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厥吧 关注:0贴子:142

(车专)蜀汉覆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自己


IP属地:上海1楼2015-08-20 18:27回复
    第一部分:时间范围


    IP属地:上海5楼2015-08-20 18:29
    回复
      蜀汉始于公元221年,终于公元263年,共计42年。开国者刘备早逝于永安。从宏观考虑,蜀汉行动总方针必须从蜀汉未建之前说起。
      刘备的志向。
      刘备自小出身贫寒,靠贩履织席养家糊口。刘备虽为庶人,但是志向远大。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家东南角篱笆边,生长着一棵五丈之高的桑树。远远望去,这桑树的形状犹如乘车的车盖。过往路人不约而同的为其惊讶,有的认为这家日后必有贵人出现。刘备少时,与同族人的孩子在树下嬉戏玩耍,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乘坐有这样羽毛伞盖的车。”刘备的叔父刘子敬对刘备说:“不要胡说,这话会给我们族引来灭门之灾的。”
      据《九州春秋》记载,刘备南投刘表,刘表以礼相待。刘备在荆州呆了多年。他曾经有次起身上茅厕,看见大腿新长很多肥肉,涕流相加地回到座位上。刘表很疑惑,便问刘备。刘备回答道:“我已经多年不骑马征战,腿上的肉不减反增。我年龄已大,功业未见,心中甚悲。”
      刘备自小志向远大,知人间疾苦,故礼贤下士。刘备举义旗,战黄巾,败徐州,投吕布,靠曹操,依刘表。曹操南征,刘琮投诚,刘备携民渡江。孙刘联合,两军于赤壁火烧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刘备数次易主、转战南北,被人叫做反复无常的白眼狼。刘备屈膝做事,心怀梦想。最终,刘备反客为主,得诸葛规划,有张松献计,具法正全助。
      刘备是一个心怀天下、志向远大、欲统中原的英雄


      IP属地:上海6楼2015-08-20 18:30
      回复
        第二部分:关羽失荆州


        IP属地:上海8楼2015-08-20 18:31
        回复
          刘备集团的责任。
          第一,刘备的“误导”。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东部房陵、上庸等地。刘备势力范围有所扩大。216年秋季,刘备上书自立为汉中王。不久,关羽出兵攻打樊城。刘备遣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东部这件事很可能是对关羽的误导。由此看来,关羽误解了刘备。查阅相关史书,我没有查到有关刘备同意关羽攻打樊城的记载。刘备对此最起码是默许的,也很可能是同意。
          第二,诸葛的“无责”。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一直默默的在后面做“供给部主任”。在这一时期,刘备集团的决策者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庞统等人。即使刘备集团的上层领导者“赞同”(或者默许)关羽攻打襄樊,也是与诸葛亮没有丝毫关系的。
          第三,上下相护。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乃生死之交。作为大哥的刘备自然要袒护关羽。作为集团领导人的刘备对关羽是关怀备至,那么集团的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刘备西定益州,有马超前来投靠。关羽闻讯,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马超这个人如何?诸葛亮一看就明白:关羽怕马超能力超过自己。于是,诸葛回信说:“马超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啊!但是,马超比起关将军却差远了。马超怎么能比的上美髯公的绝伦逸群呢?”关羽看完书信后,心中大悦,并把书信传给手下人赏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夺襄樊被杀,荆州被失。关羽此举为蜀汉灭亡埋下了种子。不论原因如何,关羽攻襄樊从常远是错误的。关羽没有很好的领悟与执行刘备集团的行动总方针。至此,诸葛《隆中对》中两路出兵的规划化为泡影。
          襄樊之败,败在盲目。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领兵进攻东吴,与陆逊战于夷道猇亭。


          IP属地:上海10楼2015-08-20 18:34
          回复
            第三部分:刘备夷陵大败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8-20 18:34
            回复
              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刘备率众出兵讨伐东吴,势如破竹,大势所向。东吴方面,陆逊令众军坚守营寨、拒不应战。转瞬之间,几个月过去,吴军依旧坚守不出。吴军统帅陆逊观察刘备一方情况,发现破绽,决定主动出击。结果,刘备大败而逃。
              刘备的无奈。
              第一,出兵仓促。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率军回秭归。当年二月,刘备又率众从秭归出发,征讨东吴。
              第二,能力有限。刘备多年走南闯北,数次易主,经历战争无数。但是,刘备作战经验欠缺。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陈寿这样评价刘备:在智谋、权变、才干与方略上,刘备处处不如曹操。但是,刘备他有一个很大的长处就是忍辱负重。陈寿这个评价就间接的说明了刘备军事能力的欠缺。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陆逊在给孙权的书信中曾提到两点:第一点,放弃水陆并进;第二点,作战策略有限。
              第三,智囊有限。此次刘备出兵东吴,身旁无人指点。法正已死,诸葛亮在成都主管运输粮草。即使刘备身边有几个“能人”也无济于事。这是因为此时的刘备什么也听不进去。
              第四,七百里联营。刘备军全力挺进,占领了大部分山地,沿着山势走向建立军营。
              第五,补给线拉长。随着军队的不断深入,蜀汉的补给线越来越长,故粮草转运困难。


