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硝化系统是硝化反应系统的简称,指硝化细菌将氨(NH3)氧化为亚硝酸盐(NO2-),或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NO3-)的反应系统。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的硝化细菌,分别是「亚硝酸菌」及「硝酸菌」:在有氧气存在时,首先由亚硝酸菌把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其次由硝酸菌再把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氨是养鱼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氨有剧毒性,只需在极低浓度之下,可能就对健康的鱼只产生足以致命的威胁,而氨可藉由硝化系统将之消除,因此若能藉由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不断地把氨给消除掉,将能使养殖鱼类之健康与安全获得更大的保障。笔者有鉴于此,特别针对「如何在水族缸中建立硝化系统」之热门话题,采访柯老师(注:柯老师以前的硕士论文与此有关),希望听听他的看法。
在访谈中,柯老师表示:「若能在纯养鱼缸的过滤器中提供足够的生物滤材供硝化细菌着床,以及能让富含氧气的循环水充分且不断地流经过滤系统,硝化系统自然就能自动建立,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因此,想在水族缸中建立硝化系统绝对不是问题,如何在硝化系统尚未建立之前,避免鱼类受到氨毒的伤害,才是我们应该关切的重点!」以下是这次采访过程的摘要。
二、氨化作用与氨的累积
氨化作用是指鱼排泄物(如粪便)或残饵,经由「氨化细菌」(异营性细菌之一)分解之后,将其中可利用之残留蛋白质转化成氨之作用。经由氨化作用之运作,可将排泄物及残饵清除,但却将副产的氨释放于水中,它可能对鱼类造成严重的伤害。所幸,藉由硝化细菌之硝化作用,能把水族缸所衍生的氨消除,最后让水质得以有获得净化之机会。
氨化作用是由氨化细菌来执行的,这类细菌能在水族缸中自生。由于它们的生长及繁殖速度极为快速,在水族缸中能迅速形成庞大的族群,并能够很有效率地分解有机废物,使有机污染指数(如BOD)得以降低,不过却将氨直接排泄于水中。这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硝化细菌数量,藉以发挥更高效率的硝化作用,把这些氨及时消除掉,那么氨的生产速度必快于被消费速度,易使氨在水族缸中造成累积现象,进而发生毒害问题。
在水族缸中,硝化细菌的来源,就如同氨化细菌一般亦能自生,而且也能形成另一庞大的族群,不过这得需要一些时间才行!因为硝化细菌的生长及繁殖速度相当缓慢(比长在玻璃上的青苔还慢),所以在鱼类放养初期,经常无法繁殖出足够硝化细菌数量,藉以进行有效率的除氨功能。职是之故,鱼类发生氨中毒事件,主要是在鱼类放养初期造成的(新缸症候群)。例如,有些人把新买的鱼,一次悉数放养至新布置的水族缸中,大约过了一星期之后,鱼就开始一只只的暴毙,虽然令人感到有些心疼,不过会发生这事件可是一点也不意外。
三、氨、亚硝酸盐及硝酸盐浓度的消长
1. 氨浓度的消长:把新买的鱼放养至新布置的水族缸中,立即会激活氨化作用的反应机制,藉由氨化细菌对鱼排泄物的分解作用开始产生氨。随着鱼排泄物数量逐渐增加,以及氨化细菌不断快速增殖及消费,氨的产量也迅速增加。例如,由0 ppm → 0.1 ppm → 0.5 ppm → 0.8 ppm…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亚硝酸菌在生物滤材表面逐渐形成菌落,并开始消费循环水中的氨,使氨的浓度增加速度减缓,甚至于逐渐下降,因此氨浓度的消长,形成一钟形曲线的走势,最后仍可能回归至0 ppm或极接近0 ppm的水准。
2. 亚硝酸盐浓度的消长:亚硝酸盐的消长过程与氨相似,不过它的激活时间较慢,基本上也是形成一钟形曲线的走势。即随着氨浓度逐渐增加,以及亚硝酸菌不断增殖及消费,亚硝酸盐的产量也逐渐增加,但硝酸菌也在这时候开始消费亚硝酸盐,结果亚硝酸盐的浓度变化,可由0 ppm → 0.05 ppm → 0.08 ppm → 0.1 ppm…等不断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高峰值之后又逐渐下降,最后仍可再回归至0 ppm或极接近0 ppm的水准。一般而言,它的钟形曲线之高峰值通常比氨低,但基座比氨广,有些接近碟形。
