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人吧 关注:515贴子:12,029

风中百合八排老寨游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结识了我们排瑶的一位才女。并且有幸获得了一部,记录她游历我们八排瑶八大古寨游记,精心制作而成的电子书。
风中百合,是我们排瑶的一位才女!其文采和其心志,都令人由衷的深感折服!在她笔尖下流淌出的,是她明镜般纯真的情怀;在她眉宇间流露出的,是她对一个民族的爱和哀愁!
看了她的《八排古寨游记》,再想对排瑶的古寨做描述,顿感李白登上黄鹤楼,欲言还休,只缘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
时值大年,无礼酬谢众吧友和各位同胞,对瑶族人吧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只能借风中百合的文采和热爱我们民族的赤心,来回报为我们瑶族人吧倾注了热爱和热血的同胞和吧友了!


1楼2015-02-18 02:33回复
    宁静古寨里八峒
    一、 遥望里八峒
    走进宁静的村落,观望散落于坡坎的檐柃,我从一个角度拍摄,试图解读这个古寨的隐秘。里八峒,古老的瑶寨,瑶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仍然守候着纯朴善良的人们。
    沿着进山的路,走走停停,作为瑶族的后人,我重拾回忆,遥望一段历史。

    (里八峒全景一)
    古寨在连南县西面,距县城20余公里,面积87.2亩。康熙四十年(1701年),曾遭三省官兵多次征剿,终被毁。大多数瑶民被逼外逃他乡,至民国年间,剩42户,245人。建国后发展到近100户,六十年后逐年迁移,现尚有40多户。

    (里八峒全景二)
    关于里八峒名字,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由来,有人说是由村子纵横一里八长而得,仍待考证,如今大坪镇村民简称为它“里峒”。
    里八峒现属连南县大坪镇大坪管理区,今天的里八峒仍然能够见到青翠的竹子、缥缈的云,清澈的水,九十年代初我多次来过这里,那时的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森林覆盖率高,村落几乎被一片原始森林所包围,瑶民过着较为封闭的生活。
    进山的新路是2009年初修的,虽然还不是水泥路,但却打开了瑶寨与外界连接的通道。短短的几公里,走路要1个半小时,骑摩托车只需要30分钟左右。在这又陡又窄的路面上驾车,技术一定要好。



    (弯弯的上山路)
    上里八峒的路,是这样弯弯曲曲,走在这样的路上,视野很广阔,薄雾中的瑶寨,像一个羞涩的少女,带着神秘的面纱,让人充满期待。
    新开的公路都铭刻着现代的痕迹,只有走在这样的石板路上,才能真正让人体会到自然与人融合,感觉到内心与瑶寨并不远。

    (守候路旁的老树)
    一棵老树仍然孤立在石板路的旁边,像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凄凉的站在那里挥动着枯瘦的手臂,向人们诉说着里八峒故事,吟唱着瑶寨的古歌。


    4楼2015-02-18 03:25
    回复
      跟随邓叔的脚步,踏着石板路,穿过一条条老巷,犹如穿越时空隧道。我们跟随邓叔一起寻找他曾经的老屋,可惜老屋今日杂草丛生,昔日的辉煌不再。

      (邓叔的老屋长满杂草)

      (雕花)



      (曾经的世外桃园)
      千年的古寨和水池,这条水在大掌排里流了千年,水是生命之源,养育着大掌排的祖祖辈辈。多想把自己家乡宣传出去,可是现如今,总有一些人喜欢崇洋媚外,却把自己的民族珍贵的东西当泥土丢掉。去过一些地方就认为就自己的家乡穷、家乡落后。例如现在很多农村出来的青年男女,进了城就看不起自己的家乡,说大城市的街道比自己家还漂亮,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可以嫌弃,对这种人我深深的痛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如今国家将农村的建设放在首位,对亿万农民给予大力支持,就拿农村合作医疗来说,农民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也更多更好,连南县劳动局每年都有瑶区农村户口可以免费参加技术培训一两个月。加上如今城市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选择回来建设家乡了!这让家乡人民看到了希望,中国对建设农村更加坚定。

      走进大掌排,感觉就像走进了世外桃园,桃花盛开的时候是一种美丽的风景。会不会有人迷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桃树?其实在瑶山桃树除了结果,桃叶在还有用处。当看到有人出殡,在几天之内必须用桃叶擦擦眼睛,老人说这样做不但是对死去的人尊敬还可以除邪,否则眼睛以后就没那么明亮了。虽然不能迷信,但家乡的风俗还得尊敬。

      (蓝天下的桃花开得正艳)

      (春天的气息)

      (桃花争春)


