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杂谭吧 关注:3,330贴子:37,158
  • 46回复贴,共1

且玩且珍惜:话说砗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用快进的方式看中国文玩,昔日英雄落地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回大戏一直在上演。话说砗磲在中国文玩大家族中,曾经是一个标准的高大上,只不过这个老哥与时不俱进,清朝中期以后开始逐渐失宠,变得不怎么受人待见,到20世纪后半截,更是混得灰头土脸,彻底栽进了屌丝的队列,常常集体出现在大小观光景区的廉价旅游纪念品柜台上。
直到最近这些年,随着令人惊艳的黄岩岛玉化砗磲突然浮出江湖,触发了文玩圈的记忆,砗磲这才重新抖擞起了精神,大有点平阳虎要回归的架势。假如砗磲能够开口叨叨,一定是这样的情景:想当初老子,哇啦哇啦——只听哐当一声,舌头已经被一块飞来的硬物砸出两粒血泡。掏出一看,竟不认得,原来是一块由天而降的俄罗斯“和田玉”。
砗磲这两个字很多人一眼就觉得陌生,说实话,不发挥中国人认字认半边的神功,不查字典,没几个人能读出来。其实在古汉语中,砗磲就是车渠,没有这么复杂。车渠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外形有一根一根隆起的放射状筋纹,排列整齐,很像古代的车辙。
准确一点描述,车渠是一种海洋贝类生物,主要生长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浅海珊瑚礁中,品种较多。我们用于文玩的车渠是其中的一种,学名叫“库氏车渠”。我国海南省的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是库氏车渠的主要产地。库氏砗磲的显著特征是体型特别巨大,其贝壳宽度40-70厘米常见,最大的宽度可达1.5米-2米。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一个发育还算正常的小伙子,假使有人拿一对中等偏大的车渠贝壳和你打赌,许诺你能当场徒手抱走就算白送,你就会恨得牙痒痒,直怪爹妈没有遗传给你一副史泰龙那样的大力士体格。
这里先厘清一个概念,我们用来制作文玩物件的砗磲,其实并非活体库氏砗磲,在成为我们手中的把玩物件之前,它们大都已经在海底沉睡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说白了就是化石。既然是玉化的贝壳化石,砗磲的样子就和普通的贝壳不一样。普通人看它似玉非玉不知为何物,吃货则会条件反射,马上把它和广东早茶中最受欢迎的水晶虾饺联想到一块。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1楼2014-10-16 06:09回复
    四川汶川这个地方,在“5·12”大地震发生之前,全中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在考古界,其实汶川早在大地震之前就已经很有名了。原因是考古人员在这里集中发现了大量高古砗磲管珠,考古界称“汶川古珠”,历史断代是西周—战国时期,也就是说距今至少有2500年以上历史。这批汶川砗磲高古饰珠被大规模发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说明至少从西周时期开始,中国人将砗磲制成饰品随身佩戴的审美文化就已经萌芽了。
    那么,为什么清中期以后砗磲的地位会陡然沦落?要讨论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讲讲清朝的两位“爷”:一个是乾隆皇帝,民间称乾隆爷;一个是慈禧太后,民间称老佛爷。这两位“爷”在清朝中、后期掌权时间最长,对中国历史方方面面的影响非常深,今天中国人的很多世俗文化,都深深打上了他们留下的个人痕迹。乾隆皇帝当政60年,是中国历史上坐龙椅时间最长的皇帝;慈禧太后则发明了“垂帘听政”的政治制度,实际掌权的时间有47年。
