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吧 关注:2,778贴子:33,840
  • 4回复贴,共1

【天下无二裴】裴氏人物——裴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裴矩(547或更前~627):隋及唐初政治家,隋末以经营西域而知名。原名裴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初仕北齐,齐亡入周,北周末年杨坚执政时被召用。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矩为近臣,参预平陈之役,继而经略岭南,北抚突厥族启民可汗。又与牛弘等参定隋礼。隋炀帝即位后,矩甚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参掌朝政,并称为“五贵”。


1楼2014-08-15 10:52回复
    1 基本资料
      姓名:裴矩
      又名:字弘大,裴世矩
      性别:男
    裴矩
      所属年代:隋末唐初
      民族:汉族
      生卒年:547—627
    2 个人简介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原名裴世矩。曾在北齐、北周为官,入隋,文帝使其南略岭南,北抚突厥。又与牛弘参定隋礼,任吏部侍郎。炀帝时,隋炀帝时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右光禄大夫等职。主要经营西域。当时西域与中原来往隔绝多年,炀帝即命裴矩至甘州(今甘肃张掖),招引西域诸国来互市贸易。裴矩多次巡访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各地,与胡商接触,并招引他们到长安、洛阳贸易。裴矩根据胡商所述西域各国情况,撰成《西域图记》三卷,献于炀帝。由是引起了炀帝通西域的兴趣。
      大业三年(607年),炀帝北巡,裴矩引高昌王曲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大业五年(609年),炀帝亲征,打击阻隔西域贸易的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后炀帝命裴矩引高昌王、伊吾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到燕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县)参加大会;大业六年(609年),邀西域各国派使者商人到东都参观元旦大会演,藉以夸耀隋朝之盛威。及后炀帝又遣将军薛世雄与裴矩至西域伊吾筑新城,由是隋与高昌关系更加密切。炀帝还接受裴矩的建议,派遣使者出访波斯、印度等地。
      大业十二年(616年),裴矩又随炀帝至江都。隋炀帝出巡江都,卫士逃亡甚众,裴矩竟出坏点子,向隋炀帝建议:把江都的女子征集起来,分配给卫士们“恣欲”,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隋炀帝大喜,立即下令照办,所以以史书上称裴矩是隋之佞臣。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杀炀帝后,裴矩被宇文化及任命为河北道安抚使,以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后化及为瓦岗军李密所败,裴矩亦为河北起义军窦建德俘获。复以为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
      武德四年(621年),建德与唐李世民战于虎牢一带,窦建德兵溃被俘,裴矩率余部遂降于唐,武德八年以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后又为民部尚书。降唐后,他似乎变成另一个人,向唐太宗提出不少好主意,谏“试赂”即其中一例。故《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在追叙这段历史时,评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原文摘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
      裴矩历经北齐至唐数朝,频易其主,但均受器重。裴短八十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贞观元年(627)卒。


    2楼2014-08-15 10:52
    回复
      3 主要政绩
        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为炀帝经营西域。当时西域诸国多至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与隋互市。大业元年(605)至九年间,他至少四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并引致西域商队前往长安、洛阳等地,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
        裴矩深知炀帝远略野心,尽力收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形,纂成《西域图记》三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炀帝即将经营西域事宜悉以委任给他。
        矩引致高昌王曲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积极策划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四年,隋诱使铁勒攻击吐谷浑;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拓地数千里。稍后,炀帝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于汉旧城东筑新伊吾。矩同往经略,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
        大约由于裴矩建议炀帝曾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罽宾(通指今克什米尔,但隋代一度指漕国,今阿富汗加兹尼;唐代一度指迦毕试,今阿富汗贝格拉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史国(今苏联乌兹别克沙赫里夏勃兹)、安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布哈拉)等地。
        大业十四年,反贼宇文化及弑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建德败,矩降唐。武德八年以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后又为民部尚书。裴矩八十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贞观元年(627)卒。
      4 职务概述
        隋炀帝时:裴矩曾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右光禄大夫等职。
        被宇文化及任命为:河北道安抚使,尚书右仆射
        归唐后:裴矩曾任民部尚书,内史侍郎、吏部侍郎。
      5 主要著作
        隋炀帝时,命其赴张掖,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裴矩在与外商往来中,调查了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山川、河流、特产、民情风俗等情况,著《西域图记》三卷。详细记述了西域四十四国之事,列出以敦煌为总出发点到达西海(今地中海)东岸的三条大道路线。可惜原书已佚。现仅存书序,记述了自敦煌至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关于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裴矩所开列的中道与南道,越过葱岭、分别到达波斯和拂蒜(古代罗马帝国)等西亚、欧州各国,亦即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为发展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做出不可抹灭的历史功绩。
        此外,裴矩还着有《开业平陈记》十二卷、《邺都故事》十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十卷,均佚。


      3楼2014-08-15 10:53
      回复
        7 相关事件7.1 原文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7]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
        7.2 释文
          唐太宗憎恶大多数官吏多都受贿,秘密派近臣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假如都这样,何愁国家不治。”
          司马光评论说:“君明臣直。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忠于职守,不是裴矩性格有改变。君主不愿臣下提缺点,则忠臣化为佞臣;君主喜欢臣下提批评意见,则佞臣变化为直言忠臣。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根子还在君主身上啊!”
        7.3 点评
          裴矩谏“试赂”,唐太宗欣然接受,并改正了试赂的错误做法。受贿应与行贿同罪,不可以错纠错。
          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出了那么一个坏主意,简直是个罪人,死有余辜。然而裴矩在唐太宗面前,却提出这么一个中肯的直言批评,摆正了君臣关系,端正朝纲。同是一个人,为何表现如此不一样?是不是裴矩在品格上有什么大的变化呢?司马光的分析认为,不是裴矩品质上有什么大的变化,而是君主变了。隋炀帝晚年昏庸,昏君出佞臣;唐太宗早年是明君,明君出忠臣。好比华表与影随的关系,阳光照射在华表木上,其投影必随之而变化。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兵随将转”。裴矩从历次经验中了解到唐太宗是个欢迎提意见的人,只要意见提得对,提得中肯,不仅不会打击报复,而且还会对提意见的人表扬,甚至提拔。正因为如此,裴矩何乐而不为呢!


        5楼2014-08-15 10:54
        回复
          名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16 0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