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这篇文章是天天家居创始人Steven在网上看到的一篇不得可多得的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文,所以转发到这里,以下是具体内容: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最近的一项作业,叫“庆贺创新”(InnovationCelebration),老师要小朋友搞点小发明创造。本人自从孩子在美国上学以来,一直充当后备力量,帮他们买材料,操作电动工具等。我跟着两个小孩一起,土法炼钢,制造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包括恐龙生态园设计,跑马圈地的竹制马车,等等。
这一回,儿子的“创业项目”,是狗警报铃。在项目的草创阶段,他的心很野,想发明一种机器,能帮他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我说别,这好像电影《洗澡》里已经发明过了,这么复杂的东西,也不是你一个小孩能发明的。这种催促你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的机器人世界上已经有了,就是爸爸。
“需求是发明之母”,除了起床成问题之外,最近还有什么需要?他说每天晚上他睡着了,狗会跑下楼,咚咚咚捶他的门。吉娃娃狗,在墨西哥的别名为“暖水瓶”。它小小的,毛茸茸的,有时候人们会带着一起睡,因为小狗身上暖暖的。这小狗这种暖水瓶的本能没有丧失,每天半夜要跳到人床上给人焐脚。儿子于是考虑“发明”一个狗的警告铃,这样的话,狗一来他就能听见,免得小狗捶门把大家都捶醒。
长话短说,经过一番折腾后,儿子弄了四块木头,接起来,中间连线,拴一铃铛,摆在门口,成为狗的警铃。晚上狗一过来,碰到这线,铃铛就响起来。简单吧?但事实上中间有不少失败和尝试。
这种尝试和失败,是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作业中,老师要求设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践应用,找出模型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比如我们第一回用的不是木头,而是两块泡沫。泡沫体积虽大,但是重量不够,而铃铛重,在线上挂不住。
后来换成了木头才好了。两块木头,拴一根线,挂一个小铃铛,如此单一,也处处学问,比如如何丈量木头长度,好锯匀称?如何钉钉子,才不让木头裂开?木头怎样摆放,才有足够的力量撑住不倒,不让铃铛掉下来?
完成之后,还得制作海报向全班汇报。为此,他得在白板上设计如何汇报。
有了这样的大致的草图之后,接着打印海报的内容,并贴到纸板上。
最后他得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述为什么有这样的发明,发明过程如何?
那一天,我还从单位请了假,把小狗送到他们的教室,供他们演示。小狗本来就是人来疯,到班上安静不住,喧宾夺主,吸引了很多注意。
演示完之后,我又可以跟他说说做Presentation的技巧,比如要面对(而不是背对着观众),声音要响亮,不要照上面念,要和观众有目光交流。
在制作过程当中,学生还得一直做设计记录。
这种设计的过程,和真正产品的设计过程差不多。
作业指南:
第一项:界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的解决方案
■问题描述:
■可能的初步解决方案:
第二项:讨论现有产品或解决方案:
■目前市面上是否有解决的方法或产品,是什么?
■你怎样可以改进此现有解决方法,如果存在该方法的话?
第三项:设计你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模型草图,具体计划,图示和详细描述。
第四项:测试你的模型或者想法,将结果记录下来■你如何测试你的模型或想法?
■你测试过几次?
■结果怎样?
■成功了几次?
■哪方面成功了?
■哪方面不成功?
■为了改进此模型,你需要了解什么?
■需要什么改进?
■改进后重新测试结果如何?
第五项:制定计划,向别人沟通你的产品
第六项:制作产品广告
这些作业说明一步步引导。老师不规定你发明什么,大家仅可敞开了想,但是提供了这种脚手架一样的分解步骤,这使得作业可操作性一下强了不少。
前不久,我还听国内一编辑抱怨,现在有学校也布置类似的作业,但基本上都成了家长的作业。家长也头痛,不知从何下手。我想如果将任务细化,像上面这样一步步来,可能会有成效得多。至少我儿子班上的孩子,还没有听说完不成这种发明创造作业的,事实上小朋友都做得津津有味。
晚上我和儿子以及他们班一个来玩耍的同学讨论他们都做的什么发明。他们说有的发明的是汽车去异味的气雾,有的是网球发射器,无奇不有,当然大部分都很简单,甚至很雷人很失败,但是小朋友们做这种作业的过程当中,对于产品开发的大致流程走了一遍,包括完成后的演示。
以后孩子们长大,真正开发一门产品,或是实施一项创意,骤大致也就这些,包括问题的描述和界定,同类产品的研究,产品概念的发展,模型的设计和测试,成品的推广和说明,等等。由于这种事在四年级小朋友就体验过,以后遇到,也不会太怯场。
美国涌现新兴的产品最多,我想这样的作业和训练,对青少年的无穷创意有很大贡献。大家都不觉得创新甚至创业,只是少数天才的专利。大部分人,给予恰当的教育,都能折腾出一些名堂来。我儿子就常和他班上的一个同学一起,讨论以后他们俩要成立什么公司,共同创业。