    乾隆爷、老佛爷都是中国历史上生活奢靡的典范,喜欢广罗天下珍奇宝物玩赏之,但这两个人在玩方面又表现出不同的个人癖好。乾隆皇帝对玉偏爱有加,人送“玉痴皇帝”的雅号,是和田玉的超级发烧友。故宫藏品中各种玉器制品数量惊人,初步统计有3万多件,除小部分为历朝传下来的古玉外,绝大多数都出自乾隆一朝。慈禧太后则是一个标准的“颜色控”,特别喜爱颜色艳丽之物,所以对翡翠、碧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慈禧眼里,任何没有鲜艳颜色的宝物都算不上真正的宝物。和田玉与翡翠攀上了乾隆和慈禧这两个大庄家,从此牛气冲天,K线图一路从潘长江往姚明的方向发展,迎来了跨世纪的超级大牛市,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很多中国人眼中的硬通货。
    某种东西一旦长期流行,就会形成十分固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人赏玉的标准,强调的是温润细腻,尤其讲究玉的油润度,不能干,干则不润,不润不细腻,就不是好玉。翡翠呢,讲究颜色要绿,要亮,要有水头。所谓水头,就是透明度,透明度高代表水头足,又绿又亮又有足够的水头,就是翡翠中的上上品,所谓玻璃种、冰种。显然,拿这些标准看砗磲,立马就觉得不对劲,有点别扭了。因为玉化砗磲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新东西,古时候的砗磲,受开采条件的限制,要么采自埋葬在地下的砗磲化石,要么采自南中国海的浅海,质感相对来说比较粗糙,也不够油润,内部还有很明显的冰裂,更没有什么水头可言。所以昔日大咖级的砗磲在与和田玉和翡翠的争锋中迅速败下阵来,地位一落千丈,也是潮流发展使然。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3楼2014-10-16 06:11
    回复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来讲黄岩岛砗磲是咋回事。黄岩岛砗磲被突然发现,可以说改写了以往关于砗磲的定义。和其他砗磲最大的不同,是黄岩岛砗磲玉化程度非常高,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玉化砗磲看起来比南沙、西沙群岛的砗磲小,但壳壁更肥厚,重量也更大,切割打磨后,通体晶莹油润,颜色洁白,与上好的和田白玉极其相似;有的还呈鲜艳的紫红色,与以往的砗磲更是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南沙、西沙群岛砗磲内部常见的冰裂纹,在黄岩岛砗磲中也几乎不见。
      同样来自浅海,为什么黄岩岛砗磲能玉化得如此美轮美奂,而其他海域的砗磲就差很远呢?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和黄岩岛特殊的地质环境有关。和大家常识中的“岛”差距甚大,黄岩岛几乎没有陆地。所谓黄岩岛,其实只是一个环形的大礁盘,形象一点说,是珊瑚礁围成的一个海中“海”,除了东南部有一个宽400米的开口,周围完全封闭。从空中俯看,黄岩岛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这片礁石围成的泻湖大部分水深在10米以上。奇怪的是黄岩岛周围都是平均水深在3500米以上的深海,它的东面咫尺之间就是太平洋著名的马尼拉深沟,水深达5400米。这样的海底地貌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里曾发生过火山爆发或者是地震引起的局部地质隆起或地质陷落。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各种宝石大都跟火山和地震有关,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猜测,黄岩岛砗磲与南沙、西沙砗磲之所以大不同,会不会也是同一种原因?
