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以诗词典故和意境来讲。
诗词入门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也许了解了诗词的创作手法,就找到了入门的钥匙。而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一是含蓄美、朦胧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典故和意象,顾此而彼,意在诗外。从而产生形象大于思维的美学效果。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月亮】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
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
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月亮是故乡
是情怀
可能是伤感的
也是温暖的
【折柳】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
的深情。
【长亭】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梧桐】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
《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
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挺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
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子规】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注:望帝~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琴瑟】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
绕出川。”
【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