              IP属地:上海12楼2015-08-20 18:35
              回复
                第四部分:诸葛扩土不成


                IP属地:上海14楼2015-08-20 18:36
                回复
                  建兴元年(223)四月,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命其开府治事。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
                  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南方不毛之地,欲纳孟获,七擒七纵。当年秋天,诸葛平定南方,蜀汉经济、军事能力加强。蜀汉国力大增,诸葛亮审时度势,上表后主,请求北伐。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228)春,诸葛出斜谷,置疑兵,主动祁山。结果,马谡失街亭,诸葛无奈撤兵。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冬天,诸葛出三关、围陈仓。结果,蜀军因粮草尽返回,斩杀王双。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遣兵到陈式武阴(武都与阴平的简写),并出兵至建威。结果,蜀汉得武阴(武都与阴平的简写),略有成就。
                  第四次“北伐”。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齐功蜀汉(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驻兵城固,派遣魏延、吴懿西入羌中。结果,蜀军大胜曹魏。
                  第五次北伐。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又出祁山,用木牛运粮。结果,诸葛因粮尽退兵。
                  第六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春天,诸葛率重兵出斜谷,联合孙权,实行屯田。当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于五丈原。
                  其中,《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记载少了上面的第四次“北伐”。我认为缺少的理由如下:此次,蜀汉并非主动出击,而是被迫反抗。
                  诸葛接任以来,对内依法治国,对外联合东吴、北伐曹魏。纵观蜀汉历史,诸葛亮继任以来,一直使蜀国处于备战与作战的状态之中。诸葛数次北伐,但收效甚微。这与《出师表》中诸葛定的目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相差甚远。


                  IP属地:上海15楼2015-08-20 18:36
                  回复
                    诸葛扩土不成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北伐被迫。据《出师表》,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安内必先攘外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看一看蜀汉此时面临的不利因素。
                    国内因素:国力衰弱,人心不安。刘备集团夺蜀,分利不均。益州这块蛋糕主要被以刘备为代表的外来集团所瓜分殆尽。诸葛受命以后,依法治国,数次出征,致使蜀汉政府对百姓盘剥甚重。这样一来,便加剧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外因素:曹魏出击。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主动出击,分三路齐功蜀汉。魏国行动的具体路线: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第二,诸葛少术。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好的军事家。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陈寿曾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由此可见一般。
                    第三,天下未变。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但是,此时天下并没有改变。曹魏非将亡之国,且人才济济,士人支持,经济发达,力量超强。
                    诸葛扩土不成,都因形势大变。
                    诸葛死后,姜维接任,兴兵出师。


                    IP属地:上海16楼2015-08-20 18:37
                    回复
                      第五部分:姜维出兵微效


                      IP属地:上海17楼2015-08-20 18:37
                      回复
                        自首次北伐后,诸葛亮便逐步提拔姜维,曾给刘禅密信中说:我死以后,让姜维接替我的职位。诸葛病故五丈原后,姜维被加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领众军,并被册封为平襄侯。事后,姜维又相继做过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等职。
                        据《三国志·后主传》与《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的相关记载,公元238年—262年期间,姜维共进行了九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征。
                          第一次出征,延熙十年(247年),出陇西,战郭夏(郭淮、夏侯霸的简写);
                          第二次出征,延熙十二年(249年)秋,功雍州,不克返回;
                          第三次出征,延禧十三年(250年),复出西平,不克往返;
                        第四次出征,延禧十六年(253年),率众围南安,粮尽退还;
                          第五次出征,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拔数县;
                          第六次出征,延禧十八年(255年),复出狄道,大破王经;
                          第七次出征,延禧十九年(256年),又出兵,大败,死伤惨重;
                          第八次出征,延禧二十年(257年),出骆谷,巧进秦川。258年退兵;
                          第九次出征,景耀五年(262年),再次出兵,被邓艾所破,战于侯和。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出征。
                          景耀六年(263年),刘禅举国投降于曹魏,蜀国亡灭。
                        姜维出征,次数不少,但收效甚微,甚像诸葛孔明。
                        第一,个人能力。蜀汉后期,朝中乏能臣,军中缺良将。宦官专权,百姓抱怨,离心离德。姜维接过诸葛重托,继续努力,但个人能力有限,且费祎、蒋琬相继逝世。
                        第二,人心向魏。曹丕即位后,接受陈群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建议。此刻,中国所有士人都向往曹魏,欲自己乃至子孙后代都在魏国代代为官,享受世卿世禄特权。百姓向往。蜀汉国内依法治国,执法严酷,徭役赋税甚重,生活困难疾苦。蜀汉百姓向往曹魏。
                        姜维出兵微效,都因蜀亡必定。


                        IP属地:上海18楼2015-08-20 18:38
                        回复
                          刘备、诸葛亮、刘禅三人经营的蜀汉政权随着开城投降而结束。事已至此,蜀汉大势去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


                          IP属地:上海19楼2015-08-20 18:39
                          回复
                            第一件事:隆重对策。诸葛孔明审时度势,纵观天下大局,为刘备集团制定出总路线——“征守功”。


                            IP属地:上海20楼2015-08-20 18:39
                            回复
                              第二件事:关羽失荆州。襄樊之败,败在盲目。这让诸葛亮“进可功,退可守”以及两路出兵中原的计划化为泡影。关羽下的这步臭棋,让刘备集团行动总方针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IP属地:上海21楼2015-08-20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