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染朝歌吧 关注:177贴子:5,974

【夙染•古事迹】长玹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眉间蹙着朱砂一点,我笔下藏着悱恻千言。案前欲描欲绘丹青厌,楼外又坐辰光一日闲。
——丹青厌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8-19 14:10回复
    1.九鼎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8-19 14:12
    回复
      2.金缕玉衣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3167.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8-19 14:18
      回复
        3.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为艺术品中国推荐艺术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名称】:越王勾践剑[1]
        【类别】:青铜
        【年代】:春秋时代
        【出土】: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荆州区)望山1号墓出土
        【文物现状】: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越王勾践剑:“笔画采取鸟形,富装饰美。章法行气疏落有致,端庄凝静。”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04.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8-19 14:20
        回复
          补上一楼的图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8-19 14:21
          回复
            5.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汉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
            长信宫灯底盘部位的“阳信家”三字铭文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刘揭文帝时受封,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及其此灯被朝廷没收,归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后来皇太后窦氏又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此灯做为宫廷和王府的专用品、礼品,可见它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26020.htm?fromId=77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8-19 14:24
            回复
              6.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素纱襌衣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说文解字》:衣而无里,谓之襌。是单衣的意思。经常被误写为“禅”),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
              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rèn)、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禅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1]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44022.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8-19 14:27
              回复
                7.南北朝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南北朝牛头鹿角形金步摇,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盟达茂旗,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长:19.4厘米重:87.37克所处时期:南北朝出土时间:1981年出土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乌盟达茂旗。
                此件金步摇的牛头面和角是以范浇铸而成,轮廓清晰,造型逼真、美观。牛面额较宽,颊内收,嘴角向外撇,吻部平整,其轮廓与牛脸极似。面部器官分别以鱼子纹进行勾勒,并分别镶嵌白、兰、绿等色料石。两牛角中间有一鹿角形支叉,先由一个主根生出两个支根,再向上分为四五个小支叉,每小支叉梢均有一金环,每个枝梢挂桃形金叶一片,总计为十四片,每片金叶均可摇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447334.htm#sub6557053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8-19 14:28
                回复
                  8.商玉凤佩
                  商玉凤佩,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玉石器雕刻中,也使用阳线表现主题,其中一种做法是将纹样周围的地面剔除,通过减地使其成为浅浮雕,此玉凤翅上雕琢的羽翎纹即是采用这一技法。而对于冠、翅、尾翎部位的虚实处理则反映出商代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镂空、钻孔技术。整器雕琢精细,光泽闪烁,显示了出色的抛光技术。此外,这件玉凤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中玉凤的造型、雕琢工艺极为相似。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428476.htm#sub6535275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8-19 14:29
                  回复
                    9.女史箴图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保管不善,将其拦腰截为两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1885.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8-19 14:31
                    回复
                      10.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中部地区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它们的年代是(公元前5500--公元前4800年)。所制陶器比较原始,器物种类少,器形简单,火温较低,多数是红陶,基本没有纹样装饰。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时期陶器的表面有漂亮的彩绘,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448294.htm?fromId=441313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8-19 14:32
                      回复
                        11.古镜
                        伏羲鉴妖镜:时代:伏羲。可照见鬼魅,不获隐形。
                        禹皇定海镜:时代:大禹。定海,照见海中怪鱼即一切礁石。
                        神农辟疫镜:时代:神农。照人可治病,照疟可辟鬼。
                        秦王照骨镜:时代:秦朝。可鉴五脏六腑筋骨。
                        鸿蒙三世镜:时代:不详。可看自己前生后世,以及现在的形貌.
                        轩辕磨镜石:时代:黄帝。黄帝磨镜之石,鉴之容颜不老。
                        盘古开天镜:时代:不详。巨大石镜,能穿梭时空。
                        混沌归元镜:时代:不详。可重整日月乾坤。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370470839.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4-08-19 14:33
                        回复
                          二、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此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十二》、《后汉书·孔融传》,大概意思就是武王灭了纣之后,把妲己嫁给了周公旦【即《周公诫子》里面的姬旦】。但实际上这并非史实,而是孔融为了讽刺曹操而说。后来孔融也因此被曹操所杀。
                          【这就是嘴上没溜的下场。。。。】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8-19 14:34
                          回复
                            13.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有同名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阿房宫”。 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南,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在现辖域内约7.8平方公里。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建离宫,宫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宫,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
                            初山微画雕《阿房宫》据《三辅黄图》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又南宋程大昌《雍录》记载:阿房宫“未为屋,先为城,城成而人为呼名阿城也”。阿城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五步(合今2297.65米)。墙高八尺(合今1.86米),上宽四尺五寸(合今1.05米),下宽一丈五尺(合今3.5米),上狭下阔,坚固异常。阿房宫殿屋在秦末被项羽焚毁,而阿城至汉唐犹存。《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渊领兵入关,曾“命太宗自渭汭屯兵阿城”。此遗址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492.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4-08-19 14:35
                            回复
                              14.洛神赋图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1]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名称】:洛神赋图(宋摹)
                              【类别】:字画
                              【年代】:东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传说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时曾与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明帝曹睿后,惨遭迫害致死。曹植获得甄后遗枕,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而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将甄后和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对故人的怀念和感情寄托。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4648.htm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8-19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