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指出客家文化的最重要特点的话,我以为就在于一个 “走” 字。
客家的历史就是走的历史。他们从黄河流域走到大江南北,又从大江南北成群结队地走
到闽赣区,在那里“客而家焉”。这次的走是在动乱中得到了生存。然后,又从闽西、赣南
扶老携幼地走到粤东、粤北,在那里建立了大本营,经过这次转移,终于得到了温饱。接着,
狭小的山区又显得拥挤了,而且发生了主客的争执,于是又打叠行装走出大本营。在近代社
会里的这次四处出走,客家民系又一次得到了发展。客家的走的历史也就是从生存到发展的
历史。
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靠着一个走字,客家得到了一条生路,一条新路。他们
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走到曾经是吴头楚尾的江南水乡,又走到了东南丘陵的“南蛮之地”。
靠着这个走字,他们获得了多元的文化因素,终于能够对付各种复杂的局面,看来他们是越
走越有劲了。“人唔辞路,虎唔辞山”、“命长唔怕路远”,“情愿在外讨饭吃、不愿在家掌炉
灶”,这就是他们总结的经验。须知中原的文化本是“地著”的文化,不久前广大北方地区
还盛行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俗谚呢。没有几百年走的历史,客家人怎能
有如此不同的体验?
自北而南行,也是中华文化向前发展的总趋势。经过几次大迁徙,中原人口充填江南,
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在南方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后,中华民族在黄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
了海洋文化的内容。由于有了这个内容,明清的江南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近代文明的势
头。近数百年间,南方的经济发展显然快于北方,各种新思潮也都先后在这里酝酿,近代的
革命行动也从这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