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官兵卫吧 关注:4,512贴子:11,694
  • 6回复贴,共1

就中国大返还,聊聊毛利的选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DU熊


IP属地:北京1楼2014-08-16 10:25回复
    楼主非历史专业生,且当此贴为大家茶余饭后闲聊之用。
    可能很多人和楼主一样,不解毛利为何不追击羽柴的部队。在此就以客观条件,内部及一些假设开始聊起吧。
    首先抛开秀吉-家康阴谋论不谈,先遵循假设本能寺是明智主观决定或朝亭指使,也就是说羽柴和毛利事先并不知情。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为何羽柴能全军安然撤退而毛利则在讨论之后不与追击?剧情里面给出的理由是遵循元就的遗愿,这个只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元素,并不是决定因素。那么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1. 本能寺发生时双方的实力情况:羽柴根据地播磨,控制但马因幡备前美作及部分伯奢,主力军完好士气高昂,家臣团基本都是壮年武士,心力一致勇猛善战。毛利根据地安艺,主要战力是山阳备后国的小早川和山阴出云国的吉川(为什么不是大尼子),剩余他国主要由臣属的有力国人控制,即使是清水宗治也是当年备中土豪三村氏下面的国人领主。
    2. 毛利氏内部:可以说毛利统治领国的手法还是较为落后,基本上是依赖各国的国人领主,这与之前号称阴阳一太守的尼子其实并无二致,都是看似领国庞大,但与真正忠诚可用的实力部队数并不相称。真正的西国巨擘非要说一个,也就只有大内,而毛利统治西国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且出身于安艺小领主,自知难以服众,因此促成元就在晚年留下遗言 "攘外必先安内“。可以说,元就不负谋将之名,他洞察到毛利看似安稳的统治下其实隐患重重,即使安排了两川为翼还是不稳。多多良的失败给了元就沉重一击,他生平最后一次试图开疆拓土,随着尼子残党的复兴而饮恨,这也使他明白了毛利统治之脆弱及与诸强争霸仍然困难重重。加之孙子辉元年幼,两川的潜在分流(虽然三矢传为美谈,但事实是两川之间确有嫌隙),元就的决定虽然保守但却是正确的。而最终吉川元春之所以放弃,相信也是明白即使动用他手下的山阴军团,虽然可能收回秀吉手下几个新附之国,但也难以与搏命的秀吉军队相抗(毕竟秀吉的主力军队是自己培养的彻头彻尾的家臣们)。
    3. 客观条件: 双方甩开膀子互抡,事变之前的形势已经决定了毛利是战略防守的一方,基本是尽全力拖延羽柴军的进攻速度。那么事变后,假设毛利阻止羽柴撤退从而继续对抗的结果会发生变化吗?楼主认为,大的趋势最多是双方拖延下去,最终决定权还是看畿内争霸的情况(只不过这样就没秀吉什么事了)。既然实力上难有必胜之把握,那么毛利的选择也就明了了,如果追,就要和为生死拼杀的秀吉军团正面交战,结果至少是两败俱伤,那么在未与其他畿内势力交好的情况下,即使惨胜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谁能保证明智或其他畿内势力安定后不会再向西国伸手呢?那么获得领国安堵做顺水人情给秀吉对毛利本身来讲并非最坏选择,也看似符合毛利的不扩张原则。但其实,即使讲和,毛利并非一定不参战,因为假若畿内大战导致信长诸部分裂削弱,那么这时养精蓄锐后的毛利军队可以趁乱一举上洛,坐享其成。只可惜天下人秀吉真的是鸿运当头,搞定了所有对手。这时的毛利也因此大获其利,两人进入五大老,但同时也导致了二川的最终分流。


    IP属地:北京2楼2014-08-16 11:20
    回复
      当时毛利家说的上话的就 两川和安国寺 小早川和安国寺都和秀吉有奸情 都是主和派 、 即使吉川主战 废材辉元也只能听小早川这边的 个人考虑还有一个因素 宇喜多 哈哈 我就瞎扯扯 别太较真


      IP属地:重庆3楼2014-08-17 19:53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4-08-17 20:47
        回复
          当时明智的想法是
          毛利拖住猴子 明智联合畿内势力 前后夹击灭掉猴子 再转头进攻柴田
          只能说是明智虽然杀掉了信长 而且信长名声臭 朝廷也支持他 但是织田实力太大 很多人还是在观望
          天时 地利 人和 缺少了人和啊


          IP属地:浙江5楼2014-08-17 21:22
          回复
            说的不错,所谓西国巨人都是在吹,织田不死,一个秀吉就能把毛利按在地上揍,最强的武士还是在关东和九州。


            IP属地:美国6楼2014-08-18 05: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