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吧 关注:4,506贴子:53,888
  • 9回复贴,共1

组图: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参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关搜索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逝世 追悼会视频
将军不下马,李先念相册纪念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20280/9593223.html


1楼2014-10-21 11:51回复
     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到长征、西征,再到鄂豫皖湘赣抗战和中原突围、重返大别山。22年的革命生涯,让李先念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尽快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是他的最大心愿。2月25日,李先念因肺炎住进北京医院。在住院期间,他对前来看望的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负责人说:“我们不把老区建设好,就对不起老区人民。”“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心思的话,那就是老区的建设怎样加快。这些年来,我想了两件事:一是在陕北建设一个大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陕北的煤和石油,带动整个大西北的经济腾飞;二是在四川建设一个大的冶金基地,用贵州的煤,冶炼攀枝花的矿石,综合开发,推进整个大西南经济的发展。” 5月27日,他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干部交流工作座谈会发去贺信,贺信中说:“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贫困地区,通过干部交流,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扶贫工作的一项创举。希望你们协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做好。并望开好这次交流干部工作的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以便逐步推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贫困地区人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标准低,不稳定,困难多,一遇自然灾害,仍有复贫的可能,绝不可能掉以轻心。扶贫济困,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当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下,通过先富帮后富,发达帮贫困地区,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协作,尽快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搞上去。扶贫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扶贫工作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努力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请你们代表我向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们问好!谢谢同志们!谢谢所有关心扶贫工作的人们!”
      李先念生于湖北,长于湖北,曾长期战斗、工作在湖北,荆楚大地是他永远的眷恋。4月5日,在北京出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湖北代表漆林到医院看望李先念,并汇报了省计委和三峡工程湖北省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迎接三峡上马、服务三峡建设的有关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李先念一向关心三峡工程,听后甚为高兴。他说:“三峡工程是毛主席的遗愿,我做梦都想建三峡,三峡也是全国人民盼望的大工程,早日兴建三峡,以了却我们的心愿。”他还请漆林带个口信告诉湖北省领导:“三峡在湖北,湖北要出大力,做大贡献。在征地、移民、支持工程建设上,顾大局、讲风格,不要向中央提难题,能在省里解决的,就不要推给中央。”“一定要把长江三峡‘这篇文章’做好。湖北省要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建设这一机遇,把三峡工程的配套工作做好,搞好服务,振兴湖北经济。”4月15日,他致信时任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房维中,信中说:“听说京九铁路的设计方案中,在湖北段有一条自干线到武汉的联络线,据说这条联络线有3个方案,其中有一个出麻城经红安到武汉的方案。我认为从发展老区经济、繁荣大别山区的长远观点看,这个方案较好。请你们在进一步论证中给予考虑。”5月20日,李森茂复信李先念,简要汇报武汉联络线的有关情况。信中说:“关于京九铁路和从这条干线至武汉的联络线的走向,沿线人民都很关心。目前,北京-衡水-商丘-阜阳,九江-向塘-吉安等段的具体走向和经由已定,其余各段只定了大致走向。到武汉的联络线,设计部门曾做过3个方案:一为麻城经黄陂至滠口案,此方案经过红安县境;二为旧街经黄陂至滠口方案;三为旧街经阳逻电厂专用线的香炉山至滠口方案。经比较,第一方案虽近期投资略大,但营运距离短。正如您信中指出的,从发展老区经济,繁荣大别山区的长远观点看,这个方案较好。1991年我部编制京九铁路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时,按第一方案上报。1992年3月国务院批复时也予以明确。”


