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百科吧 关注:3,352贴子:59,939
  • 11回复贴,共1

揭秘“高考工厂”——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6-05 18:06回复
    毛坦厂中学也许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了。这所地处大别山下的偏僻学校,除了学习似乎一无所有,就像生产流水线一般心无旁骛。
      来毛坦厂中学复读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是三本以下学生。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这些孩子及家长孤注一掷般,来到这所升本率极高的中学进行最后一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6-05 18:08
    回复
        考生和家长组成的城
        10平米单间
        房租一学期1万元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房,就在出校门不远的小街上。这是一条复读生聚居的街道,为了增加房间,这些小楼的楼顶还搭建了一层。
        复读生家长杨英和儿子王威住在底楼。一间用板子隔出的小隔间里,一张小床、一张写字桌一摆,屋里便迈不开步子了。这样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一学期房租是一万元。
        早上6点10分,杨英照顾儿子吃完早餐,又赶到集市上去买菜。“早点去菜新鲜。”杨英说,镇上卖菜的就那么两家,上万考生的家长,去晚了只能买别人挑剩下的。因为奇货可居,这里的菜卖得并不便宜。青菜要卖到一元多一斤,肉就更贵,十八元一斤。杨英说,不只吃的,用的也贵,“物价就是小上海,还经常买到假货。”
        在大别山下这座僻静的小镇里,毛坦厂中学就是最大的产业。以毛中为中心,四周每一条街道的每一间房屋里,全都是陪读家庭,这就是一座考生和家长组成的城。
        杨英说,学校旁的房间非常难找,一般在一年半前就被盯上了。现在,房东已要求住户在高考后十日内全部搬离,因为他们的房间已被预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6-05 18:10
      回复
        严格规划的作息时间
        掐着点做饭
        绝不让孩子多等一秒
        上午10点,做了一会儿十字绣的杨英开始切菜做饭。学生们11点15分下课,她总是掐着饭点,不能让饭菜放凉了,也绝不让孩子多等一秒。
        钟上的时针指向11点15分不久,整条大街瞬间沸腾起来,成千上万学生从校门口涌了出来,等在校门口的家长们连忙送上饭盒,在校门边或站或坐,吃成了一片。
        5分钟后,王威抱着一摞书回到了出租屋,这时杨英刚好把菜端出来。但王威显然兴致不高,趁着母亲端菜这一点工夫,他一头扎在了1米5宽的小床上。“上次月考,他下滑了两百多名。”杨英悄悄说。
        王威的老家在淮南下面的一个县城,去年高考连三本线都没上。和这里所有的复读生一样,王威早上6点多就要到校,晚上11点才回来,中间吃饭只有半小时到四十分钟。“老师要是拖堂,路上再慢几分钟,饭就吃不上。”
        王威没有周末,每天16个小时,循环往复,只有周日下午上课推迟到三点,但一坐进教室,马上又是考试,“一周做别人一个月的卷子,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从去年到现在,这些复读生只在12月初休息过三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6-05 18:12
        回复
          破釜沉舟的苦读人生
          不停做题考试
          不听话就要挨打
          杨英说,现在老师管得严,不听话就要挨打。这次下降两百名,王威就挨打了,钢尺。“我儿子说那手打得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但杨英觉得,这一切还是值得的。“真是能改变一个人。”杨英对学校的成果总的来说是满意的,王威刚来的时候,连凳子都坐不住,现在最起码一天16个小时都坐在那里。“管得严一点好,习惯了就好了。有些小孩就是要靠皮条。”杨英说,有个小孩没考好,家长陪着罚站了一星期。
          女孩一样也要挨打。王威旁边住着隔壁班的女同学曹雪,前两天因为忘带卷子,手被打肿了,连笔都握不住。 “那一次看到她,神情像傻子愣子一样的。”曹雪的妈妈李丽说,“这个学校没什么秘诀,就是一天到晚做题,每天考试。”
          “孩子什么都没学到,就是承受能力强,还有一个是忍让。”李丽虽然这么说,但是跟去年高考成绩比起来,曹雪的分数提高了将近100分,从366分到现在的450分。按照去年的高考线,曹雪从三本都上不了,到现在有希望冲击一本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6-05 18:13
          回复
            封闭枯燥的陪读生活
            几乎没有娱乐
            “都快疯了,像坐牢”
            中午饭后,孩子们进入短暂的午休时间,聊天的人都不见了,整条街安静得只听见风声。为了不打扰孩子休息,几个妈妈做起了十字绣。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活动,特别是在兼顾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下,用她们的话说,好像绣这个都绣了一辈子了。
            “我来了一年,都快疯了,就像坐牢。”杨英说。在这个小镇,即使打车到六安市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屏蔽了现代生活对学生的干扰,也隔绝了家长们与外界的交流。在镇上,很难找到像电子游戏厅、台球厅这些小镇上常有的娱乐项目。
            高考临近,家长对这个地方的情绪似乎也越发烦躁。“再过两三天就解放了。”一个家长说。另一个家长接茬:“是啊,时间再长点就被虫子咬死了。”
            第二天就是送考的日子,下午,杨英开始收拾东西。“孩子一定要心甘情愿来才行,不然肯定挺不下去,必须要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这是杨英对后来人说得最多的一句。“我孩子班上原来一百七八十人,现在只剩一百五六了。”杨英说,许多人中途就走了,她的房间就是一个男孩住了一个月走了才租到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6-05 18:14
            回复
              卧槽好恐怖,对于我这个成绩大起大落的家伙来说,去那一定当杨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6-05 22:28
              回复
                恐怖之极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5-06-06 11:44
                回复
                  揭秘高考工厂_河南郸城一高
                  2012年,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3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记者在不打扰考生的前提下,记录了这所拥有9000多名高中生的“超级中学”高考前某一天的生活状态。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简陋、拥挤的宿舍里,陈会欣从杂乱的床铺上爬起来,她只有斜侧着身子,才能从床缝间30厘米的距离中间挤过,到水房洗漱。
                    去年,陈会欣高考失利后,来到这里复读。“受一年苦,受益一辈子。”父母这样告诉她。
                    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一时间,县城拥来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这里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5:50
                    班主任到校防学生“早起”
                    5月30日5点30分,郸城县城一片安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新华路中段却已经热闹起来,蹬着三轮车卖肉夹馍、鸡蛋灌饼、豆浆的小贩从县城各个角落往郸城一高附近聚集。他们的到来,昭示着这所中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夏天的暑气很快升腾起来,郸城一高的宿舍楼里,不少学生苏醒。
