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伤星吧 关注:123贴子:3,990
  • 14回复贴,共1

【原创+连载】隐水浒~天暗星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将我之前写的关于杨志的两个帖子合并在一起,并且继续写下去


IP属地:安徽1楼2015-11-05 21:23回复
    督战队这个词,百度的解释是:士兵监督单位。在战场上监督士兵,以防止逃逸,若出现逃兵现象,有权利对逃亡士兵就地处置(枪决)。
    所举的例子却只有尽是近现代国外的例子,或者敌对阵营的例子,如十月革命,朝鲜战争,国军等等
    对不能说太多的阵营则讳莫如深,也没有提到中国古代的情况。
    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呢?(当然,我最终的问题无疑将指向梁山有没有,但是不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中国古代有没有督战队,答案是:有
    让咱们先看一系列考古文献



    壁画图和文献说明都很清楚,古代战争中,在冲锋向前的大军后面,压阵的四名手持斧钺的战士,就是督战队


    IP属地:安徽2楼2015-11-05 21:39
    回复
      什么样的人适合担任督战队指挥?
      成天和手下称兄道弟打成一片的肯定不合适,
      心软仁慈悯恤部下的也不合适,该残忍时候就得残忍
      孤傲而无名利之心,独来独往的也不合适
      ———因为成为督战队,意味着你的人望基本不可能来自下属,只能专一地来自上司。
      督战队的合适人选,有必要和大众保持距离,甚至和同僚保持距离。
      上梁山之前,谁被下属抱怨得最多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试想一下,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情节,作者难道仅仅只是想批判他对手下苛刻吗?难道就不可能想透露点什么信息,对今后的他在今后大小战争的作用,走向,命运和贡献,有所暗示吗
      杨志的星位是天暗星,一个暗字,难道仅仅是暗淡无光?会不会有可能他就是一个黑洞?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起着可怕的作用?


      IP属地:安徽3楼2015-11-05 21:40
      回复
        首先,
        从与梁中书的交谈里,可以看出杨志对军心涣散无斗志的危害,非常重视和敏感:
        【梁中书道:“恁地时多着军校防护送去便了。”
        杨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一句“都是先走了的”,走了不算,还”都“!!可见杨志强调得多么严重!!
        他是从哪里、凭什么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
        接下来杨志在路上的态度,更是进一步说明了,杨志对军人们【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并非是为了歪曲他个性残暴---------作者没那么情绪化和感性----------杨志对待别人的态度是正常的,在东京居然能和那个牛二认真废话半天才动手,在二龙山下和曹正这样的没啥地位的也能谈得来。
        杨志的严厉是有明确指向的,那就是厢禁军
        同一个押送队里,对于虞候他就只是”嗔“,因为虞候不是军人,即使梁中书明令都听杨志命令,他也严格区别对待
        【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看到这句台词,还看不出督战队的做派吗?


        IP属地:安徽4楼2015-11-05 21:57
        回复
          杀牛二已经足见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对牛二再勇敢的人也绕道走,不是害怕,而是不想沾染脏东西。杨志解决了牛二,某种意义上,他起了”清道夫“的作用,抛开个人得失以及人道主义这些和平时期的惯常思维,杨志这种干”脏活“的精神,在战争和军情是有重要意义的。
          如果杨志这角色在水浒中真的定位在督战,那么他失败逃跑的举动就在常理之中,仔细想就明白了。
          督战者,与战斗者原本就是对立的,打败仗意味着无战可督,没听说督战者这时候会自行转换成战斗者,或者替战斗者承担战败责任。
          杨志的为人一直被评价不高,但是他的作用却又可能被小看了,至少,作者对他的本事是肯定的,大名府比武专门秀一场不算,甚至和林,鲁都比肩过。这样一个人物,又有极端的特色,保不定就是有特别的用处。
          这就像我们玩角色扮演游戏里,有英雄、战士、法师、刺客、刽子手、盗贼。如果杨志的作用比较拿不上台面,却又无人替代,那也不见得不是一种“重要”。