      8楼2015-02-18 04:31
      回复


        10楼2015-02-18 08:56
        收起回复
          80年代大坪镇还没有通电,这种竹子是作火把用的,竹子先用木棍打粉碎,泡在湖水里多日,再拿出来晒干。瑶族阿贵就是打着这种火把走村过寨“讴莎腰”(意为谈情说爱)。

          (村里的水池)


          (青青翠竹)
          火烧排具体位置在大坪管理区四组的茫茫深山里。我的爷爷和父亲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父亲说那里曾是原始森林,整个排被翠绿的山林包围着,云雾缭绕,山的背后是座更大的山,贫瘠的山坡被勤劳的瑶人开发成了一座座的梯田,排里的房子依山而建,山的奇丽一如扑朔迷离的盘王故事。



          大山,它阻隔了一个世界!山里和山外是绝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山外车水马龙,繁华富丽,灯红洒绿,人们过的是奢侈的生活,而山里冷冷清清,一片荒芜。21世纪初,这房子还曾住了一个老奶奶,只有她一个人不愿意搬下山去,也许是对大山里的感情太深厚了,已经离不开大山了,所以愿意一个人孤单的在大山生活着,直到她老得再也无法一个人生活,才跟儿子到山下住。

          (清澈见底的泉水)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火烧排瑶人非常忌讳与汉人交往,通婚是万万不可以的,80年代初我的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威胁我的:“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山下汉人那里去!”作为小孩的我们马上就大气都不敢出了,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奶奶说,解放前,婚姻大多数是父母包办,即娃娃亲。这种娃娃亲长大了如果不喜欢也是可以退婚的,所以瑶山一样有很多自由恋爱建立的婚姻。

          (瑶裙)


          12楼2015-02-18 14:55
          回复
            火烧排的山上有块神奇的石头,我们都叫它“金鸡”。传说那时里八峒排的姑娘不可以嫁到火烧排来,而这只“金鸡”就是里八洞排嫁过来的一位新娘神化的。解放前火烧排瑶人觉得生活比南岗排瑶人好,把这种成就归功于这块被神化的“金鸡”。据说“金鸡”的头朝南岗排,屁股朝火烧排,“金鸡蛋”就理所当然拉在了火烧排。

            (金鸡石)

            连南排瑶聚居的村寨,几乎都建有庙,用于供奉祖先偶像。据史书记载及瑶族老人忆述说火烧排上的庙名为料险东庙:供有大偶像7个,每个约1.7米高,其名分别是:盘古王公、盘古王婆等。小偶像每个高约1米左右,均为当地排瑶各姓的祖先,排火烧排上的庙是70年代被拆的,瑶人不懂得保护民族文化,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渐渐消失,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倍感痛惜。

            (曾经的水池)

            (父亲的脚步)

            (曾经辉煌的火烧排)
            解决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上学不用钱,可是知识能改变命运这种想法在当时是没有人赞成的,火烧排读书的人仍然极少,而我的父亲当年选择了读书,不得不说比较明智,从父亲的回忆中而知当年读书的艰辛,上中学的地点是在现在的三江镇民族初级中学,大坪镇到三江镇的路程有23公里,这还不算火烧排的山路。尽管路途如此遥远,也无法阻止父亲上学的决心!这样求学路程走过多少个来回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真的十分佩服父亲的勇气和魄力!如果当年父亲不上学,那我现在也许是在大山里种田种地,而不是坐在电脑前打字。

            (父爱如山)
            上学时读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却唯独没有读过连南历史,相信许多连南人对本地历史了解少之又少,如果学校开设连南历史课程,就有更多人了解本地历史,传承本地精华民族文化,让排瑶灿烂文化流芳百世。

            风中百合 写于2009年6月


            13楼2015-02-18 15:08
            回复
              上马箭
              马箭排是连南八排之一,现属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马箭现存只有遗址。地势稍比军寮排低,居山绝顶。马箭名字瑶语汉记为(缅斗),名称来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房时把门弄歪了;另一种是缅斗为一女英雄名字;如今当地瑶人叫军寮八组老寨。

              (马箭老排全景)
              马箭排位于县城西南,相距13.5公里,山寨坐东面南,左右崇山环绕,林森葱郁。山寨面积有100余亩。有小溪流至排前石门,合流至茂古峒。寨子曾有500多家,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总督沈犹龙征剿瑶民时,在此建平天营,后遣总兵郑芝龙、施王政、宋纪、杨国威数次镇压,排遭焚,于同年12年将排中砖瓦运出太保,改建平天营,创城围,建衙宇。多数瑶民被逼外逃他乡,至民国年间剩有6户,28人。建国后,于六十年代末逐年搬迁下山居住,山寨现仅存数间旧房屋。这段转载《清远文史》。都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瑶族人民被称为东方的吉卜塞人,旧社会的反动统治下瑶人经常处于流离失所的漫长迁徙生活。但瑶族人也是有尊严的,千百年来,不断的挣扎与反抗,无数次的穿越凄风苦雨,把家建在居山绝顶,凭着地势的陡峭和险恶,阻挡外人的入侵。
              2009年3月15日,春雨初晴,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我们一行四个人上马箭。

