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十四 抱树而泣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经在别的房间床上睡觉,后母亲自摸黑去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空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终于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1] ),字休徵。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2]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一作八十九),谥号元。[3] 今王祥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人物生平 事母极孝王祥雕像 (4张)王祥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王祥的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征辟都不到。[4] 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继母朱氏对他并不好,多次在王祥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所以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但王祥却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5] 治理徐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扶持着朱氏带着弟弟王览到庐江避乱,隐居二十多年,不受州郡的征召。朱氏去世时,王祥由于过分悲痛而致病,要扶住拐杖才能起身。[6]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泰山太守吕虔出任徐州刺史。不久后便召王祥任州别驾,他坚决辞让不到任,经王览劝说,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应召。王祥到任后,吕虔就把州政都委托给他。当时盗寇四处横行,王祥率领并鼓励士兵,讨伐盗寇,将其一一击破,州内因而清静无事,政令教化也推行无阻。当时百姓编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7-8] 仕途高升三国志11的王祥后被举为秀才,任温县令,经多次升迁后,任大司农。[10]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王祥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又拜光禄勋,转任司隶校尉。[11]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王祥因随司马昭讨伐毌丘俭,而增加食邑四百户。[12]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朝廷任命尚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辞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与王祥。[13] 后迁任太常,封爵万岁亭侯。曹髦到太学巡查,任命王祥为三老。王祥以师长的身份面向南坐,凭着几案,扶着手杖。曹髦面向北坐,向王祥询问治国之道,王祥陈述明王圣帝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领,来训导曹髦,在座旁听的人也都受到激励。[14] 不拜晋王公元260年(甘露五年),曹髦不满司马氏掌握大权而率僮仆数百人讨伐司马昭,遭成济杀害,朝臣为之哀悼,王祥大声号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涕泪交流,众人都感到惭愧。不久,迁任司空。[15]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三月,王祥升任太尉,加职侍中。同年,在实行五等爵制后,封王祥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16] 同年,司马昭受封晋王,王祥与荀顗一起去会见他。荀顗对王祥说:“相王(指司马昭)地位尊贵,何侯(何曾)已经向他行过大礼,今日我们前去应当下拜。”王祥回答说:“相国确实很尊贵,然而还是魏的宰相。我们是魏的三公,公与王相差不过一个等级,上朝时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动辄去拜人的道理?这样会损害魏的威望,也有损晋王的品德,君子爱护一个人应按礼行事,我不会去拜他。”等见到司马昭时,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17] 逊位就第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王祥半身像,拜王祥为太保,进封睢陵公,府中允许设置七官。司马炎刚刚即位,虚心征求直言。王祥与何曾、郑冲等有德望的老臣,希望再朝见,武帝派侍中任恺向四人询问朝政得失及急需解决的施政教化问题。王祥因为年老疲倦,多次请求逊位,司马炎不许。[18] 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尽臣礼,请求免去他的职务。司马炎下诏说:“太保德行高尚,是朕赖以兴隆政教的元老。前后多次逊让,朕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这件事有关部门不得议论。”