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区别》
这几种类型当中,以最后一种最具有迷惑性,也最值得予以针对性的澄清驳斥
。
在一些人想当然的概念里,现代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而古代都是平房或者最多两三层楼,排水供水之类也落后,所以无论如何现代城市的人口密度也要远远高于古代城市。
在这种逻辑之下,只需要把现代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列举一下,然后以此作为人口密度的上限,再乘以古代城市面积就行了。
比如在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城市排行榜中,印度的孟买最高,每平方公里达到2万9650人,其次是印度的加尔各答,每平方公里23900人,第三,第四名是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的城市,中国的上海排在第10名,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是13400人。
若按照这些数据来说,古代城市人口密度应该最多不超过一平方公里一万多人才对,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回答是否定的!
抱有这种观点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区别的常识。
最主要的区别是两点:
第一是城墙。
古代城市也有不带城墙的。其原因多种多样,一种是政治原因,比如蒙元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就下令摧毁地方城墙,并不得再建,到元末才改变。宋朝前期为防止割据再现,也不鼓励地方修城墙。还有经济原因,如没有资金修筑;或者国家太平安定,没有修筑的紧迫性等等。
但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和西方中世纪乃至近代早期的城市,都是有城墙的,城墙的目的是保护市民安全,有盗匪或外敌入侵的时候,城墙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我们讨论范围所涉及的古代城市,其实指的是以城墙包围起来的区域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包括部分墙外区域在内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当然只有墙内人口过度饱和的时候,才会产生市民大量溢出到城外的现象。
而现代城市没有围墙的限制,几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包括市区郊区都算在城市面积里。即便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市区而言,除了居民生活区之外,其工业用地,商业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占据的比例之大都是古代城市无法相比的。这种区别就造成了人口密度上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引用一下贝纳沃罗著的《世界城市史》一书中对西方中世纪城市的描述:
“为了防御外来侵略,每个城市必须有一道城墙,随着城市的扩展,又需要设置新的城墙。城墙的建立,耗费了公共事业支出的绝大部分。”
“应该尽量推迟新城墙的建造,直至旧城墙内确实不再存在多余的空间”[1]
考虑到西方中世纪城市和中国古代城市的相近性,这些描述也完全适合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
正因为这种城墙包围保护城内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特点,所以在古代,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在城内挤出一切可能空间来居住,西方是如此,中国则更是如此。不到人口极度饱和,很少会建造新的城墙。(中国明代晚期则是溢出城外的市民人口太多,想造都没有办法造了)
第二个区别是交通。
古代的交通除了依靠人力,就是依靠马骡,而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汽车等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
城市产生的原因本身就是商业需要或政治需要,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内集中高密度的人口(非农人口占据绝大部分),集中供应消费物资,减少运输分配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性。
古代交通手段的落后,也是导致城市人口更加密集的一个因子。举个例子,古人跑五公里需要的时间,对汽车来说,足够跑20公里甚至更多了,那意味着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现代城市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其实只相当于古代25平方公里的范围。
当然决定一个城市人口密度的有许多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地理条件,人口繁衍状况,绝对人口数量,消费水平等等。城墙也好,交通也好,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两个而已。但这已经足以让中古时期的一些城市,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人口密度达到甚至远远超过现代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事实也能证明我的观点。
贝纳沃罗提供了一组西欧中世纪城市的数据,其中人口最多的米兰和巴黎约有20万居民,而当时巴黎城墙(1370年建造)内包围的面积有440公顷[2],即4.4平方公里。
也就是每平方公里有4万5454人多,比现在人口密度最高的印度孟买都多出1万5千。
还有一篇资料里说15世纪的热那亚,城内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公顷770人,也就是每平方公里7万7千人以上
另外如贝纳沃罗说中世纪的阿拉伯城市巴格达(公元762年后建立),其城市是半径2.5公里的一个圆形,城市人口在一百万居民以上[3]。则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5万0955人以上。
而实际上中世纪的西欧和明代中国相比还落后一大截,无论人口繁盛程度还是商业繁荣程度都不是一个等级上的,明代中国的城市人口的密度必然还远在西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