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手即停的私人公交运行线路到标准化运营的14条公交线,从小型中巴车到LNG环保节能公交车,从只在白天运行到增加晚班车……几年来,我市的公交运行时时在变,市区一体化的运输系统和服务系统经历着一次次嬗变……公交车,带领着我市逐步驶入公共交通发展“健康快车道”。
一场马路上的恶性竞争
“最开始出现的公交车根本没法提,运营市场混乱,车小座少,还不按点发车,有的时候等半天等不到一辆车。那时,公交车有固定的站点但不停,都是随招随停。”回忆起二十年前刚在宣城出现的公交车,年过70岁的市民李长乐直摇头。
提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的公交车,脏乱差、招手即停……成了大家脑海中的公交“符号”。
90年代初期,国家允许个体经营者进入客运班线经营市场,于是一辆辆由“妻子卖票、叔侄开车”的个体经营面包车、中巴车开始频繁穿梭在宣城大街小巷上,自此一场马路上的恶性市场竞争便开始了……
1994年,刚满30岁的魏东林成了宣城当时从敬亭山发往林工商公交线路的驾驶员之一。“那个时候,个体客运户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飞车抢客’是我们司机常用的招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公交车与公交车并肩飞驰,目的就是抢下一个站点的乘客。”说起“飞车抢客”的经历,魏东林直言,这样的情形经常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时,不少个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运营过程中甚至出现各种超员超速、不按站点停靠、高峰期多车抢客、平时路上没车的现象。且由于缺乏培训的个体经营班线驾驶员服务意识不强,运营车辆车况差,还经常引发市民之间的“口角”。
这样的公交车经营模式,不仅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宣城公交的健康发展。
一场化零为整的公交改革
为了走出个体承包公交车的不良现状,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一体化改造势在必行!
2006年初,我市敲定了公交车一体化改革方案。原来私人承包的30多辆城市公交车辆,根据车辆现值、预期收益补偿、社会贡献奖励、政策支持奖励、劳动力补偿等情况,分块制定回购或报废方案。同年8月,我市成立了宣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市公交车正式告别了“家庭作坊”时代,形成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7条线路,共90台辆公交车的新局面。且宣州区率先在全市公交行业全面推行无人售票车,票价也正式变为1元。
告别“招手即停”,向规范化服务迈进,市民是否感受到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提质?
宣城市公交公司运行之初,便对所有驾驶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2006年刚进入公交公司,驾驶1路公交车的司机张超,对当年第一次穿着制服驾驶公交车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公交车上安装有自动报站器、电视播放器、文明行为提醒、智能控制车门开关等设备,这些,不仅让他为之激动,也在市民中引起了一阵轰动。车辆的焕然一新,市民们也新奇不已,也有些市民因观看车载电视而坐过站。而在新公交运行指出,这样的“趣事”时有发生。
如今,张超驾驶公交车已有8个年头。这8年里,他也亲历了这一小小“车厢”里市民的变化。因之前,公交随叫随停,在2006年运行之初,市民对公交车必到站停靠上客并不十分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市民都能自觉地在公交车站台候车。除此之外,以前在公交车上乱扔纸皮的人众多,现在市民们都养成了将垃圾扔进车内垃圾桶的好习惯。
一次斩断“黑尾巴”的环保之战
公交改革,大功告成。但公交发展,仍在继续。
2012年至今,我市先后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重大战略部署。正是这时,我市也正式向公交车排出的大量黑色尾气宣战。
2012年初,为提高我市空气质量,降低公交车尾气污染率。我市购置了70辆柴油和电混合的新能源公交车。这批新能源公交车,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污染,还让公交车的“黑烟”尾气时代面临彻底“围剿”。
宣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营运部部长祝道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台公交车一年运营8万公里计,混合动力的公交每年可节油2000多升,尾气排放可减少50%以上。2012年-2013年,全市因此累计节油200多吨。