    4楼2014-10-21 11:54
    回复
      李先念是一个有大情大爱的人。在病中,他多次深切怀念早已过世的母亲和众多英勇牺牲的战友。他一生最为愧疚的是见母亲最后一面时的情景。那是在1932年秋,当时,红四方面军为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从红安七里坪转战到河南、皖西,最后又转回红安。他的母亲经多方打听知道儿子已回红安后,竟冒着战火来到阵地,看望日思夜想的儿子。正在指挥战斗的李先念当时发了大脾气,说:“我这里正打仗,你怎么来了,子弹打着你怎么办?”后来几乎是将母亲赶了回去。母亲深情地望着满面焦急、清瘦疲惫的儿子,拉着他的衣襟,叮嘱了几句,只得含泪离去。后来在行军途中,李先念感觉口袋里叮当作响,才发现母亲悄悄放进了两块银元。这两块银元凝聚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思念、关爱和期望。谁知此去征程万里,这次见面竟是李先念与母亲的永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亲的形象依然那样清晰和亲切,弥留之际的李先念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说:我是80多岁的老人想老娘!我想念妈妈,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
        病重期间,他还经常和身边的医护人员谈起已经牺牲的战友,如孙玉清、陈海松、熊厚发……每次都十分激动,甚至热泪涟涟。他说:他们都是我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儿子。可是他们有的战死在前沿阵地,有的被敌人抓去砍了头,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这一天,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非常怀念他们……6月11日,自感时日不长的李先念对夫人林佳楣说:“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照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那里是我成千上万的战友流血牺牲的地方,我舍不得牺牲了的战友,我想和他们在一起。”
        1992年6月21日22时36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7月2日,李先念的骨灰在夫人林佳楣及亲属的护送下,到达甘肃省。飞机从甘肃省张掖市机场起飞,驶向祁连山深处,在飞越梨园口、石窝、康隆寺上空时,林佳楣和子女们将李先念的部分骨灰和鲜花一起撒向这片红军西路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4日,在大巴山上空,亲人又将李先念的骨灰撒在巴中、通江、南江、黄猫垭等一带。5日,李先念的骨灰在亲属的护送下到达湖北省。下午,在4名持枪礼兵的护卫下,由林佳楣率家人缓步将李先念剩余骨灰送上专机。当专机进入大别山上空后,林佳楣和家人轻轻地把李先念的骨灰分别撒向苍茫的大别山红安、大悟、麻城等地,实现了他魂归故里的遗愿。


      5楼2014-10-21 11:54
      回复
        李先念说:我真正认识徐帅,是在红三十三团当政委时。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就熟悉了,他和我特别好。
          1929年6月,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徐向前从上海经武汉来到鄂豫边区,任红十一 军第三十一师师长。同年春,李先念率黄安县九龙冲乡游击队编入新扩建的红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后代理班长)。
          徐向前带兵严字当头,要求一丝不苟。出操站队,立正稍息,瞄准射击,单兵 动作,样样都按正规要求训练,还有政治教育、文化学习、群众工作等,每天 都安排得紧而有序,对游击队的“游击”习气进行了彻底改造。在这过程中, 李先念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很快适应部队生活,而且还 受到上级和同志们的好评。
          徐向前到鄂豫皖后指挥红三十一师连续粉碎了“罗(霖)李(克邦)”、“鄂 豫”、“徐(源泉)夏(斗寅)”三次“会剿”。就是在这三次反“会剿”战 中,徐向前认识了李先念。
          1931年10月17日,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召开“扩红大会”,县委书记郭述声、 县苏维埃主席李先念相继讲话。李先念说:这次参军,大家自愿报名,我带个 头,首先报名,郭述声支持我,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也支持我。李先念率众参军 以后被编入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任政治委员。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 第四方面军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从此两人的接触就多了起来。11月10 日,在徐向前直接率领下,李先念第一次参与指挥作战。他与团长吴云山率第 三十三团与兄弟部队配合,攻打课子山,由于敌防御工事坚固,未克。18日、19日攻克高桥河、桃花店两据点,全歼守敌一个团。
          12月28日,在攻打障山阵地时,红三十二团居左,红三十三团居右,居中的红 三十一团首当其冲。由于该团第五连疏于戒备,被敌打了个措手不及,丧失了 阵地,全师的阵线当即被撕开一道口子,敌逼近师指挥所,严重威胁设在不远 处的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安全,战况十分危急。徐向前闻讯后,率手枪队亲临前线,并急调另两个团配合红三十一师从左、中、右三面反击敌人。在战斗中,李先念身先士卒,率部猛烈向敌右翼包抄,插入敌军的侧背,杀得敌军四处逃 窜。李先念临危不惧,敢打敢拼的精神给徐向前留下深刻印象。
          在第三次反“围剿”的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 四大进攻战役中,李先念、吴云山领导的红三十三团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作风顽强、战绩突出,被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授予一面红旗,命名为“共产 国际团”。这是鄂豫皖红军史上的首次任命,是最高的荣誉和奖赏,使李先念和全体指战员深受鼓舞。
          李先念在四大战役中学习了战争,他对徐向前的每次战役、战斗部署都悉心研究,对徐总指挥的每一个决策都细心揣摩,结合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经常当面向徐向前请教,谈敌情我情、谈作战构想、谈古代用兵之策。徐向 前称赞他是一位肯钻研、善动脑的将领。正是在徐向前的带领下,经过战争的 锤炼,李先念初步掌握了战争的游击术,为未来指挥师团、军团、大兵团作战 ,灵活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战争的锻炼 ,徐向前逐步发现李先念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李先念也通过战斗,从徐向前 那里学到了不少作战经验,所以后来他经常说:“在军事上,徐向前是我最好的老师。”