          IP属地:安徽5楼2015-11-05 21:59
          回复
            关于杨志的结局,我一直猜不透作者的用意。
            根据书中交代,征方腊时,打下润州之后:
            【却说宋江在润州衙内与吴用商议。。。。。一面调兵出城,来取丹徒县。点五千军马,为首差十员正将。那十人:关胜、 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花荣、徐宁、朱仝、索超、杨志。。。。。。宋兵十员大将,夺了县治,报捷与宋先锋知道,部领大队军兵,前进丹徒县驻扎。赏劳三军,飞报张招讨,移兵镇守润州。次日,中军从、耿二参谋赍送赏赐到丹徒县,宋江祗受,给赐众将。 宋江请卢俊义计议调兵征进。。。。。当下宋江阄得常、苏二处,卢俊义阄得宣、湖二处,宋江便叫铁面孔目裴宣把众将均分。除杨志患病不能征进,寄留丹徒外,其余将校拨开两路。
            润州是征方腊时期的第一场战役,杨志于这次战斗之后就病了,留在丹徒这个地方。
            然后,整个征方腊期间的战斗就与杨志彻底无关了,一直到整个战役结束,方腊就擒,鲁智深坐化、林冲风瘫之后,这时候书上才又一次交代:
            【张招讨、童枢密、都督刘光世,从、耿二参谋,大将王禀、赵谭,中军人马,陆续先回京师去了。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又感搅肠痧而死。宋江见了,感伤不已。丹徒县又申将文书来报,说杨志已死,葬于本县山园。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也就是说,整个征方腊期间,杨志都不和大家在一起,他一个人在丹徒县,一直生病着,病着,病到战斗刚刚结束,他就死了
            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天暗星的“暗”,会不会指的就这段时期,他托病脱离了组织,一个人潜入了黑暗之中,如隐身一般,其实始终不离战场左右
            而他的死,只见文书,未见尸首,也可以是真的(类似兔死狗烹或杀人灭口),也可以是假的————不过,以杨志一贯的倒霉命运来看,我倾向于是真死,只是未必是病死。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5-11-05 22:08
            回复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杨志打自上了梁山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戏了,完全是随着大众一起走,不但如此,他的座次还不断往后掉,从二龙上的二当家,到了梁山排在了武松之后,到上贴我列示的攻打丹徒县时,甚至连座次在他后面的徐宁索超都列在了他的前面。
              是杨志没有本事吗,当然不是。像《青面兽北京斗武》那样专门写一个将领在军校场斗武被众将从不服到喝彩的重彩笔墨,专门留给杨志,在我看来是有用意的。千丝万缕与杨志“边庭上一枪一刀”的理想联系在一起。
              上二龙山之前,除了宝刀杀泼皮之外,杨志遇到的对手无一不是正规科班出身的军人,如林冲、鲁智深,以及大名府的这几个。
              而宝刀杀泼皮,本身就是悲凉的暗示,暗示杨志走上落草的路,不能去“边庭上一枪一刀”,实在正如这落魄的宝刀一样。
              事实上,我推测杨志在梁山上的日子,是极其不快乐的(咱不说他不得志,他的志不在梁山,就永远不会在梁山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仔细考察杨志在梁山上的人际关系,会发现他是和梁山好汉们有过节最多的 :
              1、 在资历最老的一批人杜迁、宋万等眼里,杨志当初坚决不上梁山,如今腆着脸回来,面子上抹不开,杨志不可能和他们走太近。
              2、 同样出身科班的,林冲当初是劫他过行李的,他们两想走近也不容易。
              3、 吴用,晁盖、三阮这些人当初是从他手里劫走生辰纲的,更不可能将之引为心腹。
              4、 来自北京的索超,和杨志在大名府共事时就有些暗暗较劲,上山以后也未见他们叙旧。(林冲和徐宁就叙过旧)。
              从人际关系上来看,杨志似乎一个信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值得倚重的靠山都没有。


