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吧 关注:1,181贴子:19,419
  • 0回复贴,共1

超超级勇猛大英雄李存孝,是涞源人的骄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超超级勇猛大英雄李存孝,是涞源人的骄傲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六》中记载,存孝,飞狐人,所谓安敬思者,善骑射,攻葛从周,败张浚、韩建,数有奇功。
《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列传五?李存孝传》、《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义儿传?李存孝传》也都有李存孝是飞狐人的记载,被李克用收为第十三太保,按十三太保“李存某”的排行,将安敬思改名为李存孝。
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以后,县治一直是最基本的行政建制,也就是历史籍贯中的最小单位。从《史记》开始,史书中介绍历史人物和史实,往往只记载到县治,很少具体到某甲某里或某乡某村。籍贯是历史人物最重要的资料,有确切史料才可定论。不然,只能记载为籍贯不详了。
飞狐,是河北省涞源县的古称,中国历史上唯有涞源县历史上使用过这个县治名称,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至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累计使用了767年,古今并无重名、同名、混名的县治单位。
那么,李存孝家乡是现在的涞源县哪里?
涞源县历史上,基本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争斗、战争、融合的拉锯交锋地带。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中记载:“隋雁门郡之灵丘、上谷郡之飞狐县地。唐初没突厥。武德六年置州,并置灵丘、飞狐二县,侨治阳曲。七年侨治繁畤。八年侨治秀容故北恒州城。”可见隋唐时代的涞源县就是边地郡县的边防地带,也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争斗、战争、融合的拉锯交锋地带。
宋辽时期,大致以白石山山脉为界,涞源是两国的分界线和战争争夺地带。白石山山脉以南几十个村名、地名的来历,多有杨家将传说的影响。县城以北东团堡一带十几个村名、地名的来历,则多有韩昌、萧太后传说的影响。这也是史料之外的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争斗、战争、拉锯、交锋、融合的历史佐证。
元明时期,涞源也依然是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争斗、战争、融合的拉锯交锋地带。明初沿白石山山脉一线修建内长城,就是为了防护元朝遗兵从坝上草原再入中原地带,这可是历史文物的佐证。
县治侨居外地,只是衙门和当官的工作环境比较安全,本地的百姓却不可能随之迁居。无休止的战争和战乱,普通百姓则只有忍受战乱、受害战乱、逃避战乱的份。这就造成了本地原始居民、长居居民、定居居民的大规模流失,所以,明初开始大规模向河北、山西(当然包括当时属山西的涞源县)、山东、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主要目的就是补充人口。
大规模人口流失和人口移民,对家族传承、民风延续、民俗传播、典籍保存、文物保护、民间传说都是致命的损害,往往造成历史文化的断代、断层,也给我们探寻李存孝故里增加了困难。从五代至今,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战争战乱频繁的涞源县,历史文化的断代、断层可想而知。不过,李存孝毕竟是出生于涞源县的超超级大英雄,是涞源人的骄傲,历经千年战争战乱,依然有相关传说供我们寻访。
1989年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涞源县卷》收录一篇《李存孝传奇》,搜集、整理的时间大约是1984年,由李静芳讲述,袁世朝整理。
在这篇民间故事中,官方捕快为追捕妖道,从北石佛村向西北跑了五里地遇到李存孝。随手就能打死妖道的李存孝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给人放羊。太行山、燕山、恒山这些放养的羊群,受山区自然环境影响,一般放羊的活动范围不超过方圆十里,而“一个好汉护三邻”的李存孝不太可能是北石佛村人,否则就不会有妖道在北石佛村欺男霸女的恶行。那么,从活动范围推断,李存孝应该是南上屯、赵家井、艾河、红泉这一带的人。
关于李存孝出生的情况,全国各地的民间传说差不太多,大致是他的母亲向石像许愿而怀孕。
南宋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很少男尊女卑、女贞女从、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价值观念,有些一嫁再嫁甚至三嫁四嫁的女人可以进宫当上皇后,诸多无父而生的英雄或圣贤也附着着天授而生的传说而冠冕堂皇、登堂入殿。如伏羲、女娲兄妹无父,华胥踏巨人迹而生;如神农无父,安登感神龙而生;如黄帝无父,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如尧无父,庆都遇赤龙而生;如舜无父,握登见大虹而生。国外类似传说也很多,如耶稣无父而生在马槽,如童贞之女玛利亚由圣神感孕而生。等等。还可以再加上李存孝母亲向石像许愿而生的传说。
北石佛香山后有魏晋时期摩崖石刻佛像,至今保存较好,这说明五代时很有山前有寺的可能。而五代时期一个健康的农家女子,出嫁前的生活范围也不会限于十里八乡。北石佛村有寺、寺内寺外有石人雕像也很有可能,把未婚先孕的责任推诿、挂靠、掩饰给石人雕像也很有可能。
李存孝出生和打虎故事都符合涞源县(飞狐县)古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是历史太过久远,政治大事尚多淹没,何况平民个人生活小事,当然是探寻无处,遗迹难存,留待以后寻访、考证吧。


1楼2016-01-04 08: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