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的一元硬币吧 关注:1贴子:21
  • 2回复贴,共1

记点喜欢的文章 不要每次看完都找不到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8-17 01:25回复
    “因为”比原因更重要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巴泽尔和法兰克福之间的高速公路发生拥堵,原因是人们在整修道路。我很生气,烦躁地在逆行车道上蹭着前行了15分钟,直到开出拥堵的地段——我也只是自认为开出了拥堵地段。半个小时之后,路又被堵住不能前进,还是因为道路整修。但奇怪的是这次我没怎么生气。路边以相同的间隔立着些牌子,上面写着:我们在为您整修高速公路。
    这个堵车的故事使我想起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实验。她在图书馆里等复印机前排起长队时,问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很少有人会同意。她接着做实验,这次她找了一个理由:“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因为我赶时间。”几乎每一次被问到的人都会同意她先复印。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赶时间是个很好的理由。令人吃惊的是接下来的实验,她还是等复印机前排起长队时去问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因为我想复印。”几乎所有被问到的人都同意了,尽管这个理由很可笑,因为每个在排队的人都想复印。
    如果我们给自己的行为一个理由,就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令人吃惊的是,理由是否充分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有“因为”这个简单的词就够了。一块通知“我们在为你整修高速公路”的牌子其实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在高速公路上搭起工事还能有什么原因,我们从车窗向外瞥一眼就会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说出一个理由会让我们感到平静。相反如果没有这个“因为”,我们会觉得烦躁。
    在法兰克福机场,航班登机时间推迟了。机场不停地在广播:“航班LH1234晚点3个小时。”我到登机处询问原因却未得到答复,我那时非常生气地说:“太气人了,都不让我们这些候机的乘客知道原因!”还有一次,机场广播是这么说的:“航班LH6578因为内部原因晚点3个小时。”这是个什么都没说明白的理由,但却足以让我和其他乘客感到安慰。
    人类对“因为”是上瘾的,我们需要这个词,即使它后面跟着的内容并非无懈可击。当领导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给员工一个“因为”,他们的动力就会变小。如果只宣布你创立的制鞋公司的目标在于生产鞋,这是不够的——尽管的确是这个目标,但表达出来的目标应该类似于“我们要用我们制造的鞋引起市场变革(就像经常说的那样)”,或者“我们要使女人的腿变得更纤美,使世界变得更美”。
    如果股票交易指数上升或下降了半个点,交易所的评论员绝对不会如实写道:这是市场持续大幅的波动所导致的意外结果。读评论的人想要一个原因,评论员要给出这个原因——至于是什么完全不重要(中央银行行长的表述就特别受欢迎)。
    如果你被问到为什么错过了最后期限,你最好回答:“因为我很遗憾地没有赶上。”这是个多余的信息(因为如果你赶上了也就不会错过最后期限),但这个理由往往很容易被接受。
    有一次我看到妻子很仔细地把黑色和蓝色的衣服分开洗,在我看来这没有意义,因为我觉得两件衣服都不会掉色。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把蓝色和黑色的衣服分开洗?”她说:“因为我想分开洗。”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结论:必须要有“因为”,这个不起眼的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你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8-17 01:28
    回复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义务去懂你
      一位女生朋友向我抱怨她男友不懂她,举得例子是她想吃冰激凌,对方却给她奶茶,我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你要吃冰激凌呢?”她很理所当然地说“这是他自己应该知道的啊,我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他都应该记得一清二楚啊,还用我说。”我黑着脸继续问“那你爸妈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吗?他们会在你想吃冰激凌的时候,递给你奶茶吗?”,她也一脸的的不屑说“父母怎么能和男友比呢?如果我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还要男友干什么?”
