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英雄的自我拯救(一)
水浒传的倒数第二回鲁智深坐化之前,分别有一段他自己写的颂子和径山大惠禅师点评的法语作为对他一生的评价。
从小说的文字安排来看,只要用一篇就可以达到评价鲁智深一生的效果,弄两段评语实在多余。与此同时,竟然一点都没写武松在钱塘潮夜晚的表现,从文字水平来说,这是残缺,而非有意。
不但如此,那篇颂子的内容非常可疑,不像是用来形容鲁智深的: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用这来形容鲁智深是不妥当的。鲁智深救金翠莲,救林冲,救刘太公女儿,哪一次不是抱着救人的目的主动出手?怎么能说他“不修善果”?倒是武松,公平说一句,他主动有心去救人的记录是缺乏的,一个蜈蚣岭救人还被写成有争议的过程,分明就是作者故意,不让武松修善果。
“金枷玉锁”在古代汉语中比喻既是珍宝又是包袱的东西,如果代指既有美好回忆却又不堪回首的故人,那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在鲁智深和武松的生命里都出现过名字里有“金”和有“玉”的女人。但是鲁智深对金、玉二女子更侧重于精神恋爱般的欣赏(因此鲁大师的金玉是满空飞白玉,大地作黄金,真正达到博爱的境界)。武松却因他生命里的金、玉二女子饱受了感情的煎熬和折磨,所以走向最终局的他需要“顿开金枷,扯断玉锁”才能回归我是我。别忘了,在水浒传里,只有武松是在发配途中通过自己的力量纽断枷锁杀死对手逃出生天。此处用“顿开”“扯断”等于再度暗合了以往的情节。
“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以前不知“我”是谁吗?不对。鲁智深一直都做着他自己,大到救人小到生活细节,他的率性而为和不屑掩饰自我是有目共睹的,包括见到林冲先问候阿嫂的举动,除了他之外估计谁也不敢这样问,这一切都表明:鲁智深从来就“我是我”,无需“今日方知”。
再来看武松:正如前面所说,他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头陀-------用着别人的度牒,穿着别人的衣裳,拿着别人的武器,暗示他的自我消失,取代以一副陌生的杀人者形象。因此在小说终了,更可能也更应该归还他一个“今日方知我是我”的结局,脱下行者装,抛却双戒刀,让尘归尘,土归土,重新做回他自己。
所以,这个颂子极其可能是武松写的。原作者有关武松最后结局的那几叶草稿,因为某种原因遗失了,残稿里只留下那个颂子,被后人张冠李戴用在了鲁智深身上。
水浒传的倒数第二回鲁智深坐化之前,分别有一段他自己写的颂子和径山大惠禅师点评的法语作为对他一生的评价。
从小说的文字安排来看,只要用一篇就可以达到评价鲁智深一生的效果,弄两段评语实在多余。与此同时,竟然一点都没写武松在钱塘潮夜晚的表现,从文字水平来说,这是残缺,而非有意。
不但如此,那篇颂子的内容非常可疑,不像是用来形容鲁智深的: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用这来形容鲁智深是不妥当的。鲁智深救金翠莲,救林冲,救刘太公女儿,哪一次不是抱着救人的目的主动出手?怎么能说他“不修善果”?倒是武松,公平说一句,他主动有心去救人的记录是缺乏的,一个蜈蚣岭救人还被写成有争议的过程,分明就是作者故意,不让武松修善果。
“金枷玉锁”在古代汉语中比喻既是珍宝又是包袱的东西,如果代指既有美好回忆却又不堪回首的故人,那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在鲁智深和武松的生命里都出现过名字里有“金”和有“玉”的女人。但是鲁智深对金、玉二女子更侧重于精神恋爱般的欣赏(因此鲁大师的金玉是满空飞白玉,大地作黄金,真正达到博爱的境界)。武松却因他生命里的金、玉二女子饱受了感情的煎熬和折磨,所以走向最终局的他需要“顿开金枷,扯断玉锁”才能回归我是我。别忘了,在水浒传里,只有武松是在发配途中通过自己的力量纽断枷锁杀死对手逃出生天。此处用“顿开”“扯断”等于再度暗合了以往的情节。
“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以前不知“我”是谁吗?不对。鲁智深一直都做着他自己,大到救人小到生活细节,他的率性而为和不屑掩饰自我是有目共睹的,包括见到林冲先问候阿嫂的举动,除了他之外估计谁也不敢这样问,这一切都表明:鲁智深从来就“我是我”,无需“今日方知”。
再来看武松:正如前面所说,他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头陀-------用着别人的度牒,穿着别人的衣裳,拿着别人的武器,暗示他的自我消失,取代以一副陌生的杀人者形象。因此在小说终了,更可能也更应该归还他一个“今日方知我是我”的结局,脱下行者装,抛却双戒刀,让尘归尘,土归土,重新做回他自己。
所以,这个颂子极其可能是武松写的。原作者有关武松最后结局的那几叶草稿,因为某种原因遗失了,残稿里只留下那个颂子,被后人张冠李戴用在了鲁智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