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酷暑难当。眼前的王儒义安静略带微笑如同丝丝清凉的过堂风。
介绍认识后,他笑着跟笔者握了握手,没多说什么。单位领导、工友对他的评价是有些内向,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喜欢琢磨事,干起活来干净利落,有条不紊。
谈话走访中了解了许多,领导喜欢他,把工作交给他——放心;工友喜欢他,有求必应、善解人意——热心;年轻人喜欢他,愿教、愿帮、愿做而不争——贴心。王儒义的真诚、负责、阳光、认真造就了他在平凡工作中“七彩人生”。
讲几个王儒义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有关责任。1972年,年轻的王儒义没有太多的理由选择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兴安公司,并在公司五分厂一干就是40余年。在五分厂他从学徒干起,做过化工操作工,干过一线班组长,当过生产调度,每一次的岗位调整,每一次的角色转换,他都认真对待,做到兢兢业业。
好多人认为火化工生产很危险,可王儒义却在40年的坚守中做到了尽职尽责。“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工作,领导对我好,工友对我好,没理由不干好工作”,某生产线建线初期,他总是在调试、试生产最前面;在废药运输、销毁中,他总是检点再三……
在五分厂的文化墙上,有一篇关于王儒义“责任在我心中”的小故事:1999年4月23日,这一天对于王儒义师傅来说终生难忘。一大早,身为单基药烘干组班长的他就来到工房,因为今天有十余吨火药的繁重出料任务,他必须得提前做好生产准备。8点钟,运输车一到,他就带领十余名组员在烘干工房里有条不紊地开始生产。约9点10分,烘干作业值班人员通知他接了个电话,回到工房,工友们都觉得他有些异样,好像眼里还噙着泪,问他,他说没事,还叫大家精心操作,一直到中午12点半,当他把最后一袋料安全送走后,把代班长叫来,眼里含着泪说: “我老父亲今天9点去世了,这两天我不能上班,你多操点心,检点到每一个细节,注意安全”。王儒义,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班长,带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对老父亲的愧疚,悲痛地匆忙往家里赶去……
第二个故事有关亲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革命工作,献了青春献子孙。王儒义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之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兵器事业,以后又把自己的子孙奉献给了兵器事业。
2002年,他动员刚技校毕业的儿子王志光到兴安五分厂参加工作。王志光这个小伙子继承发扬了他父亲严谨、热心的工作作风,工作没几年就得到了分厂的重用,目前担任拥有4种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艺的生产班组组长。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王志光不负众望,他把这个生产工艺复杂的班组管理的井然有序、有模有样,富有特色。他还带领班组的一帮年轻人在2011年、2012年荣获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的“青年示范岗”光荣称号,2011年获公司质量标兵。现如今,王志光是兴安五分厂年轻的“80”后技能骨干人才,单位的技能“未来之星”
“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干工作先要自己下得了眼,能交代了自己再去给上级领导去汇报”,王儒义的语言朴实无华。
王志光告诉笔者,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我父亲在五分厂干了一辈子,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强,分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都非常敬重我父亲。”现在的王志光,立志要像父亲那样,做一名优秀的工人。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王儒义父子俩,不得不提他们背后的一老一少婆媳俩。王志光的媳妇邓燕,现任五分厂计划统计员。工作之初,邓燕是分厂的一名库房管理员,管理化工危险品原材料和废品库,就是这个充满责任心的柔软女孩硬是在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默默地将原来杂乱无章的危险品库房整理的井井有条。使以往分厂的管理软肋变成了管理亮点,每次上级检查,都夸分厂原材料库房管理有条理、清晰可控。
真诚、负责、有爱心的品质赢得了好小伙王志光的爱慕,也为她争得了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分厂主要业务管理人员的机会。在新岗位上,为了提高工作能力,邓燕虚心学习,细心细致,分厂的生产经营数据了然于胸,她几乎成了分厂领导经营决策的“活字典”。
有这么优秀的一家三口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是单位的幸事。他们爷仨为了工作经常早来晚走,生产期间经常中午不能回家,更无暇照顾家里。家中的一切几乎都有王儒义的老伴苏师傅承担了。为了能让王儒义他们爷仨安心工作,苏师傅一边照看刚满三岁的孙子,一边操持家务,做好“后勤保障”。从逻辑上讲,苏师傅是一位不拿工资的兴安职工。
一滴水折射一缕阳光。不可否认,是兵器,是兴安给了王儒义一家三口工作平台,使自己的能力得以体现,并成就了这个兵工之家,这是兴安公司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无数个普通充实、丰富了兵器文化的内涵,正是这样无数个平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信心和忠诚!
