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成中国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中国使团访俄将一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统治者面前。无论是来 自西方的中国信息,还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商品,中俄两国人民间的文化交流方式始终 是间接地进行,这样难免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偏差,而俄国商队和使团来华以 及中国使团出访俄国,实现了两国人民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清朝政府18世纪派往俄 国的3个使团,在俄国的土地上展示了天朝大国的风范,使“书本上的中国”和“商品上 的中国”的虚幻景象变得清晰,在俄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712年,康熙派出以殷扎纳为首的使团,慰问驻扎在俄国境内伏尔加河下游 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内阁侍读图理琛作为史官同行,来去共用了3年时间,行程约3万 里,顺利完成使命。图理琛将所经过之地的风土民情进行了详细记录,回国后写成一 部翔实生动的游记作品——《异域录》。使团虽然没有去俄国首都,所经之地大都是 俄国的乡村城镇,但有俄国地方官迎来送往,“排兵列帜,鸣枪放炮,鼓吹迎接”,其 声势自不待言。在深刻全面了解俄国国情的同时,使团也自觉宣传中国文化,在交流 过程中将中国的历史、地理、官制、典章、物产和民族风情等信息传递给俄国人民。 图理琛以其丰富的学识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以致于俄国官员向沙皇报告称 图理琛为‘天朝使者’,‘知识高明’”。 1729年,由托时和满泰率领的代表团出使俄国,1731年1月到达莫斯科,新女 皇安娜(1730年登基)接见了中国使团。托时乘坐女皇的车辇,使团成员另乘坐8辆 轿式马车,浩浩荡荡进入克里姆林宫,雍正皇帝赠送给俄皇的礼品装在18个漆木箱子 里,由士兵抬着走在马车前面。俄女皇为使团举行了三次欢迎仪式,场面宏大。随 后,满泰率领一部分团员由莫斯科前往慰问土尔扈特部,最后在托博尔斯克与托时部 会合,于1732年2月回到恰克图。 在托时和满泰代表团还没有回到北京的时候,清朝政府又于1731年派出了德 新使团,为的是回应俄国政府的咨文,前往祝贺新女皇安娜登基。次年4月,使团到 达圣彼得堡。俄国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步兵团击鼓奏乐,鸣放31响礼炮。女 皇接见了清朝使臣,而后赐宴款待,晚上又邀请使团出席舞会并观看烟火。使团向女 皇赠送了雍正皇帝的礼物,有玉石、瓷器、漆器、玻璃器皿、书房木器、首饰匣、香 袋和各色锦缎等。6月6日,使团还参观了声名显赫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观看了科 学家们的实验演示。据说使团成员曾对德国人当年赠送给彼得大帝的一个直径超过3 米并可以自转的地球仪很感兴趣。此外,他们看到了彼得一世当年亲自用车床制造的 物品。包括拜耶尔在内的许多院士都参加了接待工作,拜耶尔还尝试用汉语与中国使 团进行了交谈。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向中国使团赠送了科学院的学术刊物以及拜耶尔 的《中文博览》。科学院印刷厂专门为中国使团访问科学院印制了精美的签名纸,特 别用汉字印刷“大清雍正皇帝”几个汉字,有俄、满、拉丁文对照,德新、巴延泰和福 卢在上面签名致谢,在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中至今保存着这份文件。使团后来又到莫 斯科访问,参观了那里的若干工厂,于8月乘坐100辆大车前往下新城、喀山等地, 最后经托博尔斯克和恰克图回国。俄国为接待托时和德新使团支付了大量的车船食膳 费用,接待规格高,声势宏大,在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国是中国使团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18世纪清朝政府派往俄国的3个使 团,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早期使者,经过长途跋涉,不仅深入细致地观察了俄罗斯人 民的生活,将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和风俗介绍给中国人民,同时,通过与俄国各 阶层人士的直接交往,特别是与俄国知识分子的接触,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社会对中 国的兴趣,将一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统治者面前。 从表面上来看,18世纪的俄国“中国风”只是历史长河中刮过的一股“疾风”, 稍纵即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殊不知,正是在这一时期,许多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 传播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统治者中树立起优美而高大的中国形象。俄国“中国风”是中 国文化向俄罗斯的一次大输出,是俄国汉学诞生的有利背景,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占 据重要地位。