              IP属地:安徽10楼2015-11-05 22:17
              回复
                这里多少就带出了一个可能的伏笔。。。梁中书会不会想置周谨于死地??
                杨志大约对这些水底下的阴谋全无所知。他一心希望能够在梁中书面前有个出色表现。
                杨志忘记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没有摸清楚各派系之间怎么回事之前,锋芒毕露对自己是木有好处的。
                同是比武,可以拿林冲和他比较一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时候,就比杨志更懂人情世故
                林冲初到柴进庄园,不清楚洪叫头的来历,非常低调。柴进叫他比武,他口称“小人却是不敢。”给拒绝了。
                洪教头的址高气昂也让林冲不放心他和柴进是什么关系,“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直到彻底弄清楚情况了才开打。
                杨志以一个配军身份,与正规军比武,他更应该低调,
                可能是粱中书青眼有加得太厉害,让他受宠若惊,忘记了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也因此,他和周谨比枪,就赢得大大得不妥【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上一点白。梁中书大喜】
                -----赢当然要赢,但不能赢得如此不给对方面子,自己只中了一点白,大可以让周谨也只中三、五点白就可以了,却偏偏要三五十处。杨志不给正规军面子,得罪的可不是周谨一个人哦。
                也许他当时只想到,只要梁中书高兴就行了,可没想过一旦被同僚孤立,其实处境非常危险。
                果然,他让周谨输得难看,梁中书当场就把周谨的官职拿下来给杨志了。
                这时候,又一个不把上司放在眼里的属下又站出来阻拦
                军兵马都监李成这般说【周谨枪法生疏,弓马熟闲。不争把他来逐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再教周谨与杨志比箭如何?】
                梁中书在没有得到心腹之前,对这帮人也不敢太果断。就答应了。
                于是杨志再次呈现出他竭力炫耀本事的作风,用三种不同方法挡住了周谨的三只箭。
                (注:杨志挡箭的动作非常让我吃惊,尤其后两支,一支用弓拨开,一只用手直接接住,多少有点出神入化的玄幻感觉)


