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子and幽子吧 关注:35贴子:4,202
  • 2回复贴,共1

【慧子&幽子】暑假作业什么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呃……感觉好抽风啊……
--------------------------------------------------------------------------------------------------
从门缝后窥探死亡
对于死亡这一话题,人们往往极力回避。比如不论是旧时还是现在都存在的某些被避讳的字眼,一旦有人在不适宜的场合提及,必会遭到他人惊慌的阻止。故若是到了无论如何也要面对的时候,不见得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内心坦然。
这不难理解。死亡是一列单程车,万物都会搭乘,并且只会乘坐一次。途中没有其它可供停靠的站,乘客只能眼睁睁地盯着列车逐渐驶向未知的终点。是的,“未知”,或许这便是人们对死亡怀有深切恐惧的原因之一。我常听闻,“未知的事物最为令人恐惧”。我本人并不怀疑这句话的可信度——有什么能比没有把握而更令人不安呢?在死亡这一领域内,人类未曾有过任何建树,毕竟逝者无法“还阳”来向现世者讲述自己在“那边”的见闻。换言之,“纸上谈兵者”无法直接着手展开研究,“富于经验者”也无法执笔写下哪怕几行字的“研究报告”供学术参考。
因此,人们对于死亡的研究程度无限趋近于零。而认知中几近空白的板块着实令人不安,于是各种各样的猜测与想象不可避免地自玄虚的精神世界里诞生——人们试图以此来填补这巨大的空缺。然而,你不能指望人们的想法趋向一致——我们都明白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我无意于谈论clone)。显然,我们会接触到对死亡的不同看法。那些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他们几乎都思考过死亡问题,并且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可惜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即便他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将这难题解决。死亡依旧是谜一般的怪物;人类依旧对它充满恐惧与无奈。这时候,有人站了出来——他们懂得死之不可避免,遂着力于劝说人以理智的态度接受它。然而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并非所有人在精神上都能达到如佛教所宣扬的那种超脱的境界。佛教主张的四大皆空,在现实的凡人眼中通常是难以理解的。那些被认为应当放下的七情六欲,其实是多数人心中最珍贵的宝物。在这些纷杂的情感中,往往交织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而正是这些不舍,让人们对生充满留恋、对死充满畏惧。倘若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之情,那么他也就丧失了生的希望,或许他唯一所剩的路便是死亡。这也就不奇怪世人明知生命宝贵、却仍有人选择了自行了断。这些人即使活着,也只是绝望凝成的空壳——他们心已死。
可是另有一群人也决绝地投入了死亡的怀抱:他们是凡人,却又不是凡人;他们珍惜生命,却又毫无悔意地放弃生命;他们分明对这个世界充满不舍,却又那般毅然地奔赴死亡。我并不认为他们知晓死亡的秘密。漆黑甬道的彼端依旧是全然的未知。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眼中没有常人那样深深的哀愁、反而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为了更伟大的利益”——某位值得尊敬的老者如是说——这是他的信仰。信仰燃烧的火光驱散了死亡的阴寒,心中的恐惧已烟消云散。于是,他们得以持最从容的态度,等候迎面走来的死亡。“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平静的语气,仿佛只是在叙述一件最平凡的小事。尽管从未窥见死神黑袍下掩藏的是怎样的面孔,他们的心也坦然如初。
只是,我们深知这样的人仅占少数。在大多的芸芸众生眼里,死亡依然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可怖,它依然是心头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那种在意识到人的无能为力时侵入四肢百骸的悲凉之感,也许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逐渐消沉。但,请务必记住——“如果故事的结局是死亡,那么请不要让这结局,敛去了故事本身的光芒”。


IP属地:重庆1楼2014-10-03 11:45回复
    暑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04 18:01
    回复
      现在看来,只想笑。


      IP属地:重庆3楼2018-10-01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