便把侯史光的奏书压下来不作答复。王祥坚决要求辞官回故里,武帝才下诏同意以睢陵公的身份逊位,地位和太保、太傅一样,在三司之上,俸禄赏赐与以前一样。[19] 并下诏说:“古代官员致仕,不适用于王侯,现在太保虽然以国公爵位留居京城,不宜再有朝见的劳苦。现在赐给太保几案与手杖,可以不朝见,有大事派人到太保府第征求意见。赐给安车驷马,宅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和床帐席褥。将宫中舍人六名送给睢陵公作舍人,设置官骑二十人。以睢陵公之子骑都尉王肇为给事中,可以经常进府第省问。朕又因为太保高洁清廉,没有宅第,暂且留住官府,等所赐宅第建成后再搬出。”[20] 高寿而终公元268年(泰始四年),王祥病重,写遗嘱训诫子弟说:“有生柳琴历史剧《王祥卧鱼》就有死,这是自然之理,我已经八十五岁了,死而无恨。不留遗言,让你们无所遵循。我生在末世,被朝廷选用。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却没有护卫辅佐的功劳,死后无以报答。在我气绝后只洗手足,不必沐浴,不要以布帛缠身,根据季节,穿平时洗过的旧衣服。陛下所赐的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等,都不要带入坟墓。西芒山土质本来坚硬,不必用砖石砌,不要起坟垄。墓穴挖二丈深,椁只容棺即可。墓中不开前堂,不放几案,不置书箱镜奁之类的用具,棺材前可以放张坐具就行了。干饭肉干儿各一盘,薄酒一杯,早晚做祭奠用。家中大人小孩不必送丧,一周年两周年的祭日,可用牛猪各一。不要违背我的意愿!高柴泣血三年,孔子认为是愚蠢行为;闵子骞脱掉丧服出见客人,弹琴表示哀痛,孔子认为是孝。所以过分哭泣哀伤,会给自己带来损害,饮食也要自己控制,适宜为度。言行经得起审查,这是信的最高要求;美则归人,过则责己,这是德的最高标准;扬名显亲,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喜乐,是最好的悌;对待财货的态度首先是让,这五条是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夫子之命,原因也是这些。有些人是没有认真想问题,值得效法的榜样并不少。”他的儿子都奉行了王祥的遗言。[22] 同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司马炎下诏,赐棺椁一副、朝服王祥像一套、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帛各百匹。[24-25] 当时文明皇后王元姬才崩逝一个多月,事务繁忙。不久,司马炎下诏说:“为睢陵公办丧的事已经过去。朕尽管每每为他的死哀伤,但还没有痛抒哀情,现在便为他哭一场。”[26]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下诏追谥元公。[27] 王祥去世时,奔丧的人不是朝廷贤臣,就是亲戚故吏,门前无其他亲人吊丧。族孙王戎感叹道:“太保可真算清达了。”[28]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经在别的房间床上睡觉,后母亲自摸黑去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空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终于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1] ),字休徵。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2]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一作八十九),谥号元。[3] 今王祥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人物生平 事母极孝王祥雕像 (4张)王祥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王祥的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征辟都不到。[4] 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继母朱氏对他并不好,多次在王祥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所以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但王祥却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5] 治理徐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扶持着朱氏带着弟弟王览到庐江避乱,隐居二十多年,不受州郡的征召。朱氏去世时,王祥由于过分悲痛而致病,要扶住拐杖才能起身。[6]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泰山太守吕虔出任徐州刺史。不久后便召王祥任州别驾,他坚决辞让不到任,经王览劝说,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应召。王祥到任后,吕虔就把州政都委托给他。当时盗寇四处横行,王祥率领并鼓励士兵,讨伐盗寇,将其一一击破,州内因而清静无事,政令教化也推行无阻。当时百姓编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7-8] 仕途高升三国志11的王祥后被举为秀才,任温县令,经多次升迁后,任大司农。[10]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王祥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又拜光禄勋,转任司隶校尉。