              从大坪中学背后的村开始上山,初次上马箭,问路时巧遇村民正在忙碌的做糯米糍,这是他们明天上山扫墓时用来祭祀和派发给亲戚的。这种糯米糍是满三年后的坟才有。



              (做糍粑)
              徜徉于山间,三位不懂瑶语的伙伴跟我学了很多瑶语,他们用瑶语说马箭,感觉非常的有趣。虽然不懂摄影,虽然只有一部卡片机,但摄影本来是我喜欢行走的一个主要初衷,透过镜头可以看到自己走过的痕迹。


              林间清凉、小溪潺潺、这里有岔道,我们分析应该走哪边,按我的经验应该是走石头多的老路,后来证实我的判断是对的。

              (古道)
              流动的山水清澈见底,还有游动的鱼呢。洗把脸感觉一片清凉,怎一个“爽”字了得。思绪逐渐陷入缥缈之中,思念随着流水漂向远方,远方不知道有谁会拾起它珍藏它。


              14楼2015-02-18 15:44
              回复

                (古道)
                流动的山水清澈见底,还有游动的鱼呢。洗把脸感觉一片清凉,怎一个“爽”字了得。思绪逐渐陷入缥缈之中,思念随着流水漂向远方,远方不知道有谁会拾起它珍藏它。

                (清凉的山水)
                这是上马箭的路,一条石头铺的古道。石头是瑶山上的另一种生命,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大山上,脚踩的是石头,手触摸到的是石头,石头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景。我的父辈们长年居住的屋子是用石头盖成的,石头做的房基,石头堆的墙身,石头铺的地板,石头凳,甚至连名字也是石头。据我所知道的,有部分人如果身体不好,就认石头作干爹或干娘,以保平安,名字因此也带有石头两字。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社会的文明,这片土地上很多的故事都是和石头分不开的。


                走进寨子,仿佛穿越了一道无形的岁月之门。在阳光下,马箭瑶寨仿佛覆盖着一身厚厚的岁月风尘。马箭后面是峭壁,千百年积累下的苦难已凝固成一种残缺而落寞的姿态。轻轻揭开尘封的岁月,去感受历史的涌动与沧桑。想起军寮排的“平瑶岭”摩涯石刻,那是一段噩梦般的岁月,清朝官兵在瑶山上疯狂的弹奏着命运的琴弦。进攻和坚守,啸聚而来的官兵一旦实施强攻,烧山扫荡杀人,即是瑶民悲惨的日子,历史在浓烟里轻轻一声叹息,昭示着瑶寨的陷落或余生。
                遗留下来的几间破房子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无言的沉痛,那在沉寂中流失的血,燃烧的战火和遗忘的岁月。在沉默中见证那个苦难的岁月,一个苦难的民族。

                (马箭排的土砖房)
                石板路弯弯曲曲,纵横交错,通向每家每户。一间间房走过去,里面放的都是木柴,完全没有了人烟。古树的静静伫立构成了马箭的沧桑与凝重,生活的艰难,山路的曲折刻画了这片土地的辛酸,石头和大山终究改变不了山里人的命运,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后,许多在瑶山世界里生活的人尝试着走出了石头封闭的大山,开始命运的抗争。


                (古树与老屋)

                是这里的新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欣欣向荣,源源不绝的希望在生活里涌流。路边几个中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大瑶山里美好的明天。


                15楼2015-02-18 16:09
                回复


                  是这里的新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欣欣向荣,源源不绝的希望在生活里涌流。路边几个中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大瑶山里美好的明天。
                  下午2点我们到了山下朋友家吃午饭,由于马箭排山路不是很远,有位伙伴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说下次有空还要上马箭排,还要穿越军寮排。

                  (马箭新村)
                  {注:这张图片应该是用错了,这是牛路水新村的“瓠黎颈”,不是军寮马箭八队--楼主注“

                  风中百合 写于2009年3月28日


                  16楼2015-02-18 16:24
                  回复
                    “平猺岭”、“大兵扫荡猺穴京观处”满清也不是什么好鸟,把五十六个民族得罪了一个遍,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说得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2-18 19:43
                    收起回复

