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的新京报书评版中发表了一篇对《三体》的评论。
看到标题,非常惊喜,喜的是在刘慈欣经过了十余年的努力,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带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他的新长篇成为畅销书的时候,也似乎终于引起了“主流文学界”的注意。
然而看过文章,立刻大失所望。
原以为会看到一些精辟深刻的评论,以及对《三体》不足之处的切中要害的分析。
但,没有。
看到的只有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对科幻文学的偏见。作者仍然戴着那副多年未换的有色眼镜,仍然在以文学体裁本身,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来做评判。
作者的论点,简而言之,就三句话:《三体》之长处在与对技术的敏感,缺陷在于对人的观察贫乏,“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而《三体》以及其它的中国科幻小说一直停留在科普层面,没有对“人性”或“人”的观察。
看过这评论,脑中不由得画了一个大问号,这位写评论的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看过《三体》?从他的评论来看,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文字,全都驴唇不对马嘴,别说切中要害了,连三体的毛都没摸着。估计作者写这篇评论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只看了看一些本书的相关介绍就动笔了,就算看了,大概也只是泛泛一翻,恐怕连书中核心人物叶文洁成立的组织名称都不知道,更没有认真阅读过小说中以大量篇幅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叶文洁成立该组织的前后的心理历程,这个组织的主旨,参与组织的人物构成和个中缘由,思想基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未来星际战争中各色人等所体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表现。对这些基本内容都没有了解,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去理解和体会《三体》中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后续书中人类在危机前所体现的精神意志。这么随随便便就捣鼓出一篇书评,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其实,连我写的这些也不过是小说中最表面的一层东西。三体并不是一本很厚的小说,但其时间跨越文革和未来,空间横迈四个光年,里面出场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有普通百姓和有军方高层,有科学家,有政治运动中的官僚,有大老粗警察有书呆子,有现实人物也有虚拟ID。以刘慈欣的理工科背景,书中所涉及的技术概念之丰富和深厚,自不必说。但一切技术概念的提及,都跟科普没有关系,书的主旨也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和科普。《三体》,以及后续的《三体2-黑暗森林》,连接起来所叙述的,分明是两个星球的文明史,而内中阐释的一些思想和法则,又延伸到了整个宇宙层面。借用一篇网评的话“在这体系严整宏大、结构精密回环的行文之中,囊括了太多才智、识见、思辨、瞻望以及传承自前人的精髓”。
书评批评《三体》中对人的观察和理解太差,我不知道他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价的,如果以红楼梦这样精确描摹世情人物的小说做参照物,来说《三体》中的人物苍白,那我无话可说,但他举的例子里却有〈米与盐的时代〉〈给阿尔吉侬的花朵〉,电视剧〈天赐〉,电影〈变形金刚〉,电视剧〈太空堡垒的卡拉狄加〉,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或〈亮剑〉之类。且不说激情燃烧和亮剑根本就是不同体裁的东西,没有可比性(其实,单说人物塑造,〈三体〉里面的一些人物的精彩程度也不亚于这两部作品)。单说前面那些,头三个我没看过,不予评论,后两者(只说电影和电视剧本身),根本只是科幻快餐,其水准,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人物塑造,或者按书评人所说“对人性或人的观察”,都完全无法与〈三体〉相比。拿这样的东西与〈三体〉比较,还得出这种结论,只能说是崇洋媚外的奴性思维在作怪。
其实,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刘慈欣本人就此也做过精彩的阐述。如果那篇书评能就此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为科幻小说作家提供一个创作上的参考,倒也不失为负责任的评论。
书评说“科幻本身只是换了一个环境的现实生活”。这句话实在不能苟同。科幻之所以为科幻,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比现实环境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使得科幻中的人物必须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特殊环境里作出特殊的选择,能够在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角度和状态对人和社会进行另类的观察和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在其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示的人和事,可以超越普通生活中的所谓道德和人性。刘慈欣的许多作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是由于这一点。如〈超新星纪元〉中特殊极端的儿童社会,〈球状闪电〉中对科技,武器和战争,道德的思考,〈三体〉中的地球叛军的诞生和叛军自身的分裂。所谓不同环境下相同的人性相同的人,这句话根本就是没有自主思考的陈词滥调,环境不同,人性当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黑暗森林中写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面对不同于人类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宇宙法则,人类该如何行动?几位面壁者在绝境中各自选择的惊人的举动,是否可以用普通的道德观念去评价?又比如黑暗森林中的一个小插曲,写到未来社会里婚姻和家庭全都消失了,这种社会如何维持与现代社会相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科幻小说可以在这些方面天马行空,同时又提出自己相对合理的想象和思索,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如果只是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披一层科幻的外衣,只是象电影变形金刚那样,拿好坏分明的宇宙人打架做背景,主旨却是想讲一个男孩和自己第一辆汽车的故事,讲点友谊爱情什么的,这样当然也可以,也是一种写法,但绝对不是科幻文学的全部。