硝化系统是硝化反应系统的简称,指硝化细菌将氨(NH3)氧化为亚硝酸盐(NO2-),或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NO3-)的反应系统。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的硝化细菌,分别是「亚硝酸菌」及「硝酸菌」:在有氧气存在时,首先由亚硝酸菌把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其次由硝酸菌再把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氨是养鱼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氨有剧毒性,只需在极低浓度之下,可能就对健康的鱼只产生足以致命的威胁,而氨可藉由硝化系统将之消除,因此若能藉由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不断地把氨给消除掉,将能使养殖鱼类之健康与安全获得更大的保障。笔者有鉴于此,特别针对「如何在水族缸中建立硝化系统」之热门话题,采访柯老师(注:柯老师以前的硕士论文与此有关),希望听听他的看法。
在访谈中,柯老师表示:「若能在纯养鱼缸的过滤器中提供足够的生物滤材供硝化细菌着床,以及能让富含氧气的循环水充分且不断地流经过滤系统,硝化系统自然就能自动建立,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因此,想在水族缸中建立硝化系统绝对不是问题,如何在硝化系统尚未建立之前,避免鱼类受到氨毒的伤害,才是我们应该关切的重点!」以下是这次采访过程的摘要。
二、氨化作用与氨的累积
氨化作用是指鱼排泄物(如粪便)或残饵,经由「氨化细菌」(异营性细菌之一)分解之后,将其中可利用之残留蛋白质转化成氨之作用。经由氨化作用之运作,可将排泄物及残饵清除,但却将副产的氨释放于水中,它可能对鱼类造成严重的伤害。所幸,藉由硝化细菌之硝化作用,能把水族缸所衍生的氨消除,最后让水质得以有获得净化之机会。
氨化作用是由氨化细菌来执行的,这类细菌能在水族缸中自生。由于它们的生长及繁殖速度极为快速,在水族缸中能迅速形成庞大的族群,并能够很有效率地分解有机废物,使有机污染指数(如BOD)得以降低,不过却将氨直接排泄于水中。这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硝化细菌数量,藉以发挥更高效率的硝化作用,把这些氨及时消除掉,那么氨的生产速度必快于被消费速度,易使氨在水族缸中造成累积现象,进而发生毒害问题。
在水族缸中,硝化细菌的来源,就如同氨化细菌一般亦能自生,而且也能形成另一庞大的族群,不过这得需要一些时间才行!因为硝化细菌的生长及繁殖速度相当缓慢(比长在玻璃上的青苔还慢),所以在鱼类放养初期,经常无法繁殖出足够硝化细菌数量,藉以进行有效率的除氨功能。职是之故,鱼类发生氨中毒事件,主要是在鱼类放养初期造成的(新缸症候群)。例如,有些人把新买的鱼,一次悉数放养至新布置的水族缸中,大约过了一星期之后,鱼就开始一只只的暴毙,虽然令人感到有些心疼,不过会发生这事件可是一点也不意外。
三、氨、亚硝酸盐及硝酸盐浓度的消长
1. 氨浓度的消长:把新买的鱼放养至新布置的水族缸中,立即会激活氨化作用的反应机制,藉由氨化细菌对鱼排泄物的分解作用开始产生氨。随着鱼排泄物数量逐渐增加,以及氨化细菌不断快速增殖及消费,氨的产量也迅速增加。例如,由0 ppm → 0.1 ppm → 0.5 ppm → 0.8 ppm…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亚硝酸菌在生物滤材表面逐渐形成菌落,并开始消费循环水中的氨,使氨的浓度增加速度减缓,甚至于逐渐下降,因此氨浓度的消长,形成一钟形曲线的走势,最后仍可能回归至0 ppm或极接近0 ppm的水准。
2. 亚硝酸盐浓度的消长:亚硝酸盐的消长过程与氨相似,不过它的激活时间较慢,基本上也是形成一钟形曲线的走势。即随着氨浓度逐渐增加,以及亚硝酸菌不断增殖及消费,亚硝酸盐的产量也逐渐增加,但硝酸菌也在这时候开始消费亚硝酸盐,结果亚硝酸盐的浓度变化,可由0 ppm → 0.05 ppm → 0.08 ppm → 0.1 ppm…等不断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高峰值之后又逐渐下降,最后仍可再回归至0 ppm或极接近0 ppm的水准。一般而言,它的钟形曲线之高峰值通常比氨低,但基座比氨广,有些接近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