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家人起源和发展,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客家人的主体来源是中原汉族呐,还是百越或畲族?被称为“客家祖地”的石壁究竟居于何种重要的地位?如果在福建宁化县石壁的附近全面地收集“百家姓”的基因样本,并作系统的基因家谱的分析,是否可以追溯客家人的祖先,重构客家人千年以来的迁徙故事?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去年开始做的全球首个“客家人基因族谱”项目的研究在今年8月已经有了结果。这是客家学研究第一次使用遗传学方法分析了客家祖地100多个传统姓氏的血缘起源,回答了的两个历史疑问:
1、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汉族、畲族还是古代百越人?
基因调查提供的证据:“检测了福建宁化境内的105个姓氏的393个样品,其中一些姓氏有不同的血缘分支,所以总共获得279个姓氏家族的样本。在这些姓氏家族中,绝大部分(将近三分之二)的父系血缘来自北方中原汉族,小部分来自百越族群和苗瑶族群(畲族)。宁化是客家祖地,而宁化的客家姓氏与其他客家地区的客家姓氏分布也很类似。因此,客家基因族谱的系统分析表明了客家人起源的主体是北方中原汉人。” 另外,基因检测表明宁化的很多传统大姓,比如伍、罗、曹、张、巫、伊、刘、王、马、李、孙、郑等等,都是来自北方。
2、被称为“客家祖地”的石壁居于何种重要的地位?
“客家人基因族谱”项目认为:“遗传学支持石壁的独特历史地位。该项目专门对石壁附近(石壁镇和淮土乡)的姓氏家族的基因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壁的姓氏的父系血缘中,中原汉人起源的比例(75%)远远高于宁化的其他区域(65%),尤其高于宁化北片的水茜、安远、泉上一带(59%)。在这么狭小的地理区域里,能形成这么大的血缘成分的差异。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原汉人在南迁时,一下子涌入了宁化石壁这个狭小区域,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以至于经过千年的变化之后,还能占到血缘成分的绝大多数。” 除此以外,研究结果中还有两个信息让很有意思:
1、福建宁化县的伊姓人士,祖先是白人
伊姓是宁化的一大望族,在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对伊姓人士做基因检测之前,他们可能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白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由遥远的异国来到中华大地的。 “伊姓在全国范围是个小姓,人口排名239位,但在宁化却是一个大姓。族谱记载,伊姓的祖先在唐末迁入宁化,始祖是商朝的贤相伊尹,世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唐末避乱迁入宁化。” 客家基因族谱研究结果表明,伊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国际遗传学界称R1b1a2单倍群),而这种类型是白种人特有的。这个基因类型的人主要分布在一些西欧国家,占到人口的80%以上。属于这种基因类型的人都是从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因此这些人都是远房的亲戚,不管他们是在中国、英国、法国还是西班牙。伊姓古老的祖先最居住在西方,后来到了华夏之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伊姓的先祖是如何和为什么来到中国呐?一种可能性是,他/他们是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西方商人或使者。还有一个可能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有很多塞外胡人进入中原,融入汉族;鲜卑族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当时在北方建立了很多王朝,他们中有白色人种的成分。史书记载,北魏时期有一支鲜卑贵族伊娄氏改姓为伊,所以,宁化的伊姓可能是出自鲜卑族的这一支。到了唐朝,伊氏家族已经居住在中原地区。到了唐末的战乱时期,伊氏的祖先又从河南迁到了福建宁化,成为了客家人的一部分。伊氏家族在宁化落地生根,繁衍了千年,到今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才被揭开出了身世的奥秘。
2、巫氏始祖与“成吉思汗”家族是亲戚
巫罗俊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听起来都觉得很陌生。他,可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巫姓的始祖呐! “在隋末唐初统领民众开发宁化地区时,建立了宁化县的前身—黄连镇,巫罗俊就是宁化人。巫姓是客家人的大姓,子孙已经远播世界各地,各地族人常设家庙祭祀巫罗俊公。巫罗俊的身世和来历,据历代名贤所作的考证,也是众说纷纭。族谱中的常见说法是,巫氏世居山西平阳,南北朝时辗转来入闽至剑津,隋末巫罗俊随父亲迁入黄连峒。然而,也有历史学家质疑,认为当时的黄连是少数民族地区,要想成为他们的领袖,除非巫罗俊自己就是当地土著。客家基因族谱也已用基因检测的手段解开这个历史疑问。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在巫罗俊的家乡—福建宁化采集了巫姓族人的基因样本,检测表明,宁化巫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定的基因类型(国际学术界称C3单倍群),这种类型的人起源于东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在蒙古族等北方民族中分布的比例最高,属于这种类型最著名的家族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族。由于巫姓具有这种基因类型,我们就知道巫姓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塞外草原的民族。巫姓与成吉思汗的族人有共同的血统,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远房亲戚”。因此,谜团的答案是:巫罗俊不是南方的土著,而是从遥远的北方辗转迁来的。这与众多巫氏族谱其实是一致的,历史学家的怀疑可以放下了。那么,一个草原上的家族,怎么会成为汉人,又迁徙来到南方的腹地福建呢?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支塞北草原上的骑射民族进入了中原,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入了汉族。
1、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汉族、畲族还是古代百越人?
