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吧 关注:59贴子:1,327
  • 0回复贴,共1

斯人去画犹在情如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疏林远岫图》,是中国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晚年为病重的好友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创作,笔墨中饱含了董其昌对这位同年挚友的深情厚谊。
此图为近景画,坡石错落,勾勒圆浑。坡上疏林,用笔虽简而各蕴姿态。中景水面空旷,一山耸峙,在平远的构图上颇见险势。整幅画简洁朴拙,萧散空灵。款云:“年家(侄)袁伯应(袁可立子袁枢)司农上疏归省尊人大司马节寰(袁可立)年兄,赠以诗画,癸酉十月之望。”
明崇祯癸酉(1633)冬,致仕在家的袁可立病重,其子户部主事袁枢上疏请假回乡探望老父,顺路探望年伯董其昌。董其昌为故友袁可立作此诗画一幅,并通过年侄袁枢带给其父。该画原藏于河南睢州袁尚书府第后院“藏书楼”,清后期外流,今为天津市博物馆收藏。
董其昌在画的顶端,赋诗题赠老友袁可立道:“挂冠神武觐庭闱,得奉朝恩意气归。圣主似颁灵寿杖,仙郎耐着老莱衣。”意思是说:袁可立晚年在朝堂上因为顶撞忤逆了魏忠贤而被罢官致仕,但仍然被天启皇帝眷顾着意气风发地回家了。正好像是崇祯皇帝赐予了老臣一个长生不老的寿杖,其子袁枢也经常扮作“老莱子”的模样哄其开心尽孝。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袁可立已于四天前病逝于河南睢州,没有来得及欣赏到这幅佳作。董其昌亲自将这一噩耗告诉给崇祯皇帝,并在两年后以悲壮的心情为故友写下了《节寰袁公行状》四册。款云:“明崇祯八年六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特准致仕驰驿归里邻治弟华亭董其昌顿首撰并书。”
二人在仕途上坎坷多艰,几起几落,休戚共生。万历中都遭贬回籍,又都是泰昌皇帝同时启用的旧臣贤能。在魏忠贤秉政的天启年间,两人都受到阉党排挤和迫害,双双遭罢官。袁可立是“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其昌是“深自引远,请告归”(《明史》)。两人一个成为旷代书画大家,一个成为一代廉吏和历史名臣。
张庚在《国朝画征录》卷首曾书:“枢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工书画,为华亭董宗伯、孟津王觉斯所推许。”袁枢能成为明末著名书画及收藏家,与年伯董其昌的提携有很大关系。董其昌卒后,一生最喜爱的“四源堂”四幅名画归袁枢所有。至今尚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16幅董其昌《纪游册》,为董其昌早年作品,世所罕见,也是睢阳尚书袁氏家藏旧物,每幅都钤有“袁赋谌印”(袁可立仲孙名赋谌)。由此可见,董、袁二人之间的这段知己情,并未随着二人离世而消亡,反而福泽董、袁两家数代子孙,绵延百年。
董其昌(1555—1636年),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与兵部尚书袁可立同科,后成为挚友。其在81岁高龄时为袁可立亲笔撰写《节寰袁公行状》道:“要以风义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以阉党柄权,二公相继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作。(2014年第2期《老年教育》)


IP属地:河南1楼2014-07-22 17: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