                IP属地:安徽12楼2015-11-05 22:20
                回复
                  等他射回去的时候,因为不想害命,只是射伤了周谨。也许比射死了更糟糕,难保周谨不报一箭之仇。
                  话说回来,梁中书连续两年生辰纲被劫,就冲他和属下这种面和心不和的关系,完全有可能就是内部人故意走漏了消息,放给给江湖人士了。
                  上一篇说到杨志和周谨比箭,用三种不同方法赢了他,让周谨颜面扫尽。当杨志一箭将周谨射下马之后,书上这么写的:
                  “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杨志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充其职役。”
                  整个校场上就这两个人乐,其他人心里怎么想的,立刻就出来了:
                  “只见阶下左边,转上一个人来,叫道:“休要谢职!我和你两个比试。”
                  这就是索超,他敢直接正面阻拦上司梁中书亲自下发的提拔令,也是背后有众同僚撑着的。果然,李成立刻上前附和:“相公,这杨志既是殿司制使,必然好武艺。虽和周谨不是对手,正好与索正牌比试武艺,便见优劣。”-------反正就是拦着,想尽一切办法拦着。
                  梁中书心里也明白的很,岂止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杨志叫他们不服,这些人矛头真正指向的是自己。杨志来到之前,这些武将们结成一团抗衡梁中书的局面,是梁中书竭力想打破,而众将竭力要维持的。杨志的升迁与否,是双方博弈输赢的一枚重要棋子。
                  周谨是梁中书亲自点名与杨志比试的,而索超主动挑头,其实是将对峙挑明公开化了,双方都知道下一步很关键,都有豁出去的意思,其他的管不了许多了。
                  因此,梁中书特地将自己的战马借给杨志骑,又叫他后堂整齐装束。梁中书这种不加掩饰的偏爱,立刻引起下属的不满,于是李成也如法炮制地把自己的坐骑借给索超,并且对索超耳边附言::“你却难比别人。周谨是你徒弟,先自输了。你若有些疏失,吃他把大名府军官都看得轻了。我有一疋惯曾上阵的战马,并一副披挂,都借与你。小心在意,休教折了锐气。”
                  可见在这些军官心里,连梁中书都是被排外的,更不要说梁中书提拔的人。
                  经过一大段眼花缭乱的从装束到比武的描写。
                  书上写着:“当下杨志和索超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索超作为日后同为梁山好汉之一,真功夫是有的,所以杨志不能秒杀他,双方需要斗几个回合。
                  但是,如果一直斗下去,迟早要分出胜负。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5-11-05 22:22
                  回复
                    索超的武艺到底是不是和杨志的真不分上下?仔细看看很有意思。
                    李成、闻达这两个总带队的,在职场上早就混得人鬼人精。杨志和周谨的比试已经让他们看出杨志武艺高强,不是等闲之辈。看他们是采用什么手段来达到保全自己颜面的目的:
                    【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闻达心里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慌忙招呼旗牌官拿着令字旗,与他分了。将台上忽的一声锣响,杨志和索超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旗牌官飞来叫道:“两个好汉歇了,相公有令。”】
                    1、先是带头叫好,好啊,真好!太强了?有意将双方都一般夸赞,其实是暗暗造舆论声势显得索超和杨志都很强,把索超给抬上去了。
                    2、然后借口恐怕两个内伤了一个-------他们真的会担心杨志受伤?杨志受伤他们还巴不得呢,他们真正要保护的是索超。但是不便公开偏袒,就用这种迂回的理由。【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这话说的啰嗦,却微妙,如果都担心,完全可以说【只恐伤了两个】,偏偏强调两个内伤了一个……
                    3、明明是闻达擅自做主叫棋牌官叫停比试双方,棋牌官也心领神会,伪称是相公(梁中书)有令------打着梁中书的旗号行自己的主张,再次暴露梁中书被部下架空的真实情况。
                    至此,李成、闻达也见机行事,晓得今天不可能全胜梁中书,出于尽最大余地挽回己方势力和体面的考虑,他们向梁中书提出了折中方案:
                    李成、闻达下将台来,直到月台下禀覆梁中书道:“相公,据这两个,武艺一般,皆可重用。”
                    原本梁中书只想提拔杨志,在李成、闻达的作梗之下,却要同时提拔索超,这是违背他的初衷的。
                    即使是平手的结局,梁中书也心满意足了(可想而知他过去受到的掣肘多么厉害)
                    书上写梁中书的反应是“大喜”,他喜的是什么,且容我分析一下:
                    梁中书的意思是,只要你们今天答应我提拔杨志,其他好说,我大可以以后慢慢给机会继续栽培他,最后让他取你们而代之
                    谁不想重要岗位上安插的是自己的心腹,梁中书正是按照心腹的方向培养杨志。
                    比试结束之后,再看看众将的态度:
                    “回到府中,众官各自散了。索超自有一班弟兄请去作庆饮酒。杨志新来,未有相识,自去梁府宿歇。”
                    按理,都是能征惯战的男子汉大丈夫,这时候完全应该不打不相识,正好一块儿邀请了去喝酒,从此哥们义气称兄道弟的开始。水浒传不是一向最喜欢描写这种场面的吗?
                    怎的杨志的武艺让众人畏服,喝酒作庆就没份了?--------不用多说,真的不用说的太明显了(笑~~~),杨志希望通过梁中书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意味着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大名府众军官的对立面上,注定不能融入他们中。
                    "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这句话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只有索超钦伏杨志,没有杨志钦服索超,两人本领高下已经暗暗分出。第二,只是钦伏,并无交代二人是否因此开始了交往。我依据容本,也没有在后期同聚梁山的文字里找到此二人有叙旧的痕迹。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5-11-05 22:28
                    回复
                      有句老话,谁能从陷害你得到好处,谁就是最有可能陷害你的人。
                      前面我分析了梁中书与众部将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名府上下武官对杨志暗中的敌视。
                      只要略知人性的弱点,就不难理解这些人决不可能愿意看到杨志有朝一日凭本事被提拔重用,李成闻达这些高级武官,更不会允许梁中书和杨志顺利实现强强联手,直接造成对他们自己地位的威胁。
                      当梁中书委派杨志押送生辰纲时,对杨志说: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
                      李成闻达为首的军官派,会放任这种情况顺利实现吗?他们想尽办法也会教生辰纲送不成。
                      生辰纲的陷落,表面上看是晁盖吴用定计谋智取的结果,实际上是李成闻达为首的军官派与梁世杰杨志博弈输赢的又一枚重要棋子。在危机四伏的大名府,生辰纲尚在打点之中,消息已经如风般传到江湖各路好汉的耳朵里,这些李成闻达手下的官兵,包括那个倒霉的周谨,在这种事情上绝对是起了通风报信的作用。
                      水浒传里,生辰纲先后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的情形书上是这么写的:
                      “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至今严捕贼人不获。。”
                      “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
                      从上面这段话来看,第一遭被劫持的生辰纲竟然成了无头公案。
                      水浒传的108好汉基本上把江湖各路有声望的三六九等天下英雄全囊括在内了,居然都和这次抢劫案没关系,什么道理?
                      后世有人将这路盗匪推崇倍置,觉得与吴用等相比,第一次截获生辰纲的人才是真正有勇有谋的好汉。。。似乎这几百年就没有人从另外一个方向去想过:
                      第一次的失陷,根本就是一桩监守自盗。
                      那些对梁中书怀有贰心的军官们,押送生辰纲上路之后,瞅到一处方便的地点,将金银宝贝上下接应,藏匿得滴水不漏,吃抹干净之后拿出事先精心编造的案发过程和捏造出子虚乌有张三李四,外带布置伪装一些苦肉计,州府到哪里去拿人??
                      就算梁中书心里怀疑,有李成闻达之流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稀泥,打哈哈,求情阻拦,将事情拖到不了了之,梁中书又如何去深究?他连个心腹干将都没有,这事更无法彻底搞清楚了。