基因调查提供的证据:“检测了福建宁化境内的105个姓氏的393个样品,其中一些姓氏有不同的血缘分支,所以总共获得279个姓氏家族的样本。在这些姓氏家族中,绝大部分(将近三分之二)的父系血缘来自北方中原汉族,小部分来自百越族群和苗瑶族群(畲族)。宁化是客家祖地,而宁化的客家姓氏与其他客家地区的客家姓氏分布也很类似。因此,客家基因族谱的系统分析表明了客家人起源的主体是北方中原汉人。” 另外,基因检测表明宁化的很多传统大姓,比如伍、罗、曹、张、巫、伊、刘、王、马、李、孙、郑等等,都是来自北方。
2、被称为“客家祖地”的石壁居于何种重要的地位?
“客家人基因族谱”项目认为:“遗传学支持石壁的独特历史地位。该项目专门对石壁附近(石壁镇和淮土乡)的姓氏家族的基因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壁的姓氏的父系血缘中,中原汉人起源的比例(75%)远远高于宁化的其他区域(65%),尤其高于宁化北片的水茜、安远、泉上一带(59%)。在这么狭小的地理区域里,能形成这么大的血缘成分的差异。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原汉人在南迁时,一下子涌入了宁化石壁这个狭小区域,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以至于经过千年的变化之后,还能占到血缘成分的绝大多数。” 除此以外,研究结果中还有两个信息让很有意思:
1、福建宁化县的伊姓人士,祖先是白人
伊姓是宁化的一大望族,在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对伊姓人士做基因检测之前,他们可能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白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由遥远的异国来到中华大地的。 “伊姓在全国范围是个小姓,人口排名239位,但在宁化却是一个大姓。族谱记载,伊姓的祖先在唐末迁入宁化,始祖是商朝的贤相伊尹,世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唐末避乱迁入宁化。” 客家基因族谱研究结果表明,伊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国际遗传学界称R1b1a2单倍群),而这种类型是白种人特有的。这个基因类型的人主要分布在一些西欧国家,占到人口的80%以上。属于这种基因类型的人都是从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因此这些人都是远房的亲戚,不管他们是在中国、英国、法国还是西班牙。伊姓古老的祖先最居住在西方,后来到了华夏之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伊姓的先祖是如何和为什么来到中国呐?一种可能性是,他/他们是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西方商人或使者。还有一个可能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有很多塞外胡人进入中原,融入汉族;鲜卑族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当时在北方建立了很多王朝,他们中有白色人种的成分。史书记载,北魏时期有一支鲜卑贵族伊娄氏改姓为伊,所以,宁化的伊姓可能是出自鲜卑族的这一支。到了唐朝,伊氏家族已经居住在中原地区。到了唐末的战乱时期,伊氏的祖先又从河南迁到了福建宁化,成为了客家人的一部分。伊氏家族在宁化落地生根,繁衍了千年,到今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才被揭开出了身世的奥秘。
2、巫氏始祖与“成吉思汗”家族是亲戚
巫罗俊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听起来都觉得很陌生。他,可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巫姓的始祖呐! “在隋末唐初统领民众开发宁化地区时,建立了宁化县的前身—黄连镇,巫罗俊就是宁化人。巫姓是客家人的大姓,子孙已经远播世界各地,各地族人常设家庙祭祀巫罗俊公。巫罗俊的身世和来历,据历代名贤所作的考证,也是众说纷纭。族谱中的常见说法是,巫氏世居山西平阳,南北朝时辗转来入闽至剑津,隋末巫罗俊随父亲迁入黄连峒。然而,也有历史学家质疑,认为当时的黄连是少数民族地区,要想成为他们的领袖,除非巫罗俊自己就是当地土著。客家基因族谱也已用基因检测的手段解开这个历史疑问。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在巫罗俊的家乡—福建宁化采集了巫姓族人的基因样本,检测表明,宁化巫姓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定的基因类型(国际学术界称C3单倍群),这种类型的人起源于东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在蒙古族等北方民族中分布的比例最高,属于这种类型最著名的家族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族。由于巫姓具有这种基因类型,我们就知道巫姓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塞外草原的民族。巫姓与成吉思汗的族人有共同的血统,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远房亲戚”。因此,谜团的答案是:巫罗俊不是南方的土著,而是从遥远的北方辗转迁来的。这与众多巫氏族谱其实是一致的,历史学家的怀疑可以放下了。那么,一个草原上的家族,怎么会成为汉人,又迁徙来到南方的腹地福建呢?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支塞北草原上的骑射民族进入了中原,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入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