中国使团访俄将一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统治者面前。无论是来 自西方的中国信息,还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商品,中俄两国人民间的文化交流方式始终 是间接地进行,这样难免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偏差,而俄国商队和使团来华以 及中国使团出访俄国,实现了两国人民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清朝政府18世纪派往俄 国的3个使团,在俄国的土地上展示了天朝大国的风范,使“书本上的中国”和“商品上 的中国”的虚幻景象变得清晰,在俄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712年,康熙派出以殷扎纳为首的使团,慰问驻扎在俄国境内伏尔加河下游 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内阁侍读图理琛作为史官同行,来去共用了3年时间,行程约3万 里,顺利完成使命。图理琛将所经过之地的风土民情进行了详细记录,回国后写成一 部翔实生动的游记作品——《异域录》。使团虽然没有去俄国首都,所经之地大都是 俄国的乡村城镇,但有俄国地方官迎来送往,“排兵列帜,鸣枪放炮,鼓吹迎接”,其 声势自不待言。在深刻全面了解俄国国情的同时,使团也自觉宣传中国文化,在交流 过程中将中国的历史、地理、官制、典章、物产和民族风情等信息传递给俄国人民。 图理琛以其丰富的学识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以致于俄国官员向沙皇报告称 图理琛为‘天朝使者’,‘知识高明’”。 1729年,由托时和满泰率领的代表团出使俄国,1731年1月到达莫斯科,新女 皇安娜(1730年登基)接见了中国使团。托时乘坐女皇的车辇,使团成员另乘坐8辆 轿式马车,浩浩荡荡进入克里姆林宫,雍正皇帝赠送给俄皇的礼品装在18个漆木箱子 里,由士兵抬着走在马车前面。俄女皇为使团举行了三次欢迎仪式,场面宏大。随 后,满泰率领一部分团员由莫斯科前往慰问土尔扈特部,最后在托博尔斯克与托时部 会合,于1732年2月回到恰克图。 在托时和满泰代表团还没有回到北京的时候,清朝政府又于1731年派出了德 新使团,为的是回应俄国政府的咨文,前往祝贺新女皇安娜登基。次年4月,使团到 达圣彼得堡。俄国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步兵团击鼓奏乐,鸣放31响礼炮。女 皇接见了清朝使臣,而后赐宴款待,晚上又邀请使团出席舞会并观看烟火。使团向女 皇赠送了雍正皇帝的礼物,有玉石、瓷器、漆器、玻璃器皿、书房木器、首饰匣、香 袋和各色锦缎等。6月6日,使团还参观了声名显赫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观看了科 学家们的实验演示。据说使团成员曾对德国人当年赠送给彼得大帝的一个直径超过3 米并可以自转的地球仪很感兴趣。此外,他们看到了彼得一世当年亲自用车床制造的 物品。包括拜耶尔在内的许多院士都参加了接待工作,拜耶尔还尝试用汉语与中国使 团进行了交谈。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向中国使团赠送了科学院的学术刊物以及拜耶尔 的《中文博览》。科学院印刷厂专门为中国使团访问科学院印制了精美的签名纸,特 别用汉字印刷“大清雍正皇帝”几个汉字,有俄、满、拉丁文对照,德新、巴延泰和福 卢在上面签名致谢,在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中至今保存着这份文件。使团后来又到莫 斯科访问,参观了那里的若干工厂,于8月乘坐100辆大车前往下新城、喀山等地, 最后经托博尔斯克和恰克图回国。俄国为接待托时和德新使团支付了大量的车船食膳 费用,接待规格高,声势宏大,在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国是中国使团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18世纪清朝政府派往俄国的3个使 团,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早期使者,经过长途跋涉,不仅深入细致地观察了俄罗斯人 民的生活,将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和风俗介绍给中国人民,同时,通过与俄国各 阶层人士的直接交往,特别是与俄国知识分子的接触,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社会对中 国的兴趣,将一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统治者面前。 从表面上来看,18世纪的俄国“中国风”只是历史长河中刮过的一股“疾风”, 稍纵即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殊不知,正是在这一时期,许多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 传播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统治者中树立起优美而高大的中国形象。俄国“中国风”是中 国文化向俄罗斯的一次大输出,是俄国汉学诞生的有利背景,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占 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