                      IP属地:安徽15楼2015-11-05 22:32
                      回复
                        梁中书是靠妻家才被重用发迹的,因此和老丈人搞好关系是他本人的头等军国大事。
                        送生辰纲这样重要的任务,想都不用想,肯定要委派一个最信任的人去做,且这个人还必须本领高强。
                        往年这个人选只能矮子里拔将军,从大名府现成军官里挑,挑来挑去都是李成闻达一伙的。
                        但是今年不同了,新来个杨志,“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如此受器重,最重要的事情不安排他,还会安排谁?
                        所以尽管梁中书还在和夫人含糊着,希望老婆大人亲自钦点杨志(这样更有利于杨志的提拔速度,只要杨志安全送到生辰纲,梁中书就可以归功夫人慧眼识人才)
                        但是上至李成闻达,下至各级军官,心里早就透亮。生辰纲的委派人选肯定是梁中书最信任的杨志,而不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员。
                        对付杨志,只能靠江湖势力了。所以,去年各路知名好汉没有劫到什么生辰纲,但是今年却如同收请贴一样早早就被专人来报消息了。
                        对此,单纯的杨志完全一无所知,当梁中书当面嘱咐他的时候
                        他只想到了外部危险:
                        “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甚是不好。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
                        针对盗匪众多,杨志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简要概括就是:乔装改扮,财不外露。“只做客人的打扮,悄悄连夜送上东京交付。”
                        从常理上说,打扮成普通人混在人群里,确实很难寻觅。杨志这一招在没有内奸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是,别忘了大名府恰恰有一群内奸,什么时候起程,多少人,是什么打扮,每天出发时间和特点,早就透露得一清二楚。
                        更不利的是,杨志的脸上有特定记号,青色胎记,这个细节再透露给强人们,沿路的土匪十有八九都不会弄错。
                        否则在那个交通不便,没有无线电的时代,晁盖吴用等怎么就跟踪的那么准确,简直卫星定位似的。杨志等才在黄泥岗没呆几分钟,那边就有卖枣子的探上来了。
                        在这样一张天罗地网之下,生辰纲的失陷可能几乎是百分之百,躲过了这一拨强人,肯定还有另一拨在下个路段等候着。
                        “智取”的本身也可以说明,晁盖等人根据刘唐从大名府搞来的信息,研究过杨志的武功。不然七位好汉,何至于不敢应对一个杨志,而要走“智取”。倒不见他们后来哨聚梁山,抢劫客商的时候次次搞“智取”?
                        盖因从北京方面传来的消息,杨志本领太高强,很难对付(大名府武将相对地饭桶居多),晁盖等人等人一合计,得,那就不要硬拼了,免得己方人员出现伤亡。