2014年,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对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作出明确规定。为扼住公交车尾气排放的“咽喉”,我市再次出手——2014年6月28日,50辆LNG公交车首次进入我市公交市场,拉开了我市公交专线车辆由混合动力公交车更新为纯液化天然气公交车的序幕。
说起LNG公交车的好处,市公交公司一位姓曹的负责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LNG清洁能源公交车燃烧的是液化天然气,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效益突出等诸多优势。LNG是经加压降温而得到的液体天然气,能量密度大,汽车行驶里程长,单次加气可持续行驶400多公里,完全能能够满足城市公交长途行驶对能源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LNG在液化过程中,已除去了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气、固体杂质和水,基本可达到公交车尾气“零排放”。
他表示,一辆燃油公交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0辆小汽车的排放量。如果将全市272辆公交车全部改为LNG公交,就相当于改造了13600辆小汽车,这将对改善我市大气环境、降低PM2.5排放将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一条智能化的配套之路
大规模场站、徽派特色候车亭、智能IC卡……随着我市公交事业一路发展,除了公交车本身的不断更新,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升级换代。
“市公司成立之初,市区公交只有1个终点站。自2006年起,随着公交大巴上线,场站设施的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2006年底,占地2亩的宣城公交第一个大型枢纽站——敬亭山东大门公交场站正式启用。随后,又先后建成了城东、城北换乘站等多处标准化公交场站,下一步我们将在绕城公路和新宣中附近分别建立占地80亩和30亩的集停车、维修保养、车辆安全检测、办公、加油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公交停保场。”说起公交车的补给“休息站”——公交场站,市运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滔滔不绝。
如今,在宣城市薰化路路段,一座座美观、大方的徽派候车亭在蓝天白云下,与黑色柏油路、绿化带构成了一幅美妙画卷。“以前的候车亭就是在路上随便插个牌子,没想到如今的候车亭不仅舒适整洁,能遮风挡雨,更凸显出了我市徽风皖韵的城市特点,与街景完美结合。”提到目前我市投入建设的10余座徽派候车亭,市民蒋丽有感而发。
随着时代往前推进,公交月票也开始在2008年进化成智能IC卡。“月票是纸做的来回拿容易弄坏,IC卡放在包里不用拿出来,贴近感应器就能划卡,方便多了!”在宣城某市直单位上班的市民顾琳琳一直是公交智能IC卡的忠实用户,去年她还给上小学的儿子办了张学生IC卡。“办公交卡还能有9折优惠,太人性化了!”顾琳琳高兴地说。
一张以民为本的服务网格
从2006年开通的7条线路,到如今的14条线路,从最初的市区范围延伸到宣湖办事处、古泉客运站等地,从最初的普通客运车到如今的空调车,承载着市民去往各地的公交车,也正由简陋变成时尚,由单调转为丰富。
79岁的鲍安川老人是古泉镇通公交车的受益者之一,见到记者时,他兴奋地说,“这辈子都没想过公交车的线路能延伸至这么‘偏僻’的地方。”
以前,从古泉镇到宣城市区,要经历先农班车、再打车的困扰。人辛苦不算,来回车费就要20元。但这20元钱对只务农的鲍大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自从2路公交车延伸到古泉镇以来,鲍大爷再也不用为坐车而伤脑筋。“现在福利待遇好,我办了老年卡,去市区一分钱都不用花喽!”鲍大爷笑着说。
2010年,我市正式开通从国鑫小区到敬亭山东大门的夜班车时间。但2010年末曾传出夜班线公交因乘客太少,要停运的传闻。“乘客再少也不会停运!”祝道武向记者介绍,虽然夜间乘客少,但是不少学校的学生晚上还要上自习,公交停运,孩子们怎么办?当年正在上高三,如今已经毕业工作的宣城中学学生顾盼盼对记者说,很感谢公交公司人性化的举措,如果当年夜班线停运,自习结束可能就“无家可归”了。
为宣城公交网络延伸鼓与呼的还有市民姚文君。每天送孩子去第二小学上学的她,自从坐上了LNG公交车,就再也不想坐其他公交车了。“座位很宽敞,空间比其他公交车大多了。最重要的是稳,不会像其他车辆,启动、停车时有巨大的颠簸感,孩子坐也更安全。”姚文君对LNG公交车的舒适度赞不绝口。
如今,我市的公共交通用遍布大街小巷的线路、服务网络承担起了市区近70%的客运量,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延伸了城市民生发展的理想。“我市新型的公交服务网络,还要在满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要求,及满足各种人群交通出行的服务要求上再革新!希望每个市民都能以乘客的身份,见证宣城公交的更多嬗变。”对我市公交车的未来,祝道武信心满满。