[11]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王祥因随司马昭讨伐毌丘俭,而增加食邑四百户。[12]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朝廷任命尚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辞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与王祥。[13] 后迁任太常,封爵万岁亭侯。曹髦到太学巡查,任命王祥为三老。王祥以师长的身份面向南坐,凭着几案,扶着手杖。曹髦面向北坐,向王祥询问治国之道,王祥陈述明王圣帝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领,来训导曹髦,在座旁听的人也都受到激励。[14] 不拜晋王公元260年(甘露五年),曹髦不满司马氏掌握大权而率僮仆数百人讨伐司马昭,遭成济杀害,朝臣为之哀悼,王祥大声号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涕泪交流,众人都感到惭愧。不久,迁任司空。[15]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三月,王祥升任太尉,加职侍中。同年,在实行五等爵制后,封王祥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16] 同年,司马昭受封晋王,王祥与荀顗一起去会见他。荀顗对王祥说:“相王(指司马昭)地位尊贵,何侯(何曾)已经向他行过大礼,今日我们前去应当下拜。”王祥回答说:“相国确实很尊贵,然而还是魏的宰相。我们是魏的三公,公与王相差不过一个等级,上朝时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动辄去拜人的道理?这样会损害魏的威望,也有损晋王的品德,君子爱护一个人应按礼行事,我不会去拜他。”等见到司马昭时,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17] 逊位就第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王祥半身像,拜王祥为太保,进封睢陵公,府中允许设置七官。司马炎刚刚即位,虚心征求直言。王祥与何曾、郑冲等有德望的老臣,希望再朝见,武帝派侍中任恺向四人询问朝政得失及急需解决的施政教化问题。王祥因为年老疲倦,多次请求逊位,司马炎不许。[18] 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尽臣礼,请求免去他的职务。司马炎下诏说:“太保德行高尚,是朕赖以兴隆政教的元老。前后多次逊让,朕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这件事有关部门不得议论。”便把侯史光的奏书压下来不作答复。王祥坚决要求辞官回故里,武帝才下诏同意以睢陵公的身份逊位,地位和太保、太傅一样,在三司之上,俸禄赏赐与以前一样。[19] 并下诏说:“古代官员致仕,不适用于王侯,现在太保虽然以国公爵位留居京城,不宜再有朝见的劳苦。现在赐给太保几案与手杖,可以不朝见,有大事派人到太保府第征求意见。赐给安车驷马,宅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和床帐席褥。将宫中舍人六名送给睢陵公作舍人,设置官骑二十人。以睢陵公之子骑都尉王肇为给事中,可以经常进府第省问。朕又因为太保高洁清廉,没有宅第,暂且留住官府,等所赐宅第建成后再搬出。”[20] 高寿而终公元268年(泰始四年),王祥病重,写遗嘱训诫子弟说:“有生柳琴历史剧《王祥卧鱼》就有死,这是自然之理,我已经八十五岁了,死而无恨。不留遗言,让你们无所遵循。我生在末世,被朝廷选用。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却没有护卫辅佐的功劳,死后无以报答。在我气绝后只洗手足,不必沐浴,不要以布帛缠身,根据季节,穿平时洗过的旧衣服。陛下所赐的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等,都不要带入坟墓。西芒山土质本来坚硬,不必用砖石砌,不要起坟垄。墓穴挖二丈深,椁只容棺即可。墓中不开前堂,不放几案,不置书箱镜奁之类的用具,棺材前可以放张坐具就行了。干饭肉干儿各一盘,薄酒一杯,早晚做祭奠用。家中大人小孩不必送丧,一周年两周年的祭日,可用牛猪各一。不要违背我的意愿!高柴泣血三年,孔子认为是愚蠢行为;闵子骞脱掉丧服出见客人,弹琴表示哀痛,孔子认为是孝。所以过分哭泣哀伤,会给自己带来损害,饮食也要自己控制,适宜为度。言行经得起审查,这是信的最高要求;美则归人,过则责己,这是德的最高标准;扬名显亲,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喜乐,是最好的悌;对待财货的态度首先是让,这五条是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夫子之命,原因也是这些。有些人是没有认真想问题,值得效法的榜样并不少。”他的儿子都奉行了王祥的遗言。[22] 同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司马炎下诏,赐棺椁一副、朝服王祥像一套、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帛各百匹。[24-25] 当时文明皇后王元姬才崩逝一个多月,事务繁忙。不久,司马炎下诏说:“为睢陵公办丧的事已经过去。朕尽管每每为他的死哀伤,但还没有痛抒哀情,现在便为他哭一场。”[26]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下诏追谥元公。[27] 王祥去世时,奔丧的人不是朝廷贤臣,就是亲戚故吏,门前无其他亲人吊丧。族孙王戎感叹道:“太保可真算清达了。”[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