                    陈会欣的宿舍在二楼,屋里住了16名同学。8张高低床紧挨着墙的一侧并排形成了一个大通铺,床的另一侧,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人多地方窄,过道里也摆着包、拖鞋……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此时,班主任已各自从家陆续到达了各个教室门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早起”。说是监督,老师们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让同学们在6点以前到教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7-01 18:43
                  回复
                    6:00
                      几千人洗漱几乎听不到声音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
                      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陈会欣迅速地冲到外面洗漱。宿舍楼下,有两排水龙头。为了节省每一秒的时间,学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龙头上方的防护网,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样。
                      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数百套长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并占据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刷牙、洗脸。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只训练有素的“蜜蜂”忙碌进出,互相不打扰,更不会发生碰撞。
                      几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同学已经整装完毕。他们或去食堂吃饭,或买个鸡蛋灌饼、馍夹菜边走边吃。
                      寝室楼离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动,安静而有序。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轨迹,上楼或去一楼教室,每个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丝毫听不见追逐打闹和说笑的声音。
                      7点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已进了教室,早读声声声入耳。
                      7:00
                      最后一排学生“半个屁股”在教室外
                      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
                      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赵帅正在教室里读英语。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只够上三本,复读的目标,是二本。
                      当初,父母也是千打听万打探,才决定让他来郸城一高。这里曾培养出省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也是全省领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来到郸城一高,赵帅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
                      原本,赵帅喜欢运动,但自从复读,他变得有些“宅”。
                      “教室太挤了。”赵帅说,坐到座位上,伸个胳膊踢个腿都会碰到同学。自己想趁课间在教室里走动一下,会打扰到更多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赵帅所在的班有110名学生,他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高三还有个班,160多人。
                      9:00
                      考前每两天一套试卷又来了
                      9点,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师用扩音器正在上课。站在教学楼外,带着豫东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汇成一部雄壮的“交响乐”。
                      临近高考了,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考卷发下来,每个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7-01 18:44
                    回复
                      的学校,一定要好好学啊。”言语间,赵帅清楚看到了父亲的期待。
                        14:00
                        学生们对“朝圣者”熟视无睹
                        下午,对于走廊里的来访者,就连“半个屁股”坐在教室门外的学生,也目不斜视。因为,他们已经对参观者习以为常了。
                        从2012年开始,这所学校因为培养出高考状元、名列前茅的高考录取率而声名鹊起,陆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截至目前,这里已经接待了来自安徽、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宁夏、河北等10个省市的100多所学校数千名参观者,还有安徽的学校直接带着尖子生来郸城一高沾灵气。
                        “刚开始接受兄弟学校参观时,学校是免费的,结果七八辆旅游大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校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报告厅容量有限,部分参观者站着听了一上午。
                        为了控制人数,学校被迫将免费参观改成了收费考察,这也阻挡不了潮水般涌来的校长、老师、家长。学校每年下半年每月都安排几次校园开放日,接待应接不暇的参观者。
                        “经常有外地的车辆来郸城一高。”冯强说,附近的宾馆、饭店都因此生意兴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7-01 18:46
                      回复
                         22:00
                          陪读的家长还不能睡觉
                          晚上10点,走读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在郸城一高附近的一个小区门口,刘萍站在马路牙子上,等着儿子回来。接过书包一进家门,她赶紧把准备好的鸡蛋炝锅面下锅。
                          吃完“夜班饭”,儿子还要挑灯复习到12点。
                          “就这一个孩子,供好他上大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刘萍说,去年9月份起,怕复读的儿子吃不好,她请了长假,来到郸城“全职”陪读。
                          他们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一年吃住要两万多元,但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刘萍每天掐指算着日子,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比孩子还紧张。
                          “熬过去,就是胜利。”刘萍说,很多家长觉得高考决定孩子的命运,其实现在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只要用心付出,都会成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7-01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