心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也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周金刚顿时哑口无言。
              随后,他到龙潭崇信禅师那里去,一进法堂他就大声嚷嚷:”久闻龙潭大名,到此一看,即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躬身道:”你已经亲身到了龙潭。”德山无法回答,就留了下来。
              一天夜里,德山宣鉴侍立在龙潭身旁,龙潭禅师说: ”夜深了,你怎么还不回去。” 德山宣鉴便往外走,刚出去又回来说:”外面好黑。” 禅师便点起一支蜡烛给他。他刚伸手接,禅师就一口吹灭。 德山顿时大悟。 第二天,龙潭对大众说:”这里有个汉子,牙齿好像剑树,张着血盆大口。 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异时,在孤峰顶上,树立我的道法。”德山宣鉴悟道后,便把《金刚经疏抄》等在法堂上一把火烧了。 他感叹道: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意思是:穷尽了玄理佛论,也不过像放在虚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了世间机巧,也不过像投入巨壑中的一滴水珠。)
              德山宣鉴悟道后上堂说:”说得出来也三十大棒,说不出来也三十大棒。”德山的棒与临济的喝,形成禅宗特有的棒喝交加。
              有人问:”什么是菩萨?”德山宣鉴就用棒子打他:”出去!别到这里来拉屎!”
               ”什么是佛?”德山宣鉴回答:”佛是西天老骚狐。”
              德山宣鉴有一天在堂上说:”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工,什么等觉、妙觉都是凡夫,菩提智慧、涅盘境界都是系驴的木桩。十二类佛经是阎王簿,是擦疮的废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坟的鬼,自身难保。”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0 18:20
            回复
               【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是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他俗姓俞,浙江会稽人。从小在五泄山默禅师处披剃出家,慧性颖发。二十一岁去嵩山受具足戒,此后先参南泉普愿禅师,又参沩山灵佑禅师,最后在云岩昙晟禅师处问无情说法而获得印可。唐宣宗(公元859年)大中末年,入新丰山行化众生,最后在筠州(现江西高安)洞山教化,弟子甚众,名满天下,和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创立了有名的曹洞宗。入灭后赐谥号为:”悟本禅师”。
                洞山良价少时就非常聪颖,有一次,他随师父念般若心经,
                当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洞山忽然抬手摸着自己的脸问师父:”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经中为什么说没有?”
                马大师有伴就来
                普愿禅师设斋祭祀马大师,问众僧道:”马大师来吗?”大众无话可答。洞山:”等到有了伴就来。”普愿:”你虽然年轻,却很可以培养。”洞山:”和尚不要把良民降低为贱人!”
                无情说法
                良价禅师辞别沩山后,直接拜访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什么人能够听到?”云岩:”只有无情能够听得见。”良价:”你和尚听得到吗?”云岩:”我如果听得见,你就听不到我说法了。”良价:”我为什么听不到?”云岩竖起拂子说:”可听到吗?”良价:”没有听到。”云岩:”我说法你尚且听不到,更不要说无情说法了。”良价:”无情说法,出在哪个典故?”云岩:”你难道没看到《阿弥陀经》说:水鸟树林,全都念佛法。”良价对此有所省悟,于是说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如用耳听终难会,
                眼处闻时方得知。
                难得不相见
                良价辞别云岩昙晟禅师,云岩问:”哪里去?”良价:”虽然离开和尚,还没有决定停留的地方。”云岩:”莫非到湖南去?”良价:”不。”云岩:”莫非回家乡去?”良价:”不。”云岩:”什么时候回来?”良价:”等和尚有了住处就回来。”云岩:”从此一别难得相见。”良价:”难得不相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10 18:21
              回复
                 睹影悟道
                  洞山临走时,又问云岩禅师:”师父百年之后,一旦有人问:'画了和尚像吗?',我该如何回答?”
