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伤星吧 关注:123贴子:3,990

从武十回的细节中比较当时和现在的衣食住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贡献一点帖子吧


IP属地:安徽1楼2014-09-29 21:22回复
    从武十回的细节中比较当时和现在的衣食住行,或许能够看出中国百姓阶层的物质条件发展经历了怎么样的曲折。
    民以食为天,先从食说起。
    水浒里的老百姓,白米饭不成问题。连给人家当长工的李达,都能让母亲吃上干米饭,而不是咱们解放前那种吃糠咽菜的穷人。一般人家也家有余粮,比如李鬼夫妇这样栖身荒郊野岭的,李逵说要三升饭,就真能有拿出够做的米。
    此外肉类食物的分布也非常普遍,景阳冈这样的荒郊野店,想吃牛肉应有尽有。连阮氏三兄弟这样贫苦的打渔为生者,都请得起吴用“吃花糕也似好肥肉”的黄牛。
    吃不起肉的只记得恽哥,一个小小年纪不得不靠卖水果每条倒腾一点钱去换米的少年,这孩子长年难得吃一回肉是可能的,否则他也不会利用卖信息给武大的机会讹他一顿饭吃,还特地强调:“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
    至于其他人等,我确实不记得有因为穷困而饿得吃不起像样的饭菜的情况,鸡鸭鱼肉寻常事。换言之,在水浒书里的那个时代,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末,社会全面步入小康之后,这项目标作为民生大事才算基本完成。
    换言之,从那个时期之后的中国朝代,包括清和民国,在民生方面是倒退的。红楼梦里的穷人刘姥姥一家就面临过冬天没有吃的,只好上贾府求告借钱的窘境。


    IP属地:安徽2楼2014-09-29 21:23
    收起回复
      不过,虽然水浒里的食物是丰富的。酒的价值(村醪米酒除外)是比较高的,可能比我们今天要当回事
      经常看见把请人喝杯当成一种大事。阳谷县县令托武松送财物去东京之前,为了表示感谢,“赏了三杯”------------连请喝三杯酒在今天算个多大的事呢,或者这举动有其他的含义?
      也可能是当时酿酒技术不过关,精馏还没有推广,真正好酒并不多,所以请喝一杯像样的酒证明很给面子?


      IP属地:安徽3楼2014-09-29 21:23
      收起回复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接下来说穿。
        做衣服在水浒这本书里,和我们今天添置大件一样,算是比较大的开销。
        以前没注意,但是从几次强调做衣服来看,谁谁要是给你做衣服,那真是对你够慷慨的了。
        虽然有关历史记载从宋朝开始棉织物已经开始在中国推广,但是在水浒里却没发现棉花和棉布的使用。水浒里诸色人等穿的衣服,大部分是绫罗绸缎,少部分是麻,都是很难加工的东西,难怪价格昂贵,做衣服也就成了一桩大事。


        IP属地:安徽4楼2014-09-29 21:23
        回复
          拿武松穿过的衣服来看:
          新衲红紬袄---------紬同“绸”,是丝织物
          鹦哥绿纻丝衲袄------纻丝是苎麻纤维,这是麻织品
          身上穿了一领土色布衫,腰里紧条红绢胳膊------------布衫是麻布衫,红绢是丝织品
          施恩送的两件绵衣-----------注意,是绵,不是棉。棉花传入之前,中国人的绵衣,那是用.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作絮的,产量极其有限,不昂贵才怪。
          最后行者装的皂布直裰--------我疑心是粗麻,因为出家人是不能享受的,更何况行者走的是苦修的道路。


          IP属地:安徽5楼2014-09-29 21:23
          收起回复
            其他人等的衣服也逃不脱丝织品和麻织品两种,比如孙二娘那一身俗气艳丽的打扮。
            连王婆这个卖茶水的单身老婆子,她向西门庆提出做寿衣的料子是:“一匹白绫,一匹蓝绸,一匹白绢,十两好绵(又是绵,连线都是丝织物)”-------全部是绫罗绸缎。
            从上基本看出来,今天大家添置衣服不算个事,但是在水浒里的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养蚕产量有限,衣服应该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所以解放前的穷人只有过年才做衣裳,而水浒里谁要是表示极大的慷慨和情份,必然要给对方做衣裳。


            IP属地:安徽6楼2014-09-29 21:24
            回复
              在说“行”之前,关于穿还有一点点其他东西捎带也说一说:
              就是古人的被子,和今天有没有不同。
              前几贴我说了,水浒书里显示的年代,棉花和棉织品没有进入百姓人家。被絮到底是什么做的呢?
              想到这个问题,还是因为武十回中的两个细节:
              一处是武松杀死了嫂嫂之后:“叫士兵去楼上取下一床被来,把妇人头包了”
              这床被子应该是我之前说的丝绵制作的丝被,如果吧友家里有蚕丝被就会知道它的好处,又轻又薄又暖和。就算价格昂贵,以武家的经济实力也用得起。
              设想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棉被,那用一床被子包头得是多么大一团啊。
              另一处与被子有关的是武松潜入张都监家血溅鸳鸯楼之前,杀死后槽并且在后槽的房间里忙乎了好半天,其中有一个动作:“却把后槽一床絮被,包了散碎银两,入在缠袋里。”
              真是细心,散碎银两不直接入缠袋,而是要用一床絮被包了后再放进去。为什么呢。我看这缠袋多半也是丝绸织物,经不起金属物体的坠重,用絮被裹在外面可以扩大受力面,防止跑路的时候缠袋被银子坠出洞来。


              IP属地:安徽7楼2014-09-29 21:24
              回复
                接下来说“行”
                行,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生活方式差别最大的领域。
                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实在是有限的很。
                在水浒传中,绝大部分的出门,都是靠双腿走路来着的,有女眷则需要雇轿子或者雇车。
                但是有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骑马不见得比走路快。
                话说宋江在带着花荣秦明一干人去梁山的途中意外收到家信惊闻父丧,立刻一干朋友全顾不上了,一心要赶回家,这时候有这么一段话:
                宋江道:“若等我送你们上山去时,误了我多少日期!却是使不得。我只写一封备细书札,都说在内。就带了石勇,一发入夥。等他
                们一处上山。我如今不知便罢,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为什么马也不要?骑着马不是更快吗?