我问两个踌躇满志的四年级学生,创业都什么阶段了?我儿子问,那个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的图形叫什么来着?我说那叫Logo。乖乖,都考虑Logo了?当然他们乳臭未干,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可是有这种创业与创新的自信,将这种事情视作平常,是美国教育不凡的地方。当然这并不代表对中国教育的否定,而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更好的教育方式。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最近的一项作业,叫“庆贺创新”(InnovationCelebration),老师要小朋友搞点小发明创造。本人自从孩子在美国上学以来,一直充当后备力量,帮他们买材料,操作电动工具等。我跟着两个小孩一起,土法炼钢,制造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包括恐龙生态园设计,跑马圈地的竹制马车,等等。
这一回,儿子的“创业项目”,是狗警报铃。在项目的草创阶段,他的心很野,想发明一种机器,能帮他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我说别,这好像电影《洗澡》里已经发明过了,这么复杂的东西,也不是你一个小孩能发明的。这种催促你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的机器人世界上已经有了,就是爸爸。
“需求是发明之母”,除了起床成问题之外,最近还有什么需要?他说每天晚上他睡着了,狗会跑下楼,咚咚咚捶他的门。吉娃娃狗,在墨西哥的别名为“暖水瓶”。它小小的,毛茸茸的,有时候人们会带着一起睡,因为小狗身上暖暖的。这小狗这种暖水瓶的本能没有丧失,每天半夜要跳到人床上给人焐脚。儿子于是考虑“发明”一个狗的警告铃,这样的话,狗一来他就能听见,免得小狗捶门把大家都捶醒。
长话短说,经过一番折腾后,儿子弄了四块木头,接起来,中间连线,拴一铃铛,摆在门口,成为狗的警铃。晚上狗一过来,碰到这线,铃铛就响起来。简单吧?但事实上中间有不少失败和尝试。
这种尝试和失败,是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作业中,老师要求设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践应用,找出模型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比如我们第一回用的不是木头,而是两块泡沫。泡沫体积虽大,但是重量不够,而铃铛重,在线上挂不住。
后来换成了木头才好了。两块木头,拴一根线,挂一个小铃铛,如此单一,也处处学问,比如如何丈量木头长度,好锯匀称?如何钉钉子,才不让木头裂开?木头怎样摆放,才有足够的力量撑住不倒,不让铃铛掉下来?
完成之后,还得制作海报向全班汇报。为此,他得在白板上设计如何汇报。
有了这样的大致的草图之后,接着打印海报的内容,并贴到纸板上。
最后他得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述为什么有这样的发明,发明过程如何?
那一天,我还从单位请了假,把小狗送到他们的教室,供他们演示。小狗本来就是人来疯,到班上安静不住,喧宾夺主,吸引了很多注意。
演示完之后,我又可以跟他说说做Presentation的技巧,比如要面对(而不是背对着观众),声音要响亮,不要照上面念,要和观众有目光交流。
在制作过程当中,学生还得一直做设计记录。
这种设计的过程,和真正产品的设计过程差不多。
作业指南:
第一项:界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的解决方案
■问题描述:
■可能的初步解决方案:
第二项:讨论现有产品或解决方案:
■目前市面上是否有解决的方法或产品,是什么?
■你怎样可以改进此现有解决方法,如果存在该方法的话?
第三项:设计你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模型草图,具体计划,图示和详细描述。
第四项:测试你的模型或者想法,将结果记录下来■你如何测试你的模型或想法?
■你测试过几次?
■结果怎样?
■成功了几次?
■哪方面成功了?
■哪方面不成功?
■为了改进此模型,你需要了解什么?
■需要什么改进?
■改进后重新测试结果如何?
第五项:制定计划,向别人沟通你的产品
第六项:制作产品广告
这些作业说明一步步引导。老师不规定你发明什么,大家仅可敞开了想,但是提供了这种脚手架一样的分解步骤,这使得作业可操作性一下强了不少。
前不久,我还听国内一编辑抱怨,现在有学校也布置类似的作业,但基本上都成了家长的作业。家长也头痛,不知从何下手。我想如果将任务细化,像上面这样一步步来,可能会有成效得多。至少我儿子班上的孩子,还没有听说完不成这种发明创造作业的,事实上小朋友都做得津津有味。
晚上我和儿子以及他们班一个来玩耍的同学讨论他们都做的什么发明。他们说有的发明的是汽车去异味的气雾,有的是网球发射器,无奇不有,当然大部分都很简单,甚至很雷人很失败,但是小朋友们做这种作业的过程当中,对于产品开发的大致流程走了一遍,包括完成后的演示。
以后孩子们长大,真正开发一门产品,或是实施一项创意,骤大致也就这些,包括问题的描述和界定,同类产品的研究,产品概念的发展,模型的设计和测试,成品的推广和说明,等等。由于这种事在四年级小朋友就体验过,以后遇到,也不会太怯场。
美国涌现新兴的产品最多,我想这样的作业和训练,对青少年的无穷创意有很大贡献。大家都不觉得创新甚至创业,只是少数天才的专利。大部分人,给予恰当的教育,都能折腾出一些名堂来。我儿子就常和他班上的一个同学一起,讨论以后他们俩要成立什么公司,共同创业。
我问两个踌躇满志的四年级学生,创业都什么阶段了?我儿子问,那个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的图形叫什么来着?我说那叫Logo。乖乖,都考虑Logo了?当然他们乳臭未干,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可是有这种创业与创新的自信,将这种事情视作平常,是美国教育不凡的地方。当然这并不代表对中国教育的否定,而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更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