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人格吧 关注:175贴子:1,485
  • 4回复贴,共1

【科普】物化,异化,人格化,去人格化,非人格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化:
物化现象是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社会现实的利器。卢卡奇认为,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物化作为一种高居于整个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已经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层次结构之中。所以,社会和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者的物化是全面的,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也表现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
在发达资本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的结果或人的造物变成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的力量。客观方面:一个充满客体与商品世界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对立,即,物的异化。主观方面,一个人的活动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变成附属于自然规律的人类之外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自我的异化。
表现形式
1.人的数字化,即人的符号化或者抽象化,表现形式人被整合到自律的机械体系中,物化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2.主体的客体化,即人由生产过程和社会历史运动的自主自觉的主体沦为被动的、消极的客体和追随者。(原因:由于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可计算的原则,人表现为服从机械的体系中的一部分,人表现为服从人的个性特性,创造性地位。)
3.人的原子化,即人与人的隔膜、疏离与冷漠,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统一的有机的联系。由于人的数字化,客体化,人变为被动的存在,人和人有机联系被割断形成孤立的被动的原子。
物化意识
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他认为,商品关系转变成客体性的东西必然在人们的整个意识上打上自己的印记。物化意识“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地在更高的阶段上从经济方面生产和再生产自身一样,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并将这种物化结构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加以遵循、服从,从而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能力。卢卡奇指出,正如物化的普遍化使之成为一切人的共同命运一样,物化意识也同样支配着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人性和人的能力不再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它们成为一种像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一样的能‘占有’和‘处理’的东西。而且,没有什么能赖以铸成人的关系的自然形式,也没有什么人的物理和心理‘性质’能发挥作用的方式,这些现存事物日益服从于这一物化的过程。”


1楼2016-01-28 19:02回复
    异化:
    异化 (aI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异化理论。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但是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却是近代的事情。词源的考察表明,异化的德文词entfremdung是英文词alienation的翻译,而alienation又源于拉丁文alienatio。从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及它后来的深化来看,实质性的异化在于权力、资本、媒体和机器彻底控制了人,使人不仅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变成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还必须形成“消费力”,变成高速运转的消费机器。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5187/8050557.htm#viewPageContent


    2楼2016-01-28 19:04
    回复
      人格化:
      “人格化”是指给物赋予人的特性.“所有者”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化”的概念无论它是“自然人”还是“组织”.我们讲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讲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文献来源2、所谓人格化是指把神设想为与人同形同性的东西.神是人观念的产物,人赋予神以音容笑貌,并构思神的本质.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物质生产资料及人类活动的场所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献祭土地并膜拜她,目之为神文献来源3、“人格化”是指:第一模仿生命机体.第二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机电一体化产品更适宜于人(人—一机—一环境协调化)并与人共生(人—一系统一体化)


      3楼2016-01-28 19:06
      回复
        去人格化: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距离,对学生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减少与学生的接触和拒绝接纳学生,对待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如打耳光、罚抄课文、在学生脸上刺“贼”字。
        就比如你讨厌你的老师,你冷漠的对待他交代给你的工作,工作虽然完成'但是你和领导没有感情交流。就是你对领导去人格化。应该是这个意思。
        非人格化:
        人格是千差万别的,人是“复杂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市场范围越来越大、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面对逐利的陌生人群,很显然靠人格化的管理已经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推进“非人格化”管理,用貌似冷冰冰的契约精神、法规条文来制约“复杂人”。


        5楼2016-01-28 19:14
        回复


          IP属地:新疆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2-09-22 22:01
          回复