                      行走横坑
                      横坑排,2009年5月我先后走过两次。横坑排位于县城南面26公里处,坐东向西,居高山绝顶。

                      (横坑排全景)
                      一行4人从三江镇骑摩托车前往横坑排,横坑排毗邻着南岗千年瑶寨。

                      (往左边的简易公路进横坑)
                      周末城里的孩子应该是在公园里休闲的玩耍或在肯得基、麦当劳里享受着美食,而大山里的孩子却不得不学会劳动。这里没有美食,没有玩具,更没有公园,事实上不加修饰的大自然就是最美丽的公园。







                      秀丽的自然风光,田地间还有最美丽的身影。看到这些忍不住会触景生情,我会想起当年的自己,只是年代不同罢了。我原本以为十几年过去的,如今省里又重点扶贫少数民族县,生活应该会大有改善才是。但我却明明看到这位妇女还在山里摘野菜!野菜,对城里天天吃着大鱼大肉的人来说,也许正是美食,可是在这到处都是石头的大山,种菜也不容易啊。


                      24楼2015-02-19 00:07
                      回复
                        从百斤洞原路返回,路上每遇到瑶民,她们不仅叫我们去家里喝茶,还关心我们从哪来,到哪去,天渐渐暗下来了,我们急于赶路,不便多聊。


                        上横坑排的路不好走,时常担心小朋友一不小心就会摔交。但这小家伙走起山路来豪不逊色,一步一步往前走,居然还遥遥领先,让我们刮目相看。



                        牵手,如此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却让人倍感温馨。看到这些情景,我心里会有股暖流流过。而我们的团队就像一个家庭,温暖着自己,我相信也能感染着旁观者的心。

                        走过这棵古树,就能看山青水秀的横坑排了。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古瑶寨,从它的周围地理位置看,曾经也壮观,也热闹。小梯田对面是重峦叠嶂的山峰。



                        (风雨过后的瑶山格外清新)


                        26楼2015-02-19 00:59
                        回复
                          遥望横坑排,担心会下雨,我们不得不结束了第一次行程。我的第二次行程是和明哥去的,明哥是瑶族支系的过山瑶人,现在佛山工作,远在他乡却对瑶族文化很有研究。第二次去瑶寨刚下过雨,被洗得一尘不染,特别明净,绿草如茵,处外春意盎然。

                          (春雨后的横坑村)
                          活到老,做到老,是瑶族人的精神。路上遇到几位老婆婆,已经80多岁了,还出来活动筋骨,耳朵有点背,虽然听不见我说的话,却一个劲的和我说。


                          安宁的瑶寨,适合心无旁鹜。听见水流动的声音,主人却不在家,也许是干活去了。以前的横坑排现在分解成几个村,如今这村叫瑶理坪村,这家主人看到陌生面孔,请我们进屋,拉起了家常,说自己原来姓古,现在姓房,为什么会改姓?他说由于瑶寨内部矛盾,自己的族人太少,只能认别人做兄弟,这样才能和平共存。我也姓房,原来我的家族在八排中那么强大!穿行在瑶山的穷乡僻壤里,用心灵接近贫瘠,用情感抚慰伤痕,让自己的灵魂在这里得到洗礼。

                          (瑶理坪村91号房主人)
                          据相关资料上说,1949年12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四三师四二八在连江支队配合下讯速解放了三江城。曾任国民党中将、广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连县县长的李楚瀛,携带家眷和2000多名国民党兵,逃窜到瑶山南岗、油岭一带活动。12月16日,在瑶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在南岗乡横坑村的大口岩活捉李楚瀛及其参谋长于继祖等人,全歼了逃窜到瑶山里的国民党残军,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从此,苦难深重的瑶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开始了新的生活。



                          母鸡带小鸡,好温馨的情景。这里的人们日出而做,日落而归,过着安静、平和的日子。生活虽然清苦,但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相安无事。我们告别这家主人,走完最后瑶寨顶的一户人家,然后开始下山。
                          走过一个个瑶寨的过程,都是心灵上的洗礼,我想放声高歌,但这纯朴的经脉和血液,岂是文字和歌声所能表达?期待瑶山的天空从此没有苦涩,再没有战争和硝烟,每天一睁开眼,甜蜜的生活就周而复始。


                          这是连南八排中我走的最后一个排,这古色古香的瑶族文化、田园风光和原始的民俗风情,犹如一本厚重的无字的书,只能慢慢体会慢慢研究。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都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它足以见证连南瑶族千年的文化。

                          风中百合 写于2009年5月


                          27楼2015-02-19 01:17
                          回复


                            30楼2015-02-19 23:43
                            收起回复
                              希望能够结识这位大美女!


                              31楼2015-03-05 21: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