看到标题,非常惊喜,喜的是在刘慈欣经过了十余年的努力,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带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他的新长篇成为畅销书的时候,也似乎终于引起了“主流文学界”的注意。
然而看过文章,立刻大失所望。
原以为会看到一些精辟深刻的评论,以及对《三体》不足之处的切中要害的分析。
但,没有。
看到的只有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对科幻文学的偏见。作者仍然戴着那副多年未换的有色眼镜,仍然在以文学体裁本身,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来做评判。
作者的论点,简而言之,就三句话:《三体》之长处在与对技术的敏感,缺陷在于对人的观察贫乏,“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而《三体》以及其它的中国科幻小说一直停留在科普层面,没有对“人性”或“人”的观察。
看过这评论,脑中不由得画了一个大问号,这位写评论的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看过《三体》?从他的评论来看,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文字,全都驴唇不对马嘴,别说切中要害了,连三体的毛都没摸着。估计作者写这篇评论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只看了看一些本书的相关介绍就动笔了,就算看了,大概也只是泛泛一翻,恐怕连书中核心人物叶文洁成立的组织名称都不知道,更没有认真阅读过小说中以大量篇幅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叶文洁成立该组织的前后的心理历程,这个组织的主旨,参与组织的人物构成和个中缘由,思想基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未来星际战争中各色人等所体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表现。对这些基本内容都没有了解,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去理解和体会《三体》中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后续书中人类在危机前所体现的精神意志。这么随随便便就捣鼓出一篇书评,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其实,连我写的这些也不过是小说中最表面的一层东西。三体并不是一本很厚的小说,但其时间跨越文革和未来,空间横迈四个光年,里面出场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有普通百姓和有军方高层,有科学家,有政治运动中的官僚,有大老粗警察有书呆子,有现实人物也有虚拟ID。以刘慈欣的理工科背景,书中所涉及的技术概念之丰富和深厚,自不必说。但一切技术概念的提及,都跟科普没有关系,书的主旨也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和科普。《三体》,以及后续的《三体2-黑暗森林》,连接起来所叙述的,分明是两个星球的文明史,而内中阐释的一些思想和法则,又延伸到了整个宇宙层面。借用一篇网评的话“在这体系严整宏大、结构精密回环的行文之中,囊括了太多才智、识见、思辨、瞻望以及传承自前人的精髓”。
书评批评《三体》中对人的观察和理解太差,我不知道他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价的,如果以红楼梦这样精确描摹世情人物的小说做参照物,来说《三体》中的人物苍白,那我无话可说,但他举的例子里却有〈米与盐的时代〉〈给阿尔吉侬的花朵〉,电视剧〈天赐〉,电影〈变形金刚〉,电视剧〈太空堡垒的卡拉狄加〉,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或〈亮剑〉之类。且不说激情燃烧和亮剑根本就是不同体裁的东西,没有可比性(其实,单说人物塑造,〈三体〉里面的一些人物的精彩程度也不亚于这两部作品)。单说前面那些,头三个我没看过,不予评论,后两者(只说电影和电视剧本身),根本只是科幻快餐,其水准,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人物塑造,或者按书评人所说“对人性或人的观察”,都完全无法与〈三体〉相比。拿这样的东西与〈三体〉比较,还得出这种结论,只能说是崇洋媚外的奴性思维在作怪。
其实,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刘慈欣本人就此也做过精彩的阐述。如果那篇书评能就此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为科幻小说作家提供一个创作上的参考,倒也不失为负责任的评论。
书评说“科幻本身只是换了一个环境的现实生活”。这句话实在不能苟同。科幻之所以为科幻,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比现实环境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使得科幻中的人物必须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特殊环境里作出特殊的选择,能够在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角度和状态对人和社会进行另类的观察和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在其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示的人和事,可以超越普通生活中的所谓道德和人性。刘慈欣的许多作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是由于这一点。如〈超新星纪元〉中特殊极端的儿童社会,〈球状闪电〉中对科技,武器和战争,道德的思考,〈三体〉中的地球叛军的诞生和叛军自身的分裂。所谓不同环境下相同的人性相同的人,这句话根本就是没有自主思考的陈词滥调,环境不同,人性当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黑暗森林中写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面对不同于人类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宇宙法则,人类该如何行动?几位面壁者在绝境中各自选择的惊人的举动,是否可以用普通的道德观念去评价?又比如黑暗森林中的一个小插曲,写到未来社会里婚姻和家庭全都消失了,这种社会如何维持与现代社会相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科幻小说可以在这些方面天马行空,同时又提出自己相对合理的想象和思索,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如果只是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披一层科幻的外衣,只是象电影变形金刚那样,拿好坏分明的宇宙人打架做背景,主旨却是想讲一个男孩和自己第一辆汽车的故事,讲点友谊爱情什么的,这样当然也可以,也是一种写法,但绝对不是科幻文学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