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偷生吧 关注:32贴子:1,753
  • 1回复贴,共1

|2015-04-04| 飘灯太太的文怎么那么好罒ω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想写点东西缅怀古龙,看了她写的,我还写个屁啊




IP属地:湖北1楼2015-04-04 17:54回复
    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肯做李白?
    一个正常的人,又怎么能承受李白的痛苦?
    所以传承了“中庸”一脉的文人自然会选择杜甫。杜甫成了江西诗派的“一祖”,而李白却在人们的盛誉中依旧孤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的,李不如杜。但是人们脱口而出的却往往是李白的诗歌。“床前明月光”,“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真称得上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而杜甫那些又平稳,又工整的诗歌却总是要在脑子里打个转,咀嚼再咀嚼才能品出香来。
    那是因为李白的诗,本来就是从内心深处倾泻出来的,如清水中的芙蓉,灵光一闪,便再也挥之不去。
    以上用了偌大篇幅分析李白和杜甫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目的当然不是说李杜,而是说古龙。
    古龙即是李白,武侠世界中的李白。
    古龙总也比不上金庸,其原因恰恰可以套用以上的三条。
    是的,古龙当然不及李白,但是分析一个作家,分析的是他的渊源,流派,风格,笔法……至于地位,那是喜欢修文学史的人才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作家的地位是不用人为划定的,大浪淘沙,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就是金子。
    古龙和李白,实在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二人同样钟爱杯中物,同样的桀骜不逊,同样的任侠好武,同样充满了激情,热血,和想象力,同样选择流浪和漂泊。
    而激情和想象力,却正是浪漫主义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生命。
    浪漫主义经历了**的洗礼,在大陆支离破碎,只在海子和王小波的笔下偶现灵光。万幸在一水之隔的台湾,浪漫主义寻到了它的旁支——古龙。
    在古龙的小说中,我们看得出他对李白的仰慕和热爱,这种仰慕和热爱零零散散分布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最明显的,是《长生剑》。
    “我姓白,叫白玉京。”
    她盈盈一笑,道:“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也笑了,道:“你也喜欢李白?”
    她将衣角缠在纤纤的手指上,曼声低吟: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其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晕,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念到劳山那一句,她的声音似乎停了停。
    白玉京道:“劳姑娘?”
    她的头垂得更低,轻轻道:“袁紫霞。”
    ……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白玉京真的手持长生剑与袁紫霞发生了一段若即若离,云诡波谲的故事,李白若是看见,会不会为之会心一笑?
    当然古龙对李白的热爱仅仅限于神交,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奇怪的是继承往往不需要什么研究,贵在心知。就好象李白同样景仰屈原,写出“屈平辞赋悬日月”的句子,但他对屈原生平的了解,对《离骚》咬文嚼字的程度,恐怕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学者。那是因为他是李白,历史给他的使命是开创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所以他才能写出可以与三闾大夫相媲美的诗篇,养活了一批以白首太玄为己任的文人大夫们。
    古龙,也是同样的。
    古龙用他四十九岁的生命,为浪漫主义敲响了死亡的编钟,奏出了生命的绝响。
    惊人的巧合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年仅25岁的海子和年仅45岁的王小波也相继离开了人世。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两千多年前汨罗江底的亡灵,也想起了采石矶畔那决绝的一跃。
    浪漫主义的极致,难道真的是死亡?


    IP属地:湖北4楼2015-04-04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