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发现全省最早土楼
在这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在安溪西坪镇赤石村长坑角落发现了一座明初土楼——聚斯楼,又名赤石土楼。据当地林氏族谱记载,该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我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 据安溪县文管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赤石土楼全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总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方形。外墙为生质夯土,土墙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建造的,其内木构架经多次维修,还保留有清中期的风格。
“该楼建筑工艺朴素,从石头建筑上看没有用铁器捶凿过的痕迹,都是用自然山石砌筑;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等都用竹钉、科藤来联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该负责人说。
安溪土楼,从小就听老一辈人将关于蓝田华磜土楼的故事,由于民国时期战乱,已经毁掉,毫无记忆。只知道原来我们村古时候也是有的。 长坑乡文平村哪里上有已经基本毁掉的土楼残骸——土楼边城墙,或许老一辈人依然能回忆起原来的麽样。
其他地方应该还会有。
在这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在安溪西坪镇赤石村长坑角落发现了一座明初土楼——聚斯楼,又名赤石土楼。据当地林氏族谱记载,该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我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 据安溪县文管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赤石土楼全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总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方形。外墙为生质夯土,土墙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建造的,其内木构架经多次维修,还保留有清中期的风格。
“该楼建筑工艺朴素,从石头建筑上看没有用铁器捶凿过的痕迹,都是用自然山石砌筑;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等都用竹钉、科藤来联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该负责人说。
安溪土楼,从小就听老一辈人将关于蓝田华磜土楼的故事,由于民国时期战乱,已经毁掉,毫无记忆。只知道原来我们村古时候也是有的。 长坑乡文平村哪里上有已经基本毁掉的土楼残骸——土楼边城墙,或许老一辈人依然能回忆起原来的麽样。
其他地方应该还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