一场马路上的恶性竞争
“最开始出现的公交车根本没法提,运营市场混乱,车小座少,还不按点发车,有的时候等半天等不到一辆车。那时,公交车有固定的站点但不停,都是随招随停。”回忆起二十年前刚在宣城出现的公交车,年过70岁的市民李长乐直摇头。
提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的公交车,脏乱差、招手即停……成了大家脑海中的公交“符号”。
90年代初期,国家允许个体经营者进入客运班线经营市场,于是一辆辆由“妻子卖票、叔侄开车”的个体经营面包车、中巴车开始频繁穿梭在宣城大街小巷上,自此一场马路上的恶性市场竞争便开始了……
1994年,刚满30岁的魏东林成了宣城当时从敬亭山发往林工商公交线路的驾驶员之一。“那个时候,个体客运户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飞车抢客’是我们司机常用的招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公交车与公交车并肩飞驰,目的就是抢下一个站点的乘客。”说起“飞车抢客”的经历,魏东林直言,这样的情形经常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时,不少个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运营过程中甚至出现各种超员超速、不按站点停靠、高峰期多车抢客、平时路上没车的现象。且由于缺乏培训的个体经营班线驾驶员服务意识不强,运营车辆车况差,还经常引发市民之间的“口角”。
这样的公交车经营模式,不仅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宣城公交的健康发展。
一场化零为整的公交改革
为了走出个体承包公交车的不良现状,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一体化改造势在必行!
2006年初,我市敲定了公交车一体化改革方案。原来私人承包的30多辆城市公交车辆,根据车辆现值、预期收益补偿、社会贡献奖励、政策支持奖励、劳动力补偿等情况,分块制定回购或报废方案。同年8月,我市成立了宣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市公交车正式告别了“家庭作坊”时代,形成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7条线路,共90台辆公交车的新局面。且宣州区率先在全市公交行业全面推行无人售票车,票价也正式变为1元。
告别“招手即停”,向规范化服务迈进,市民是否感受到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提质?
宣城市公交公司运行之初,便对所有驾驶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2006年刚进入公交公司,驾驶1路公交车的司机张超,对当年第一次穿着制服驾驶公交车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公交车上安装有自动报站器、电视播放器、文明行为提醒、智能控制车门开关等设备,这些,不仅让他为之激动,也在市民中引起了一阵轰动。车辆的焕然一新,市民们也新奇不已,也有些市民因观看车载电视而坐过站。而在新公交运行指出,这样的“趣事”时有发生。
如今,张超驾驶公交车已有8个年头。这8年里,他也亲历了这一小小“车厢”里市民的变化。因之前,公交随叫随停,在2006年运行之初,市民对公交车必到站停靠上客并不十分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市民都能自觉地在公交车站台候车。除此之外,以前在公交车上乱扔纸皮的人众多,现在市民们都养成了将垃圾扔进车内垃圾桶的好习惯。
一次斩断“黑尾巴”的环保之战
公交改革,大功告成。但公交发展,仍在继续。
2012年至今,我市先后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重大战略部署。正是这时,我市也正式向公交车排出的大量黑色尾气宣战。
2012年初,为提高我市空气质量,降低公交车尾气污染率。我市购置了70辆柴油和电混合的新能源公交车。这批新能源公交车,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污染,还让公交车的“黑烟”尾气时代面临彻底“围剿”。
宣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营运部部长祝道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台公交车一年运营8万公里计,混合动力的公交每年可节油2000多升,尾气排放可减少50%以上。2012年-2013年,全市因此累计节油200多吨。
2014年,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对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作出明确规定。为扼住公交车尾气排放的“咽喉”,我市再次出手——2014年6月28日,50辆LNG公交车首次进入我市公交市场,拉开了我市公交专线车辆由混合动力公交车更新为纯液化天然气公交车的序幕。