                        IP属地:安徽16楼2015-11-05 22:33
                        回复
                          最近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杨志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五侯杨令公之孙?
                          水浒里出身贵胄的人不少,比如柴进,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
                          关胜也算,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
                          所不同的是,柴进和关胜的世家都是别人介绍出来,足见人尽皆知。
                          而杨志,却是自己在人前说的,这真伪就有些蹊跷了。
                          虽然他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家中又有祖传宝刀,但也不能证明他一定是杨令公之孙。
                          有几个疑点可以推断杨志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1、如果杨志真的出身显赫,高俅一定知道,熟谙官场的他就算替自己考虑,官官相护,也也没必要“文书一笔都批倒。”
                          2、杨志杀死牛二,算是做了一件轰动的事情,书上写了众多押牢禁子节级可怜他是好男子,街坊百姓也送饭与他,连押送的张龙赵虎也不与他为难,只说他是好汉,偏偏似乎大家全都忘记了他是“杨令公之孙”。
                          3、书上说梁中书在东京认得杨志,但是也没有说知道他是杨令公之孙。我们对比看看鲁智深初见林冲“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可见与林冲情况很不相同。
                          4、除了那次向王伦等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了自己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独自一人时候的心理活动从来没有出现过杨令公大人的身影,倒是无名的父母让他念念不忘。
                          5、梁山排座次的时候,考虑到人脉资源和社会地位,出身是否高贵是一项必要考虑的标准。所以柴进、关胜等人的位置很靠前,连大地主李应都不低。为何独独落下了“五侯杨令公之孙”?是宋江的疏忽吗?
                          6、杨志扯谎不打草稿的时候也是有的,比如拒绝王伦邀请入伙的时候,就说“洒家有个亲眷,见在东京居住”,其实他在东京根本举目无亲。


                          IP属地:安徽17楼2015-11-05 22:36
                          回复
                            接下来专门说说王伦和杨志的关系,最近重新翻了一下容与堂刻本,发现没有“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这句话,可见是后人添加,不但抹黑了王伦,也在一定程度上王伦为什么对杨志一见如故主动挽留的深层原因造成了误导。----------王伦忌惮林冲的才能不假,但是怎么就肯定杨志一定会和林冲作对,而不是强强联手把王伦先做掉再平分江山?
                            王伦不放心林冲,但是未必不放心杨志。为什么这样说呢?
                            1、王伦道:“你莫是绰号唤做青面兽的?”---王伦知道杨志的绰号。
                            2、王伦道:“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武举时,便闻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如何教你空去?”-------------------杨志说“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看来两人曾经在那个时期都去过东京。王伦不曾见过杨志,却又知道他的绰号,可见那时候杨志在武举应试中表现优异,小有名声。
                            -------------但是有趣的是,当杨志自称是三代将门之后时,王伦却并未对此表现出多大兴趣,只是表示佩服杨志本人。
                            古人对祖宗的敬畏,也是有势利眼趋势的,只要是名人也恨不能找个理由靠上去,有句老话"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那真的是亲戚吗?像所谓几百年前是一家的这种逻辑,让古人攀附名门更方便,比如刘备一编草鞋的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相反,如果祖宗没出息,子孙很厉害,那祖宗直接被后人给否了都是可能的,尤其需要神话君权的时候。比如刘邦被传说是赤帝和他母亲生的,直接给他那个务农的生父戴绿帽子了。
                            有人认为习武之人对传承比较重视,应该不至于做出这种冒认祖宗的事情。但我是觉得,天性与本能,趋利避害,古人求富贵种种心态和我们其实区别不大,只要有动机,以及审时度势判断有无可能成为穿帮,古人也未必做不出。古人,尤其造反的人,连天命都敢假托,何况祖宗?论理古人比今人迷信,假装天神附体下凡不是更会被天打雷劈吗,可是举大事的人从来不在乎这些。
                            不仅杨志的出身存疑,其实连曹正是否真正是林冲徒弟,也存疑。一来曹正身上我实在上看不出又林冲本事的影子,二来林冲似乎没承认过曹正是他徒弟,二者也没见特别的交情。多半是曹正和林冲有过一面之缘,以林冲喜欢救济穷人的性格,不介意指点了曹正几次,从此曹正在外人面前就以林冲弟子自居了。


                            IP属地:安徽18楼2015-11-05 22:39
                            回复
                              杨志在上梁山之后,根据小说情节的交代,约莫参加了以下几次战役:
                              1、宋江闹西岳华山那一仗杨志和林冲、花荣等担任先锋。
                              2、宋江病重时期,吴用智取大名府那一仗,杨志与秦明等组成第四队,负责策应。
                              3、降将关胜第一次出战,杨志和林冲负责压阵监督。
                              4、攻打曾头市,杨志与史进组合攻打正北大寨。
                              5、卢俊义上山之后,随同卢俊义
                              6、两赢童贯时,杨志再度与史进组合
                              7、两败高太尉时,杨志与林冲、朱仝轮番从背后截杀败军
                              8、梁山招安时候,在队伍里与花荣走在一起。


                              IP属地:安徽19楼2015-11-05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