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真是太太太喜欢这部戏了,确实很希望它上座率好反响好争取再来巡演再出中文版什么的(瞎想想,别介意),于是抱着一种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的微妙心理,开始进行推销。
在本身喜欢音乐剧的人当中,推销尚属成功。但是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只有两位喜欢钻研历史人物(尤其是女性)又具有浪漫情怀的姑娘买下了我的安利。而我曾经定点在比较喜欢浪漫爱情的姑娘中投放宝冢爱情故事版,专门写一些历史感比较强的文字投放历史同好圈,也没有作用。
我很惊讶,本以为在文化广场狂轰滥炸的“一个真实的茜茜公主”宣传下,购票生力军该是大把路人抱着去年看剧院魅影“虽不了解,但好像很有名的样子”心态而来的。但是没想到好像并不是这样的,本身就是剧粉,或者说至少熟悉音乐剧的人还是更多些(以上为我自己感觉的,有出入请指证)。虽然死神这个题材确实不大受传统中国人的认可,但是这些都不是特别关键的吧。
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要卖成功的安利,必须建立在被卖群众对安利项目有一定兴趣重叠的情况下。但是在这个兴趣的问题上,似乎共同点是“你最喜欢的历史厚重感”“你很欣赏的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很浪漫的爱情故事哟”要比“你可能也喜欢的音乐剧”要难推销的多了。但其实我觉得前者这些主题,选材上的兴趣点才是扩大同好的最快捷方式呀。因而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借助主题,选材上安利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这方面的经历么?
在本身喜欢音乐剧的人当中,推销尚属成功。但是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只有两位喜欢钻研历史人物(尤其是女性)又具有浪漫情怀的姑娘买下了我的安利。而我曾经定点在比较喜欢浪漫爱情的姑娘中投放宝冢爱情故事版,专门写一些历史感比较强的文字投放历史同好圈,也没有作用。
我很惊讶,本以为在文化广场狂轰滥炸的“一个真实的茜茜公主”宣传下,购票生力军该是大把路人抱着去年看剧院魅影“虽不了解,但好像很有名的样子”心态而来的。但是没想到好像并不是这样的,本身就是剧粉,或者说至少熟悉音乐剧的人还是更多些(以上为我自己感觉的,有出入请指证)。虽然死神这个题材确实不大受传统中国人的认可,但是这些都不是特别关键的吧。
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要卖成功的安利,必须建立在被卖群众对安利项目有一定兴趣重叠的情况下。但是在这个兴趣的问题上,似乎共同点是“你最喜欢的历史厚重感”“你很欣赏的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很浪漫的爱情故事哟”要比“你可能也喜欢的音乐剧”要难推销的多了。但其实我觉得前者这些主题,选材上的兴趣点才是扩大同好的最快捷方式呀。因而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借助主题,选材上安利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这方面的经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