介绍认识后,他笑着跟笔者握了握手,没多说什么。单位领导、工友对他的评价是有些内向,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喜欢琢磨事,干起活来干净利落,有条不紊。
谈话走访中了解了许多,领导喜欢他,把工作交给他——放心;工友喜欢他,有求必应、善解人意——热心;年轻人喜欢他,愿教、愿帮、愿做而不争——贴心。王儒义的真诚、负责、阳光、认真造就了他在平凡工作中“七彩人生”。
讲几个王儒义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有关责任。1972年,年轻的王儒义没有太多的理由选择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兴安公司,并在公司五分厂一干就是40余年。在五分厂他从学徒干起,做过化工操作工,干过一线班组长,当过生产调度,每一次的岗位调整,每一次的角色转换,他都认真对待,做到兢兢业业。
好多人认为火化工生产很危险,可王儒义却在40年的坚守中做到了尽职尽责。“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工作,领导对我好,工友对我好,没理由不干好工作”,某生产线建线初期,他总是在调试、试生产最前面;在废药运输、销毁中,他总是检点再三……
在五分厂的文化墙上,有一篇关于王儒义“责任在我心中”的小故事:1999年4月23日,这一天对于王儒义师傅来说终生难忘。一大早,身为单基药烘干组班长的他就来到工房,因为今天有十余吨火药的繁重出料任务,他必须得提前做好生产准备。8点钟,运输车一到,他就带领十余名组员在烘干工房里有条不紊地开始生产。约9点10分,烘干作业值班人员通知他接了个电话,回到工房,工友们都觉得他有些异样,好像眼里还噙着泪,问他,他说没事,还叫大家精心操作,一直到中午12点半,当他把最后一袋料安全送走后,把代班长叫来,眼里含着泪说: “我老父亲今天9点去世了,这两天我不能上班,你多操点心,检点到每一个细节,注意安全”。王儒义,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班长,带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对老父亲的愧疚,悲痛地匆忙往家里赶去……
第二个故事有关亲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革命工作,献了青春献子孙。王儒义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之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兵器事业,以后又把自己的子孙奉献给了兵器事业。
2002年,他动员刚技校毕业的儿子王志光到兴安五分厂参加工作。王志光这个小伙子继承发扬了他父亲严谨、热心的工作作风,工作没几年就得到了分厂的重用,目前担任拥有4种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艺的生产班组组长。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王志光不负众望,他把这个生产工艺复杂的班组管理的井然有序、有模有样,富有特色。他还带领班组的一帮年轻人在2011年、2012年荣获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的“青年示范岗”光荣称号,2011年获公司质量标兵。现如今,王志光是兴安五分厂年轻的“80”后技能骨干人才,单位的技能“未来之星”
“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干工作先要自己下得了眼,能交代了自己再去给上级领导去汇报”,王儒义的语言朴实无华。
王志光告诉笔者,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我父亲在五分厂干了一辈子,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强,分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都非常敬重我父亲。”现在的王志光,立志要像父亲那样,做一名优秀的工人。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王儒义父子俩,不得不提他们背后的一老一少婆媳俩。王志光的媳妇邓燕,现任五分厂计划统计员。工作之初,邓燕是分厂的一名库房管理员,管理化工危险品原材料和废品库,就是这个充满责任心的柔软女孩硬是在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默默地将原来杂乱无章的危险品库房整理的井井有条。使以往分厂的管理软肋变成了管理亮点,每次上级检查,都夸分厂原材料库房管理有条理、清晰可控。
真诚、负责、有爱心的品质赢得了好小伙王志光的爱慕,也为她争得了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分厂主要业务管理人员的机会。在新岗位上,为了提高工作能力,邓燕虚心学习,细心细致,分厂的生产经营数据了然于胸,她几乎成了分厂领导经营决策的“活字典”。
有这么优秀的一家三口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是单位的幸事。他们爷仨为了工作经常早来晚走,生产期间经常中午不能回家,更无暇照顾家里。家中的一切几乎都有王儒义的老伴苏师傅承担了。为了能让王儒义他们爷仨安心工作,苏师傅一边照看刚满三岁的孙子,一边操持家务,做好“后勤保障”。从逻辑上讲,苏师傅是一位不拿工资的兴安职工。
一滴水折射一缕阳光。不可否认,是兵器,是兴安给了王儒义一家三口工作平台,使自己的能力得以体现,并成就了这个兵工之家,这是兴安公司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无数个普通充实、丰富了兵器文化的内涵,正是这样无数个平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信心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