        6楼2014-10-21 11:55
        回复
            1937年3月7日,敌集中5个旅以上的兵力,采取集团冲击方式,向西路军阵地发 起猛烈进攻。李先念、程世才率部迎战。红八十八师首当其冲,激战一天,指 战员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阵地巍然屹立。师长熊厚发左臂被打断,仍一 直坚持指挥战斗。9日晚,敌以数团兵力发起强攻,占领了南流沟、西流沟中间 地带,不仅将红三十军与红九军的阵地隔断,而且将程世才、熊厚发率领的红 第二六八团包围,情势极为险恶。李先念得知情况后,从自己激战的阵地抽出 一个营在敌后发起进攻,接应程世才他们。在李先念派兵接应下,第二六八团 的指战员狂飚般地扑向敌阵,冲破敌两道防线,终于突出重围。  血战在继续。两天后,西路军又折损过半,被迫向南边祁连山区转移。为了保 护军首长的安全,部队指战员自动排成左右两排厚厚人墙,掩护李先念、程世 才和军部机关从中间通过。敌人的子弹一排排地射来,许多指战员倒下去了,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通道。  在进入祁连山的梨园口,红三十军又面临了一次生与死的挑战。刚刚从三道流 沟突围而出就又与马敌遭遇,一场众寡悬殊的血战开始了。为掩护李先念率红 三十军展开,徐向前令前卫红九军抢占山口两侧的制高点,进行阻击。在军政 治委员陈海松的指挥下,红九军近千名指战员面对潮水般一拨又一拨冲击的敌人,毫无惧色,用刺刀、用大刀、用枪托、用石头,与敌殊死搏斗……不到半 日,红九军近千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接着敌人一齐压向红三十军阵地 ,为了徐向前和总指挥部机关的安全,李先念、程世才各率一部兵力,猛烈阻击马敌,激战终日,后乘夜向康龙寺转移,天亮后至石窝山前一带。  刚到石窝,马敌几个旅的追兵又接蹱而至,西路军有被敌骑分割围歼的危险。李先念、程世才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命令部队火速控制高地,坚决顶住马敌 的进攻,掩护徐向前和总部机关上山。红三十军与敌激战大半天,多次击退敌 人的冲锋。黄昏前敌发起最后猛攻,部队实在无力抵抗下去。无奈之下,李先念准备拼死一搏,后被指战员强行撤下阵地。  当晚在石窝山上陈昌浩主持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等徐向前、李先念、程世 才等从战地赶来时,会议已经开始,部队吃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仗,几乎全军覆 没,大家垂头丧气,心如刀绞,难过得说不出话来。陈昌浩含着热泪宣布了军 政委员会的决定:(一)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二)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8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  徐向前对离队毫无思想准备,听完陈昌浩的宣布,就说:“我不能走,部队打 了败仗,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 嘛!”李先念虽未吱声,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真的希望徐总指挥留 下来,因为只有他才有可能收拾残局,军心也容易维系;另一方面他也从内心 担心总指挥的安全。陈昌浩不接受徐向前的意见,并说:“这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你如果留下,目标太大,个人服从组织,不要再说什么了!”  徐向前元帅后来在他《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李先念同志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


          9楼2014-10-21 11:56
          回复
            李先念徐向前相知相交一甲子 (5)
            张肇俊
            2011年07月29日09: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1楼2014-10-21 11:57
            回复
              ↖(^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22 02:18
              回复
                喜欢李先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25 01:16
                回复
                  李公永垂不朽


                  14楼2014-10-26 09:52
                  回复
                    天上人间!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10-20 2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