      黄岩岛玉化砗磲的摩氏硬度一般在3.5-4.5之间,高于琥珀,与红珊瑚的硬度相仿,易于上精工雕刻。大体上,我们可用“细、润、透、匀、白、彩”六个字简单概括黄岩岛砗磲的特点。
      “细”,比较好理解,有物理标准,指黄岩岛砗磲的内部结构非常细腻,用肉眼看不到颗粒状的物质。如果这样解释还不明白,你可以想象一下小米粥和果冻的区别。“润”,比较抽象,指的是黄岩岛砗磲的油润度高。细和润有一定的关联性,细是润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结构不细腻的东西也很难让人感觉到润。黄岩岛砗磲看上去内部油脂丰厚,表面的光亮很温润柔和,幽幽地从内向外散发,有点像雪花膏,这种光泽和在外面上一层油呈现出来的刺眼“贼光”区别明显。“透”,指的是透明度,相同于翡翠的水头。黄岩岛砗磲的“透”比较接近于和田玉,肉眼看上去像三分透明的膏体。“匀”,就是整体质感让人感觉均匀,仔细观察内部没有明显的绺裂。“白”,是砗磲颜色表现的共性,但黄岩岛砗磲的白,是一种油润的白。如果光谈白度,南沙、西沙的砗磲比黄岩岛砗磲更白,但南沙、西沙砗磲的白是干白,感觉像刚烧制出来的白瓷,而黄岩岛砗磲的白,更像白玉,白得比较温和,富含天地灵气。黄岩岛砗磲中,有少数难得的精品会带“彩”,或深或浅,深者呈紫红色,浅者呈橘红色,与南沙、西沙砗磲常见的金黄色有明显的差别,是否带“彩”,也是决定黄岩岛砗磲价格高低的一个重要特征。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4楼2014-10-16 06:13
      回复
        以上是简单的概括,只能大体说明黄岩岛砗磲的主要特征。新手在鉴别黄岩岛砗磲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维度观察,单拿其中一点来判别,则很容易误入歧途。举例来说,“透”是黄岩岛砗磲的重要特征,但南沙、西沙砗磲贝壳中心部分也很透,也有较高的玉化度,区别在于仔细观察内部有没有冰裂。有冰裂的是南沙、西沙料,没有冰裂的才是真正的黄岩岛料。此外,黄岩岛砗磲与南沙、西沙砗磲另一个重要的差别是油润度上的差异,黄岩岛砗磲油润细腻,南沙、西沙砗磲的油润度则比较低。由于黄岩岛砗磲仅在黄岩岛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范围出产,因而原料极其稀缺,市场价格和南沙、西沙砗磲相比差距很大。有些商家会用南沙、西沙砗磲中心的透明料加工成直径较小的珠子,用来冒充黄岩岛砗磲珠子出售。之所以加工成小珠子,目的是可以避开其中的冰裂。这种情况辨认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很容易就看走眼。这时候,我们除了看珠子的油润度,还可以从颜色上仔细观察。一般来说,黄岩岛砗磲珠子的白色显得比较均匀一些,而西沙、南沙透明料加工的珠子,白色的表现比较零乱。
        至于市面上的普通砗磲仿品,较常见的是用砗磲外壳废料粉碎的贝壳粉加增白剂和树脂压合而成比较好辨认。假砗磲雪白无瑕,肉眼看上去一般不透光,强光下观察无明显的生长纹理,无虫眼。用手触摸,人造砗磲手感生涩,天然砗磲则比较温润细滑。
        砗磲和珍珠、珊瑚同属有机宝石,化学成分都是以碳酸钙为主,不耐酸腐,保养方法也和保养珍珠、珊瑚一样,要尽量避免接触酸性碱性物质。手汗大和体汗大的人,在把玩和佩戴砗磲制品一段时间后,可用软性水浸泡清洗,条件许可,则用50比1的御守盐水浸泡为佳。清洗后的砗磲用干净的软布擦干,可少量上油对表面进行保养,任何无色油都可以,只要不是酱油、蚝油,但切忌上油过多导致砗磲吸收过量油份,否则会影响砗磲的品相。长期未清洗保养的砗磲制品表面光泽会变得黯淡,处理方法可用2000或3000目细砂纸进行抛光处理。一般来说,只要没有被强酸强碱过度腐蚀,经过打磨后的砗磲都能光彩重现。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5楼2014-10-16 06:14
        回复
          大贝壳我也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6 07:05
          收起回复
            就是冬天不合适戴,摸着就冰凉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16 07:06
            收起回复
              车渠(砗磲)名称早于《砗磲赋》。 汉伏生注《尚书大传》载:“西伯既戡黎,纣囚之羑里。散宜生之江淮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陈于纣庭。纣悦,曰:非子罪也”。然后有人胡乱解尚书,沈括有过说明。


              IP属地:河北9楼2014-10-16 09:02
              收起回复
                现在散珠卖的砗磲是真的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0-16 10:09
                收起回复
                  有砗磲


                  IP属地:江苏11楼2014-10-19 08:39
                  收起回复
                    好具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19 14:15
                    收起回复
                      真详细,总算详细了解了砗磲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10-19 19:46
                      收起回复
                        有人收购砗磲贝壳化石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0-18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