      我表弟正处在叛逆期,据姑妈说他和家里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似乎父母是他的仇人一般,他和朋友在外面喝酒吸烟彻夜不归,快乐得不得了,一回到家里,就开始撒泼耍赖,或者是关在自己房间里一句话不说,好像自己被扔进了地狱一般。姑妈很开明和大方,不会乱说话,和儿子之间也尽量保持合适的距离,但不知为何,儿子到了高中,突然就由一个会牵手和父母逛街的人变成了现在一和父母说话就暴跳如雷的人。
      有一天我去他们家时,也许是赶上表弟的心情好,对我也格外的热情。我在他房间里观摩各种飞车的同时,不经意间问了一句“姑妈说,你好像不太喜欢和他们说话呢?为什么?”他没有丝毫的停顿,满声愤怒地说“他们不懂我。”我惊了一下,问“什么叫懂你呢?”他说“我想和朋友在外面通宵唱歌,可她非得每晚让我回家睡觉,这样我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大家都笑话我是‘乖乖女’;我和朋友说好了暑假一起去北京玩,朋友都去了,他们却怎么也不让我去,说我们几个男生出门不安全,我真不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他似乎有一肚子的苦水,说起来几乎没完没了,反正无论怎样,都是父母不能理解他,不能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
      他以为我也会义愤填膺站在他的立场上,但我没有。我问他“那你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们了吗?你给他们说你和那些朋友在一起,在哪个ktv唱歌了吗?你给他们说了你和那些人去北京,是如何安排行程的,你想通过这趟北京之旅获得什么吗?”他好一会儿不说话,好像很生气的样子,然后突然说“人家的父母怎么那么懂孩子呢?人家也不用每天向汇报工作一样,汇报给父母,人家父母就能理解,就能放手呢?”
      突然之间,看着他狰狞而且很不争气地表情,我也怒了说“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该理解你!你不和父母沟通,父母就能知道你想什么,那他们就不是人,就是神了。不和父母交流是你的错,如果你说了,父母仍然不能理解你,才是他们的错!”然后两个人不欢而散。
      后来,我通过很多叛逆的案例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沟通”上,孩子不想说话,只想着让父母去猜,但即便父母真的用心去猜了,也往往猜不到点子上,所以积怨越来越深,越来越难解决。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情侣眼中,爱人懂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为单纯的爱增加了太多的附属性的东西,比如懂得。想当然地觉得爱你就应该懂你,但是这种懂的前提是你愿意坦诚相待,愿意给对方懂你的机会,而不是把自己包裹的紧紧的,让人猜不透,让人没办法去了解你,更不要说懂得了。
      说白了,懂得是两个人的事情,任何一方在谴责对方不懂你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了对方懂你的机会。
      以前,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会找闺蜜去抱怨一番,每次她听完我抱怨后都不会安慰我或者是和我抱头痛哭一场,她似乎有一种迅速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她总是在听完我抱怨后拉我出去逛街或者约朋友一起出去喝酒,或者是给我看最近买的东西,介绍新认识的朋友。长久下来,我对她开始厌烦,觉得她怎么那么自私呢,我愁眉不展的时候,她依旧带我吃喝玩乐,全然不顾我的心情,渐渐地我们的闺蜜情开始濒临结束。
      直到有一天,我又不经意间给她说了一些不称心的话之后,她依旧想要转移我的注意力,我终于沉不住气了,简直是声嘶力竭地说“我说什么你听了没有?为什么每次我难过的时候,你都不安慰我,你到底在不在乎我,你把我当朋友了吗?”我泪眼婆娑中依旧看到她怔了一下,她平静地说“呵,这么多年的朋友看来是白做了,我当然知道你难过啊,你难过的时候,我就想让你做些快乐的事情,不要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就是想要转移你的注意力,没想到却让你理解为我不关心你了?”既然敞开了,那我也豁出去了,我说“我不要你转移我的注意力,我就要你和我一起咒骂我讨厌的人,我就要你在我流泪的时候和我抱头痛哭,我觉得这样更能让我心里好受一些。”闺蜜反问“那你怎么不早说?”我说“我以为你知道?”“我凭什么知道,你又没告诉过我?”她问,我哑口无言。
      有多少人败给了“我以为你知道”?有姑娘给我写信,问我和男朋友吵架之后怎样解决最好,我说我也不知道。我父母吵架的模式就是之后好几天不说话,几天之后才说话,在讨论双方谁做的不好,而我和男友吵架,每次都是他不过五分钟就立马和我和好。我父母的吵架模式肯定是经年累月习惯养成的,而我和男友的吵架模式,则是我自己要求的。
      有一次吵架之后,我告诉他说“你要在五分钟之内求我原谅,不管是不是你的错,因为我这个人能够承受和人生气的极限就是五分钟,过了时间,事情就有可能会变得不可挽回。”于是,他每次都乖乖地做。其实,两个人吵架本来就没有大不了的事情,如同一个游戏,玩着玩着就过完了一生。所以,你希望两个人吵架之后怎么做,就和对方沟通,最好的模式就是两个人经过商量之后得出的方法,不要只让对方去猜你喜欢什么样的和好方式,你要告诉他,做不做就是他的事情了。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义务去懂你,但是再亲密的人也有义务和对方去沟通,有义务去给对方提供懂你的条件。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8-17 0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