                  云岩:”只要向他说:'就这样。'” 洞山听了不语,云岩见此情形,郑重地说:”你承当这件事,务必谨慎小心。”
                  当时,洞山良价不解,后来因为过河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一下子彻底领悟云岩所说意旨,以前的疑惑顿时全然冰消雪化,随即作了一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在,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与么会,方始契如如。
                  不明大事最苦
                  洞山问僧人:”世间什么最苦?” 僧人回答:”地狱最苦。” 洞山说:”不对!” 僧人问:”老师的意思是……?” 洞山说:”穿着一件僧衣,而不明了大事,这才是最苦的。”
                  如何避寒暑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临终时,对众僧说:”僧家无事,在临行之际,不可喧动。”
                  说毕,端坐而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10 18:21
                回复
                   【法眼文益】
                    法眼文益,浙江余杭人,俗姓鲁,是法眼宗的创始人。
                    幼时便出家,跟随希觉律师学法,后来嗣法于罗汉桂琛禅师,后住持金陵清凉院。
                    不知最亲切
                    文益到福州参谒长庆慧棱禅师,未能彻底明了。后来和绍修、法进三人打算走出岭外,路过地藏院,被大雪阻住去路,只得稍作停歇。围炉烤火时,罗汉桂琛禅师问:”你们打算到哪里去?” 文益说:”行脚去。” 桂琛问:”为什么事行脚?” 文益答:”不知道。” 桂琛感叹道:”不知最亲切。”
                    一切现成
                    雪停之后,文益前来告辞,桂琛禅师把他送到了寺门口,说道:”你平时常说'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
                    就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且说说,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文益:”在心内。” 桂琛:”一个四处行脚的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心里头安放一块大石头呢?”
                    文益被窘,一时语塞,无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地藏院,向罗汉桂琛禅师请教难题。一个多月来,文益每次呈上心得,罗汉桂琛都对他的见解予以否定。直到文益理尽辞穷,罗汉桂琛才告诉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一句话,使文益恍然大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7-10 18:22
                  回复
                    无丝毫着重
                      僧人:”什么是僧人应该着重注意的地方?”文益:”如果有丝毫着重,就不叫僧人。”
                      取舍之心成巧伪
                      僧人:”一天十二个时辰里,怎样作为,才能和道相应?”文益:”取舍之心成巧伪。”
                      几时和道不一致了】
                      僧人问:”怎样表露,就能和道相应?”文益反问道:”你几时表露,就和道不相应?”
                      这你也有
                      有人:”什么是诸佛的奥理玄旨?”文益:”这你也有。”
                      十方圣贤都进入
                      学人:”十方圣贤都进入此宗,什么是此宗?”文益:”十方圣贤都进入。”
                      问指答月
                      僧人问:”手指就不问了,什么是月亮?”文益反问:”哪个是你不问的手指?”那僧又问:”月亮就不问了,只问什么是手指?” 法眼文益说:”月亮。” 僧人不解地问:”学生问手指,和尚为什么回答月亮?” 禅师解释说:”因为你问手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10 18:23
                    回复
                      第一义
                        有人问:”什么是第一义?” 文益说:”我如果告诉你,就是第二义。”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文益禅师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老兄你怎么理解?”修山主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文益禅师:”这样领会,又怎么能行呢?”修山主问:”那么,和尚你又是怎么领会的呢?”文益禅师:”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山主便礼拜。
                        随顺时令节气
                        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门上写门字
                        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
                        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禅师对此事评论说:”门上应该写门字, 窗上应该写窗字,墙上应该写墙字。”
                        道眼不通被眼堵
                        因为开挖水进,被沙塞住泉眼,文益禅师见机问道:”泉眼不通被沙堵,道眼不通被什么堵?”众僧无话可答,禅师自答道:”被眼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10 18:23
                      回复
                        一得一失
                          僧人前来参见,文益用手指指帘子,马上有两个僧人一齐去卷帘子。禅师说:”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何须待零落
                          一次,法眼文益与一位王公谈佛论道,还一边观赏牡丹花。
                          王公让文益禅师当场作偈,文益立刻口占一偈:
                            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这一首饱蕴禅理,又兼得诗趣的禅诗,使王公顿悟玄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10 18:24
                        回复
                          【临济义玄】
                             临济义玄,山东人,少时出家,壮游四方, 参黄檗希运禅师面得法,后住河北临济院。 他法席鼎盛,门徒济济,声振海内, 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最著名的临济宗开山鼻祖。