                IP属地:安徽8楼2014-09-29 21:24
                收起回复
                  不但宋江为了尽快赶路不要马,书里其他几处急着赶路也都没想过以马代步。
                  比如像卢俊义被梁山放回的时候,归心似箭,也只说他“拽开脚步,星夜奔波”。要一匹马不是难事,为何宁可自己用双脚走?
                  杨志押送金银担也是一样,从领队到挑夫,个个顶着烈日宁可自己双脚走,也不是梁中书出不起马匹携带他的财宝寿礼。
                  这其中的缘故,我个人猜测是不是马匹需要特别的照料?而照料马匹所耗的时间不但抵消骑马节省的时间,还大大超过了步行需要的时间?


                  IP属地:安徽9楼2014-09-29 21:24
                  回复
                    也许正因为照料马儿耗费的时间反而不如一个人步行更省事,所以在古代人的观念里,马匹只当做作战物资,不用来做交通工具。所以水浒里的好汉在平常并没有通过骑马来节约路程时间的概念。
                    倒是柴进郊游打猎,马匹携带甚多,“数十疋骏马嘶风”,实乃可疑O(∩_∩)O嗯!该不会是在暗中操练兵马乎??


                    IP属地:安徽11楼2014-09-29 21:25
                    回复
                      想哪里写哪里,是我一向懒散的习惯。
                      其实动笔之前,我就明了自己的想法,吃的部分只想揭示水浒里人们的饮食营养水平是超过了我们天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所谓上梁山是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低物质要求肯定是错误结论,哪个好汉上山之前没肉吃?
                      施耐庵明朝人。不是历史学家。对宋朝民生描写是俺小说来的。。。小说能是真的吗?
                      所以我很谨慎地避免了使用“宋朝”这个字眼,而只是强调水浒传里的时期,这个时期也可能折射的是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衣食住行比武功江湖离现实更近,更容易写实,它和世故人情这两大方面是考察中国古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最佳途径。
                      即使连书中年代虚设的红楼梦,对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这一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离不了的东西,也采用了详尽写实的手法。无他,这方面的知识是不需要虚构的就能直接从生活经验取得,因此写实反而是最省笔力的写法。
                      归根结底,所有的作者都擅长描画他最熟悉的东西,而每一个人最熟悉的东西里必然有他所处时代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与生活中方便与不方便的是什么。


                      IP属地:安徽12楼2014-09-29 21:26
                      回复
                        从水浒里看出,在古代出行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不是说碰到强盗的问题。而是因为古代没有信用卡,没有救助站,一旦在出行目的实现之前用光了随身所带的钱,就立刻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水浒传里多次描写了这种情况带来的麻烦,因此而上梁山落草的不计其数。
                        神马原因会导致出行风险?基本以下几种,首先是到外地做买卖蒙受重大损失,以下随便举几例:


                        IP属地:安徽13楼2014-09-29 21:27
                        回复
                          另一种因为出行风险而陷入窘境的情况是投奔亲眷不着:
                          那妇人(金翠莲)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这郓城县。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在这县后一个僻静巷内权住。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没做道理处,央及老身做媒。”
                          “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著,冻倒在卢员外门前,卢员外救了他性命,养在家中;因见他勤谨,写得算得,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
                          古人不像现在这样异地流动频繁,大家一般喜欢老死家乡。但凡举家投奔异地亲友的,那多半是在家乡呆不下去了,所以如果投奔落空,就极大地陷入窘境。此时身边如有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儿,那这时候就大显身手派上用场了。没女儿可卖的只能听天由命比如李固
                          ,只不过卢员外的好心成了驴肝肺。
                          不过,如果投奔对象不是亲眷而是江湖人士,那倒是一投一个准,基本没有投不着的,除了倒霉的韩伯龙遇上了不认识的李逵。从统计中看出,主动投奔梁山、柴进的都有人在,后期投奔梁山的更是多,颇有解放前往红色圣地延安跑路的兴致。


                          IP属地:安徽15楼2014-09-29 21:27
                          回复
                            还缺一个“住”没
                            住这个问题,老实说,在水浒传里不是很突出。比之于红楼梦的亭台轩榭高低错落的大观园,水浒传里没有什么建筑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像鸳鸯楼这样重大剧情的发生场所,也没有一个空间描写,只知道是一个两层楼。而紫石街的武大家,除了知道是两层楼,也想象不出空间布局。
                            不过,水浒传其他部分对室内场景描写比较仔细的,我记得有两处:
                            一处是阎婆惜的住所(楼上):
                            ”原来是一间六椽楼屋。前半间安一副春台卓凳,后半间铺着卧房,贴里安一张三面菱花的床,两边都是栏干,上挂着一顶红罗幔帐。侧首放个衣架,搭着手巾,这边放着个洗手盆。一张金漆卓子上,放一个锡灯台。边厢两个杌子。正面壁上,挂一幅仕女。对床排着四把一字交椅。“
                            以下是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栿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上图这条栿托了六架椽子,称为六椽栿。


                            IP属地:安徽16楼2014-09-29 21:28
                            回复
                              这个吧就是为武松吧吧友的精品而设立的。谢谢蓝莓姐。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4-09-30 0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