说起LNG公交车的好处,市公交公司一位姓曹的负责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LNG清洁能源公交车燃烧的是液化天然气,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效益突出等诸多优势。LNG是经加压降温而得到的液体天然气,能量密度大,汽车行驶里程长,单次加气可持续行驶400多公里,完全能能够满足城市公交长途行驶对能源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LNG在液化过程中,已除去了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气、固体杂质和水,基本可达到公交车尾气“零排放”。
他表示,一辆燃油公交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0辆小汽车的排放量。如果将全市272辆公交车全部改为LNG公交,就相当于改造了13600辆小汽车,这将对改善我市大气环境、降低PM2.5排放将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一条智能化的配套之路
大规模场站、徽派特色候车亭、智能IC卡……随着我市公交事业一路发展,除了公交车本身的不断更新,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升级换代。
“市公司成立之初,市区公交只有1个终点站。自2006年起,随着公交大巴上线,场站设施的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2006年底,占地2亩的宣城公交第一个大型枢纽站——敬亭山东大门公交场站正式启用。随后,又先后建成了城东、城北换乘站等多处标准化公交场站,下一步我们将在绕城公路和新宣中附近分别建立占地80亩和30亩的集停车、维修保养、车辆安全检测、办公、加油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公交停保场。”说起公交车的补给“休息站”——公交场站,市运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滔滔不绝。
如今,在宣城市薰化路路段,一座座美观、大方的徽派候车亭在蓝天白云下,与黑色柏油路、绿化带构成了一幅美妙画卷。“以前的候车亭就是在路上随便插个牌子,没想到如今的候车亭不仅舒适整洁,能遮风挡雨,更凸显出了我市徽风皖韵的城市特点,与街景完美结合。”提到目前我市投入建设的10余座徽派候车亭,市民蒋丽有感而发。
随着时代往前推进,公交月票也开始在2008年进化成智能IC卡。“月票是纸做的来回拿容易弄坏,IC卡放在包里不用拿出来,贴近感应器就能划卡,方便多了!”在宣城某市直单位上班的市民顾琳琳一直是公交智能IC卡的忠实用户,去年她还给上小学的儿子办了张学生IC卡。“办公交卡还能有9折优惠,太人性化了!”顾琳琳高兴地说。
一张以民为本的服务网格
从2006年开通的7条线路,到如今的14条线路,从最初的市区范围延伸到宣湖办事处、古泉客运站等地,从最初的普通客运车到如今的空调车,承载着市民去往各地的公交车,也正由简陋变成时尚,由单调转为丰富。
79岁的鲍安川老人是古泉镇通公交车的受益者之一,见到记者时,他兴奋地说,“这辈子都没想过公交车的线路能延伸至这么‘偏僻’的地方。”
以前,从古泉镇到宣城市区,要经历先农班车、再打车的困扰。人辛苦不算,来回车费就要20元。但这20元钱对只务农的鲍大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自从2路公交车延伸到古泉镇以来,鲍大爷再也不用为坐车而伤脑筋。“现在福利待遇好,我办了老年卡,去市区一分钱都不用花喽!”鲍大爷笑着说。
2010年,我市正式开通从国鑫小区到敬亭山东大门的夜班车时间。但2010年末曾传出夜班线公交因乘客太少,要停运的传闻。“乘客再少也不会停运!”祝道武向记者介绍,虽然夜间乘客少,但是不少学校的学生晚上还要上自习,公交停运,孩子们怎么办?当年正在上高三,如今已经毕业工作的宣城中学学生顾盼盼对记者说,很感谢公交公司人性化的举措,如果当年夜班线停运,自习结束可能就“无家可归”了。
为宣城公交网络延伸鼓与呼的还有市民姚文君。每天送孩子去第二小学上学的她,自从坐上了LNG公交车,就再也不想坐其他公交车了。“座位很宽敞,空间比其他公交车大多了。最重要的是稳,不会像其他车辆,启动、停车时有巨大的颠簸感,孩子坐也更安全。”姚文君对LNG公交车的舒适度赞不绝口。
如今,我市的公共交通用遍布大街小巷的线路、服务网络承担起了市区近70%的客运量,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延伸了城市民生发展的理想。“我市新型的公交服务网络,还要在满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要求,及满足各种人群交通出行的服务要求上再革新!希望每个市民都能以乘客的身份,见证宣城公交的更多嬗变。”对我市公交车的未来,祝道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