                            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少时间了?” 临济回答:”三年了。” 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 临济回答:”没有。” 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义。” 临济就去问了,话音未落,黄檗就打他。义玄回来后, 睦州问他:”你问得怎样?” 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睦州说:”你还没弄清楚,再去问问吧。” 临济又去,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 临济心灰意冷,对首座说: ”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和尚不吝赐教, 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义。我只好离开这里了。” 首座说:”你就是要走,也应该去向和尚告辞。” 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 ”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 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 往后雕琢成一颗大树,天下人都可以享受到荫凉。” 义玄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 ”你今后别的什么地方也别去。只要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一定会指点你。” 于是,临济直接去找大愚。
                            大愚问:”你从哪里来?” 临济答:”从黄檗那里来。” 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语?” 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意,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 大愚说:”黄檗是老婆心切,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 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没有错。” 临济一听,豁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 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你这尿床鬼,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 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 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的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便说:”大愚这老鬼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
                            一天,刚开始干活,临济走在黄檗身后,黄檗发现他没带工具,便问:”你的锄头哪儿去了?”临济说:”给一个人拿走了。”黄檗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10 18:25
                          回复
                            黄檗说:”你过来,我跟你商量个事儿。”临济走到黄檗身边,黄檗提起锄头说:”这东西天下人都提不起来。”临济马上伸过手来夺过锄头,提起来说:”为什么在我手里。”黄檗轻松地笑道:”好啦,今天有人干活了。”黄檗安心地回到寺中,因为他知道有人接他的班了。
                              一次,临济正在栽松树,黄檗便对他说:”深山里面栽这么多树干什么?”临济回答:”一来给山门添景致,二来给后人做标志。”说完,临济用锄头在地上捣了三下。黄檗说:”就是这样,你也已经挨了我三十大棒。”临济又捣了三下,嘘了一嘘。黄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我宗法门到你手上,将大兴于世。”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塔前,塔主问他:”先拜释迦牟尼,还是先拜达摩?”临济回答说:”佛和祖都不拜。””他们跟你有仇吗?”临济不加理会,指袖而去。
                              有一天,临济对门徒说:”你们听着,如果你们想求得佛法,就要不惜丧身舍命。当年,我在先师黄檗门下三次问法,三度被打,如今也还想挨一顿打,谁来下手?”一个门徒说:”我来打。”临济把手中的拐杖递给他,门徒刚想接,临济劈头便打。
                              喝是临济宗的一大特色。临济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同竹竿影草,有时一声吆喝不当作一声吆喝用,你对此怎么领会?”僧人正在迟疑,禅师便对他一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7-10 18:26
                            回复
                              心即是佛
                                有个和尚问沩山:”什么是道?”沩山:”无心是道。”这僧:”我不懂!”沩山:”要想明白,还是去问那个不明白的好。”这僧:”谁是那个不明白的人?”沩山:”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接着,沩山又说:”现在的人只要当场体会不领会的,正是你的心,正是你的佛。如果向外求得一知半解,当作禅道,却不相干。并且,还污染了你的心田,所以说向外求道,是背道而驰。
                                注:内观自省,除私节欲,净化心灵,自然就能很清楚地见到真实的自我。
                                【仰山慧寂】
                                仰山慧寂,广东人,九岁时出家为僧,后与老师沩山一起共创沩仰宗。以善于接机利物著称于世。
                                火烧密籍
                                他初参耽源禅师,深得禅师赏识,耽源便把慧忠国师传给他自己的一本法门秘籍传给他:”这是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你要好好保存。”慧寂拿过来看了一遍,就一把火把它烧掉了,耽源十分不解:”我这法门,谁都不会,你怎么把它烧了呢?”慧寂回答说:”我一看就知道意思了,还留着它干什么?”
                                有主沙弥
                                仰山慧寂去见沩山的时候,沩山问他: ”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慧寂回答:”有主沙弥。” 沩山就问:”主在何处?” 慧寂就从西边走到东边站着。沩山一见,大为欢喜。 从此,他便随侍在沩山身边,一住就是十五年。
                                有物均分
                                一次,慧寂跟沩山在山中漫游。沩山走累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慧寂在一旁站着。 这时,一只大鸟从他们头上经过,它嘴里叼着一只柿子掉下来, 正好落在他们面前,沩山伸手捡起来递给慧寂。 慧寂拿去洗干净,又递给灵佑。 灵佑就问:”这东西你从哪里弄来的?” 慧寂说:”这东西受师父道德的感召,自己来的。” 灵佑说:”你也不能没份。” 于是他把柿子掰开,分给慧寂一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7-10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