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817贴子:4,283,957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上)
作者:路迪民
《武当》2006年第7期
  在太极拳史的研究中,唐豪和顾留馨是两座神像,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可以说,任何真正的太极拳史研究,可以超过唐豪顾留馨,但不能越过唐豪顾留馨。然而,唐豪顾留馨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两个特殊时代——疑古思潮和极左思潮盛行的时代,他们之所以能在这两个潮尖上叱咤风云,也因为他们借助并受到了这两个思潮的影响,从而分别成为疑古思潮和极左思潮在太极拳史研究上的代表人物。


IP属地:广东1楼2014-07-14 19:54回复
    一、极左思潮与疑古思潮之比较
      疑古思潮,是在中华民族受到列强侵略和亡国灭种危机的形势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权威主义、蒙昧主义的“传统精神”受到了极大冲击,一种过度激越的情绪,使传世典籍成了“封建”的代名词,进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主张“把线装书丢进茅厕里去”。社会上要否定三皇五帝,打倒孔家店,武术界就是要否定和打倒张三丰。胡适、顾颉刚要把中国历史打一个对折,由五千年变为二千余年。唐豪也要把太极拳的历史缩短得比对折更短。


    IP属地:广东2楼2014-07-14 19:55
    回复
        然而,疑古思潮毕竟是在“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下,在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中产生的,还有自由争论的气氛。极左思潮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的一种带有政治压力的思想枷锁,使得人人自危,惟恐落人“右倾”“反动”的漩涡。在这种气氛下,把学术、文化的很多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上纲上线”成为时髦,造成了在很多领域、很多问题的“一言堂”和研究禁区,并酿成大量冤假错案。
        顾留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太极拳研究的权威人物。 


      IP属地:广东4楼2014-07-14 19:56
      回复
        二、唐豪考证的实际影响
          唐豪的太极拳考证,作为一种看法,确实影响很大,但唐豪的结论,并未得到太极拳界的共识,也未造成社会定论。这从唐豪考证之后的学术研究状况就可看出。


        IP属地:广东5楼2014-07-14 19:57
        回复
          唐豪在1930年的《少林武当考》中首先断定张三丰“亦决不是太极拳的鼻祖”,第二年才到陈家沟考证,提出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


          IP属地:广东6楼2014-07-14 19:58
          回复
            1937年4月,徐震的《太极拳考信录》出版,他也抱着排除“附会”之说的态度,否认张三丰为太极拳之鼻祖,但不承认陈王廷创太极拳,认为太极拳由王宗岳“至乾隆时”传到陈家沟,“自王宗岳以上不可考”。


            IP属地:广东7楼2014-07-14 19:59
            回复
                1935年,《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在山西正式出版,公布了武派太极拳辑录的太极拳文献。其中的两篇序言,及武禹襄之孙武莱绪、武延绪的附记,均持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


              IP属地:广东8楼2014-07-14 19:59
              回复
                至于杨家,在唐豪考证之前,有许禹生1921年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和陈微明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唐豪考证之后,有杨澄甫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和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及董英杰1948年出版的《太极拳释义》,吴志青1940年出版的《太极正宗》,陈炎林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这些著作,一直坚持张三丰创拳之说,并未受唐豪考证的影响。


                IP属地:广东9楼2014-07-14 20:00
                回复
                  吴派太极,在唐豪考证之前,有徐致一先生1927年出版的《太极拳浅说》。唐豪考证之后,有1933年李先五所著《太极拳》,1935年马岳梁、陈振民所著《吴鉴泉氏的太极拳》,均持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


                  IP属地:广东10楼2014-07-14 20:01
                  回复
                    秉承杨、吴两派之传的吴图南先生,更是坚持张三丰为太极拳的中兴者或集大成者。直到1950年,在北京市的一次太极拳研究会上,吴图南还不承认陈氏太极拳,认为陈发科练的是炮捶,不能作为太极拳会议的正式代表。陈发科也只得自认列席(见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1984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以上情况说明,唐豪考证的影响虽大,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很大。把唐豪考证固化为定论的,正是顾留馨。  


                    IP属地:广东11楼2014-07-14 20:01
                    回复
                        当初,国家体委为了适应出国需要,打算把杨、陈、吴、孙四式太极拳统一整理成一厚本书。杨式用牛春明已经交给出版社的书稿,陈式由沈家桢编写动作说明,吴式用徐致一原书(1958年出版),孙式用孙剑云原书(1957年出版)。后来顾留馨建议,将武式太极拳列入,由郝少如编写,出版社也同意。为避免重复,源流和发展史以及共同理论部分专章统一写,由顾留馨执笔。《五式太极拳》的总编一职,由国家体委通过上海体委下达给顾留馨。


                      IP属地:广东13楼2014-07-14 20:03
                      回复
                          顾留馨发现,牛春明的《杨式太极拳》书稿(齐钝汉执草),其动作姿势与杨澄甫不大相同,因为国家体委认为杨式动作还是傅钟文较为规矩,他建议由傅钟文与牛春明合作修改动作,并且尽可能用杨澄甫的照片插图,不足者由傅锺文补照。牛春明稿可以留待单独出版。不料牛春明不久因食道癌去世,只得由傅锺文、周元龙合作整理杨式太极拳。


                        IP属地:广东14楼2014-07-14 20:04
                        回复
                            可是,当顾留馨接受了任务,并且拿到一大捆书稿和照片之后才发现,要对五派太极拳“统一整理”,并非那么简单,首先在太极拳源流上看法就不一致,这就使顾留馨犯了难,甚至产生退却的想法。他在《回忆关于太极拳的争论》(见《上海武术》2004年第4期)中说:“我又仔细看了沈家桢的太极拳的八个主要特点,自成系统,有可取处。但以张三丰为太极拳创始人,且援引伪托拳论与牛稿相仿,又考虑了各式撰述者,对太极拳理论看法不一致,特别是徐致一的纯柔说法,否定缠丝劲,以陈式为少林拳等存见,势难融合,我很难写好求同存异的共同理论……经反复考虑了‘五式’的不易写作,于1961年4月初写信给出版社,说明我的能力和时间都不够,希予谅解,另行物色总编人选。”


                          IP属地:广东15楼2014-07-14 20:04
                          回复
                              也许现在的人们难以想像,在当时,就连编写《陈式太极拳》动作说明的沈家桢,也持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顾留馨说沈家桢“援引伪托拳论与牛稿相仿”,是指沈家桢也引用了和牛春明书稿中相仿的张三丰太极拳论。编写《吴式太极拳》的徐致一,不但否定“缠丝劲”,竟然认为“陈式为少林拳”,其他流派不言而喻。这种情况,确实与顾留馨的观点“势难融合”,它进一步说明了唐豪的考证并没有形成太极拳界的共识或定论。


                            IP属地:广东16楼2014-07-14 20:05
                            回复
                                顾留馨知难而退,函辞“五式”总编,而出版社复信说,已决定出版“五式”,国家体委也知道是顾留馨负责这部书,只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云云。顾留馨只得继续干下去。  


                              IP属地:广东17楼2014-07-14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