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制造到现在还停留在满足功能的层面,追求的是高产量、低成本,当然价格也低廉,图的是薄利多销。这是整个中国工业的烙印,即便在一些高精尖领域,也依然如此。别说手表上的涡轮了,就是航空发动机上的涡轮,也一样糙的很。
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中国的工人大多是没有太高的追求(请恕直言,工人中少量的精英改变不了整个制造业水平),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有谁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卓越的工人的?当我们从科学家的理想跌落到工人这一现实时,恐怕标准也从“卓越”降格到“合格”了。
工人只追求合格,那么消费者也就不能期望产品达到卓越,因为操作者只会以最小的付出来实现“产品合格”
以制表为例,如果零件要求修毛刺的话,钳工不会在意倒角是否均匀,如果机芯走时精度的要求是15S,那么调校者达到12S时就不会继续努力;如果装针误差是3°,装配者做到2°后也不会为继续费神,产品绝大多数都只是及格水平。当然了,赶上操作工人心情好时会爆精品,赶上检验工人心情好时就会漏次品。
如果要管理者要把标准规定到卓越的水平,那就需要消费者用钱包来支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归根结底,一分钱一分货是制造业的普遍真理,C4的品质对得起它的价格,当然有个别残次品,但项目组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售后水平是远远超出其价格定位的。
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中国的工人大多是没有太高的追求(请恕直言,工人中少量的精英改变不了整个制造业水平),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有谁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卓越的工人的?当我们从科学家的理想跌落到工人这一现实时,恐怕标准也从“卓越”降格到“合格”了。
工人只追求合格,那么消费者也就不能期望产品达到卓越,因为操作者只会以最小的付出来实现“产品合格”
以制表为例,如果零件要求修毛刺的话,钳工不会在意倒角是否均匀,如果机芯走时精度的要求是15S,那么调校者达到12S时就不会继续努力;如果装针误差是3°,装配者做到2°后也不会为继续费神,产品绝大多数都只是及格水平。当然了,赶上操作工人心情好时会爆精品,赶上检验工人心情好时就会漏次品。
如果要管理者要把标准规定到卓越的水平,那就需要消费者用钱包来支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归根结底,一分钱一分货是制造业的普遍真理,C4的品质对得起它的价格,当然有个别残次品,但项目组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售后水平是远远超出其价格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