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月心吧 关注:12贴子:454
  • 16回复贴,共1

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西1楼2014-10-21 22:27回复
    送卢郎中汀
    唐-孟郊
    洛水春渡阔,别离心悠悠。
    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
    向事每计较,与山实绸缪。
    太华天上开,其下车辙流。
    县街无尘土,过客多淹留。
    坐饮孤驿酒,行思独山游。
    逸关岚气明,照渭空漪浮。
    玉珂摆新欢,声与鸾凤俦。
    朝谒大家事,唯余去无由。


    IP属地:山西2楼2014-10-21 22:32
    回复
      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闲 往坐水旁,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 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年六十四。张籍谥曰贞曜 先生。
      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 平处下顾二谢”云。——《新唐书·孟郊传》


      IP属地:山西3楼2014-10-21 22:33
      回复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韩愈·荐士》。
        韩愈推荐孟郊给郑馀庆时,这样评价孟东野的文风。
        孟郊长韩愈17岁,但二人文风有相似之处,皆是崇古好奇,擅写古体诗。韩愈在《荐士》中谈到,”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先秦文学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很实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到了西汉,”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苏武李陵等人的西汉散文保留了先秦之风。到了东汉,”东都渐弥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建安七子虽仍可延续先人文风,但当时已风格日变。到了魏晋,”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直到唐朝初期,这种现象一直存在,”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到了唐代,有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陈子昂振臂一呼,”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而后李杜的出现,掀起了光耀后世的盛世唐风。到了韩愈,终于可以”文起八代之衰“,而孟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颇具汉魏风骨。
        因此,小他17岁的韩愈赞叹”我愿化为云,东野化为龙“,引为忘形之交。


        IP属地:山西4楼2014-10-21 22:55
        回复
          孟郊的诗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诗读起来很苦。
          他开启了一个时代,不用华丽辞藻、文学典故,在平易处着手,字字精思苦炼,句句苦思力锤。他作诗态度极其严谨,逐字逐句都要沉思苦吟,刻意用一些生冷艰涩的意象,搭配成一行行生硬苦奥的诗句,正如他自己所言“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当真是字字呕心,句句沥血,让人读来十分苦郁。
          这也成就他的名声,“钩章棘句,掐擢胃肾”,金代学者戏谑地称之为“诗囚”。韩愈对他的诗褒扬有加,恨不得穷尽所有赞美之言,而苏轼却称他的诗为“空螯”,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


          IP属地:山西5楼2014-10-21 23:11
          回复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孟郊,以及他的诗,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一席之地。
            孟郊成名的诗作,大多不离其苦,几乎篇篇都充斥着愁、苦、怨、忧,甚至死等字眼。我读他的第一首诗,不是脍炙人口的《游子吟》,而是一首并不起眼的《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当时年纪太小,还不懂其中的含义,只是觉得其中描写的意境很好,很坚贞。后来慢慢也就淡忘了,到了高中,老师说这是颂扬封建糟粕的,应该批判。再次想起这首诗,同样有所震撼,我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好,它只是一首诗,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诗,如此而已。如果现在有人像诗中赞扬的那位“贞妇”一样,“舍生殉夫”,那应该接受批判的,也不应该是这首诗。


            IP属地:山西6楼2014-10-22 20:50
            回复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这是孟郊另一首相似的诗,同样也是充满了忧怨,充满了凄苦。两处相思之泪化入池水,直至淹死了池中的芙蓉花儿。与其他情怨诗相比,描写实是入木三分。
              这就是孟郊诗最大的特色,挖空心思去构思,去创作,将心中所想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写到离别之苦: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诗人看花,大都会妙笔成文,写出一句句清丽的赞语,唯独孟郊,在看花之余,却想到“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花不解语便成愁,孟郊之愁,实是愁之至矣。


              IP属地:山西7楼2014-10-22 21:06
              回复
                孟郊之愁,来源于他的生活。
                他清寒一世,潦倒终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世态之炎凉,了解得十分透彻。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这是伤情之悟,是一颗心在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之后独到的领悟,也是社会的真是反映。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揭露社会如此深刻,非孟郊则无人。“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受冻的人,宁愿化作飞蛾,扑到富贵人家的灯火之上,追求那以生命换来的片刻的温暖。可就是这样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富贵人家的彩烛,罩着一层华贵的纱罗。这一层薄薄的纱罗,是飞蛾一生都冲不破的屏障。


                IP属地:山西8楼2014-10-22 21:20
                回复
                  孟郊诗虽然灰暗沉郁,但并不是说他是个悲观消极的人。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诗在孟郊诗集中给人眼前豁然之感。“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但是众所周知,孟郊年近五十才中了进士,在古代,这个年纪可以说已近风烛之年。在他登科之时,写过一首流传广泛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可谓是写尽了人生之得意。
                  中进士之后,孟郊担任溧阳县尉,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孟郊自己并不在意,总算是有了一个立身之所,于是他把自己的母亲接来。孟郊人生失意,半世飘零,现在见到母亲,愈觉亲情之可贵,一首感情真炽、平易朴实,没有任何修饰的诗浮现出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忆中,孟郊诗选入学生语文课本的没几首,可以说,是这首诗,让学生认识了一个叫孟郊的人,一个终生清苦、郁郁不得志的人。


                  IP属地:山西9楼2014-10-22 21:43
                  回复
                    四十六岁登科之前,孟郊在一次落第之后,也写过一首诗: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平时即写苦诗,遭逢这种大苦之事,如何能不倾诉一番。
                    相比前面几首,这种诗风,才是真正的孟郊本色。
                    孟郊对功名利禄并不放在心上,居官之时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公务多废。后来找人替代他任职,分给人家一半的俸禄。
                    后来得河南尹郑余庆举荐,任职河南。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孟郊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暴卒。


                    IP属地:山西10楼2014-10-22 21:51
                    回复
                      谈到孟郊,不离愁苦二字。其诗然,其人亦然。
                      他出身贫寒,早期四处漂泊。他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事情,很多很多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控诉,同样无力的控诉。他无从仕之意,在母亲劝解之下参加科考,却两次落第。后来,他有了“职位”,有了“权力”,可以做一些改变之时,他却已无力去改变。
                      他所处的时代,是唐朝所谓的元和中兴。他看到的,却是最底层人民的苦难,是社会最真实的影射。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经历了太多离合,或许他已绝望,只能用自己苦思的一个个沥血的字眼,在青史上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是属于孟郊自己的印记。


                      IP属地:山西11楼2014-10-22 21:59
                      回复
                        贞曜先生墓志铭 ——韩愈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丧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庆。闰月,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征铭。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鄷、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摇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惟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独有余。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曰:“吾既挤而与之矣,其犹足存耶!”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鄷、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以余财附其家而供祀。将葬,张籍曰:“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如曰‘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皆曰:“然”。遂用之。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
                        铭曰:呜呼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IP属地:山西13楼2014-10-22 22:02
                        回复
                          ⊙▽⊙棒棒哒,我也来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0-26 1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